APP下载

荷瓶连鲁澳 宝鼎续新篇
——潍城金石文化的发展

2020-06-15辛丽红

山东档案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石潍坊文化

文·辛丽红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二十年周年,二十年前,山东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礼品——齐鲁风情迎荷瓶在潍城成功落成。该工艺品是经省专家组精心指导,由潍坊市潍城区金石艺术研究所设计制作的,是潍城仿古铜传统技艺的扛鼎之作,庄重、大气、寓意深刻、令人深感震撼!

图为齐鲁风情迎荷瓶启程运往澳门前在潍城区政府办公楼前举行庆祝仪式

齐鲁风情迎荷瓶以中国古代的凤尾瓶为基本造型,以澳门区花(莲花)和齐鲁大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主题。荷瓶通高1999毫米,记澳门回归之年,紫铜铸制,重880公斤。其设计上为圆瓶,下为方座,取天圆地方、地久天长之意。瓶口造型为盛开状莲花,象征澳门欣欣向荣。瓶体两侧饰以变形凤鸟,作回首翔飞状,寓回归返栖之意。瓶腹浮雕龙面纺,象征巍巍祖国,庄严神圣。颈部、圈足塑制泰山、大明湖、大成殿、栈桥、蓬莱阁等齐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示山东、澳门情同手足,共履盛世。铸铜方座,典雅厚重。座面浮雕,塑制水纹图案一周,寓山东、澳门一水相连。该工艺品的成功制作,在取材、创意、设计工艺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成为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

另外,潍城金石艺术研究所还制作了缩小珍品共8件,其中送国务院、山东省政府和当时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华各一件,送区档案馆一件馆藏,是潍城区档案馆的镇馆之宝,它与原馆藏的“毛公鼎”等仿古铜器真实地反映了潍城仿古铜的演变发展。

潍城(即原潍县城)仿古青铜器铸造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青铜器演变发展的产物,是金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潍城仿古铜工艺已有400多年历史。1916年至1936年是潍县仿古铜的鼎盛时期,作坊店铺有“邃古斋”“法古斋”等20余家。“法古斋”仿制的炉、鼎等古器曾入选山东省国货陈列馆展出,产品多至300种左右,销往上海、天津、青岛等地,以及日本、欧洲诸国。日军入侵后,销售日塞,艺人跳行转业,至解放前夕,仿古铜业已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

解放后,在党的“保护、发展、提高”方针指导下,仿古铜陆续恢复生产。1962年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将已改行的仿古铜艺人玄祖基调入该所,成立研制小组,玄带徒传艺,使仿古铜技艺得以延续。为提高产品质量,艺人曾到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地学习,研究复制、仿制技巧。开始产品多为展品,在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后逐渐对外销售。1966年,“文革”开始,仿古铜被作为“四旧”停止生产。从1972年起,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重新恢复仿古铜的研究生产,并设立仿古铜研究室,生产的花色品种有鼎、爵、卣、炉、佛像、禽兽、人物等。先后成功复制了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河北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和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器“毛公鼎”,其形象、装饰、色泽、铭文都与出土原件几乎难辨真假。本世纪初,潍城区出现了多个仿古铜研究机构和专业生产单位,个体私营者不计其数。可喜的是,出现了一批带有创造性的拟古作品,如潍城区金石艺术研究所制作的“新世纪宝鼎”、孙子故国的“书院标”和一些现代的实用器皿,打破了单纯仿古的模式,开辟了仿古铜新的应用途径。

齐鲁风情迎荷瓶的设计制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潍城金石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围绕打造“金石之都”品牌,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唱响“一带一路”金石文化新篇章,扩大潍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

潍坊的金石文化有深厚的渊源,老潍县人清代金石大家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终生致力于金石收藏和研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他是清代最负盛名的收藏家。《清史稿》 称他“所藏钟鼎彝器为近代之冠”,《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也赞誉他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藏最富的一位”。清代以来研究金石的学者对其鉴藏成就无不叹服。鲍康称“寿卿所藏古器无一不精,且多,允推当代第一。”吴云称“当今金石之学定推寿卿。收藏之富,穷绝古今,尚犹孜孜不倦广为搜罗。……目光如炬,无微不烛,尤为心服。”鲁迅说“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王献唐说“陈氏所藏金石,凡所目验,悉为真品,无一伪作。”他的藏品质精量富,青铜彝器、权量诏版、玺印、封泥、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无所不包,总量超过两万件。

陈介祺还是中国学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意义的金石学家。凭借深厚的理学素养、坚实的朴学功底和非凡的学术远见,他不仅在证经补史、名物训诂、文字考释、校勘著录、印谱编撰、鉴古辨伪等传统金石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超越同辈学者的学术贡献,而且拓展了金石学研究领域,对古陶文、封泥的发现和研究等都具有开创之功。怀抱“意在传古,志在为国”的信念,潜心于金石收藏和研究,数十年如一日,终成中国金石学顶峰时期的领军人物,被当时学者“奉为山斗”,被后世专家尊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石学大师; 其刊行的著作和传世的大量函札、手稿、拓本影响深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晚清金石学的发展,对中国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物学、印学等多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做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如果说王羲之是书法界无法超越的高峰,那么陈介祺无疑就是金石界无法超越的另一座高峰。他收藏的文物青铜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驰名中外,此古器内壁铭文多达497字,极为罕见。所作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时期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编纂的《十钟山房印举》至今是篆刻艺术家们的必修课,故居“万印楼”曾珍藏玺印7000余方,印学界一直就有“北万印、南西泠”之称,潍坊也因此被海内外誉为“金石圣地”。

为了传承和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2013成立了陈介祺研究会,全面加大对金石文化的挖掘与开发,聘请仿古铜专家,精心复制陈介祺收藏的毛公鼎、兮甲盘、编钟等青铜重器,筹集资金对陈介祺故居——“万印楼”进行全面修缮,启动“万印楼当代精英收藏工程”,充分利用“陈介祺”“万印楼”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再造一座‘万印楼’,重塑‘万印楼’在印学界的地位,重振潍县金石重镇雄风”为目标,站在挖掘弘扬历史文化、汇集天下篆刻精英、打造“金石之都”的起点上,每年组织一次以金石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陈介祺艺术节”,连续举办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国际性金石文化活动,吸引海内外名家踊跃参与,广集当代海内外篆刻家的精品力作。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4万余人次,收藏海内外一流名家印章原石近3000方,印屏3200件,为潍坊聚集了旺盛人气,为打造“金石之都”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9月2日“金石之都”宝鼎揭幕仪式在十笏园文化街区举行,“金石之都”宝鼎以国宝毛公鼎为原型,放大铜铸而成,整个雕塑高4.05米,其中宝鼎高3.2米、直径2.8米。“金石之都”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亲笔题写。宝鼎的落成,是潍城区打造金石文化传承基地,加快“文化名区”建设又一浓墨重彩一笔,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雕塑,更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力量,将使“金石之都”这张金字招牌永驻潍坊。

猜你喜欢

金石潍坊文化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冷热
谁远谁近?
“筝”艳潍坊四月天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风筝之都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