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美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

2020-06-14朱太卿张莉峰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司汀前庭持续时间

朱太卿,张莉峰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是临床常见自发性发作性眩晕疾病,发生率约占头晕总人数的10 0%,随病情进展,可丧失患者劳动力,加重经济与社会负担[1]。目前临床治疗VM多以改变生活方式、前庭康复训练为主,一定程度上虽能预防眩晕发作,但仅36 9%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2]。因此探索一种高效治疗方案对促进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62例VM患者,经分组对比,探讨洛美利嗪联合倍他司汀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郑州人民医院62例(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VM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为34~58岁,平均(42 96±3 83)岁;病程为 7 2~27 3个月,平均(15 83±3 01)个月;体质量指数为16 5~26 8 kg·m-2,平均(20 72±2 01)kg·m-2。联合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为33~60岁,平均(43 11±4 25)岁;病程为 7 0~27 5个月,平均(16 04±2 95)个月;体质量指数为16 3~27 0 kg·m-2,平均(21 17±2 14)kg·m-2。两组基本资料(年龄、病程、性别、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均P>0 05)。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存在≥5次中重度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为5 min~72 h;(2)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其他前庭周围性眩晕疾病;(2)既往有倍他司汀、洛美利嗪等药物过敏史;(3)近6个月有脑出血、脑梗死等中枢性疾病;(4)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6)合并癫痫、失语症或精神行为异常。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倍他司汀(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1020945),口服,每次6 mg,每日3次。

1.3.2联合组 倍他司汀用量同对照组,洛美利嗪(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09)口服,每次5 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估对比两组治疗12周疗效,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12周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眩晕、头痛、耳鸣等临床体征或症状基本消失,且疗效指数≥95 0%为治愈;上述症状或体征显著缓解,且70 0%≤疗效指数<95 0%为显著减轻;上述症状或体征有所控制,且30 0%≤疗效指数<70 0%为好转;未达到治愈、显著减轻、好转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减轻率+好转率。

1.5 观察指标(1)疗效。(2)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3)以眩晕障碍量表(DHI)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眩晕障碍严重程度,最高分100分,得分越高,眩晕障碍越严重。(4)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以治愈再次出现眩晕、头痛、耳鸣等临床体征或症状为复发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 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DHI评分以(±s)表示,行t检验,疗效、复发率以率(%)表示,行 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12周后,联合组15例治愈,8例显著减轻,6例好转,2例无效;对照组7例治愈,11例显著减轻,5例好转,8例无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3 55%(29/31)]高于对照组[74 19%(23/31)](χ2=4 292,P=0 038)。

2.2 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两组治疗前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联合组治疗12周后眩晕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 05。

每月眩晕发作次数/次DHI评分/眩晕持续时间 分组别 例数周后对照组 31 7.31±0.65 4.48±0.91a 6.15±2.01 2.57±1.06a 74.07±4.78 30.88±5.80治疗前 治疗12周后/h治疗前 治疗12周后 治疗前 治疗12 a联合组 31 7.18±0.52 2.31±0.68a 5.67±1.79 1.69±0.82a 73.15±5.62 25.31±6.79a t 0.870 10.636 0.993 3.656 0.694 3.473 P 0.388 <0.001 0.325 0.001 0.490 0.001

2.3 复发率随访6个月,联合组脱落1例,对照组无脱落病例。联合组复发率[7 14%(1/14)]与对照组[28 5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86)。

3 讨论

近年来,随生活节奏加快,VM发病率呈明显增长、年轻化趋势[4]。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VM发病机制,多认为其与小脑前下动脉缺血、皮层扩散性抑制、三叉神经血管、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倍他司汀属组胺类药物,能促进毛细血管扩张,调节微循环,同时其还能松弛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增加耳蜗、前庭血流量,减轻耳鸣或耳闭感,但仅单纯应用,整体疗效不太理想,需与其他药物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消除眩晕症状。

洛美利嗪是一种二苯哌嗪类钙通道拮抗剂,能作用于中枢前庭系统,抑制钙离子内流,促进脑血管扩张,减轻脑血管平滑肌痉挛,从而避免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大脑皮层受刺激后出现异常活动,降低脑干前庭神经核活化发生风险,预防眩晕发作。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眩晕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且DHI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能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眩晕障碍。原因在于洛美利嗪、倍他司汀联合能发挥不同作用机制,提高耳蜗血流量,调节前庭器官血液循环,防止眩晕发作。联合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洛美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M复发率低。

综上,洛美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M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眩晕障碍,且复发率低。

猜你喜欢

司汀前庭持续时间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研究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症状性眩晕疗效探析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