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V的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计量学分析

2020-06-13韩贝宁韩璐璐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学校

韩贝宁 ,韩璐璐 ,梁 青

(1.东北大学 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000;2.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27号文件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作为国家战略将体育纳入其中,明确提出要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学校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和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主阵地,将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最主要路径[2]。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校体育方面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从教育发展改革出发,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3]。相关文件和教育大会上的指示多次提到学校体育及教学改革,且当前并没有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视化分析。因此针对政策方针和习总书记关于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本研究通过CiteSpaceV绘制出关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理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脉络,总结当前研究的趋势和热点,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为保证研究数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数据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16种北大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选取,检索策略为:学科=体育学,主题或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检索时间区间为2000年~2018年,检索日期为2019年1月19日,检索出文献1 643篇,通过甄选后选定目标文章1 620篇。本研究主要采用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V(版本:5.2.R1.3.9.2018)软件,对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文献中的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发展动态

图1 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发文量分布

发文量的历时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等动态演进过程[4]。如图1所示,国内体育教学改革领域近20年的科研文献量处于波浪式下降状态,其中文献量最高的是2002年160篇,最低的是2012年27篇,根据文献量的波动趋势大致可以将其分为3个阶段。蓬勃发展阶段(2000年~2005年),文献量整体较高,分别为120篇、139篇、160篇、151篇、153篇和 133篇,占总发文量的52.8%。由于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5],促进了学校体育在2000年~2005年的研究成果稳定在较高水平。急速下降阶段(2006年~2012年),2006年的文献量是进入21世纪后首次出现大幅下降的一年,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3篇。从2007年开始体育教学改革领域的发文量呈持续下降的状态,到2012年的文献量仅有27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持续萎靡阶段(2013年~2018年),这一时期文献量较为稳定,但每年的文量均在40篇左右,处于较低水平。在2006年之后的两个时期主要受到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周期的影响,研究者将体育领域的重心从学校体育猛然转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奥运会结束后人们更加看重体育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受到影响。

2.2 核心机构分析

2.2.1 核心机构共现分析

对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机构的共现分析,能够明晰推动国内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帮助相关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有明确的参考对象。将数据输入CiteSpaceV得到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图2),其中圆形的节点代表研究机构,节点的大小表示机构的发文数量,连接两个节点的连线表示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量。

图2 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从研究机构共现图谱中可以看出,共有119个机构在体育教学改革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核心研究机构均集中在高校。从研究成果来看,北京体育大学(43篇),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38篇),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8篇),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篇),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7篇),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6篇),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4篇),首都体育学院(13篇),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11篇),河南大学体育学院(11篇),是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从发文量来看,除北京体育大学外,主要的研究成果还是集中于国内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范类高校,他们具有较强的学术团队也更注重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

2.2.2 核心机构合作分析

机构间的合作能够将研究领域中分散在不同单位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判定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因此有必要对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法来判定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水平:各个节点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最大值为 1,计算公式为 L/n(n-1)/2,L(27)表示节点间的连线数,n(119)代表从事该研究的机构的数量,由此可得出合作网络密度为0.003 8,同时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在该研究领域共发表211篇核心文献,占总发文量的13%,发文量和比例并不突出,从合作密度和发文量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机构比较分散,整体的合作水平不高。从图谱中可以直观的看出,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为主导的研究集团合作密切且研究成果显著,北京体育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与其他机构有一定的合作,但集团内的其他机构学术成果不够丰富,因此北京体育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在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单打独斗的状态,原因更多在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都有各自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研究团队。从研究机构区域间的合作层面来看,虽然部分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跨区域合作,但合作范围却比较局限,除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与3个研究集团都有合作之外,其余研究机构几乎都局限在一定的集团内,特别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为主的3个主要研究集团之间没有特别密切的合作。

从图谱和紧密值可以看出,虽然各大研究机构研究成果显著,但基本各自为营缺乏交流,合作水平较低,并不利于体育教学改革科研成果的共享和转化普及。因此经常出现单个研究机构通过实验教学证实了全新教学模式可以进行推广实施,但实验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却被局限在相应的区域内,导致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一直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造成了改革方式在不断地推进,但改革的对象却停滞不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因此综上所述可采用联合培养博士、跨集团建立体育教学改革联盟、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交流大会等形式加强各个地区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和互补、科研成果交流和推广应用,形成跨集团强强联手的局面,促进体育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2.2.3 核心机构时区分析

图3 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机构时区共现图谱

王子朴认为通常情况下,地区体育研究的学术水平和该地区的体育运动发展密切相关,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有着紧密的关系[6]。从研究机构的时区分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0年~2004年,20世纪末素质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提出和发展,使体育的研究方向重点指向学校体育,更多学者关注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因此21世纪初从事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机构数量急剧增加。这一阶段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机构所在的区域均在北京、广州、上海和南京等发达城市,符合王子朴的研究观点,也顺应体育研究在社会历史中的发展趋势。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2008年,这一阶段针对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机构数量增加并不是很多,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逐步从发达地区拓展至中部地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2018年,在迎接完举国欢腾的北京奥运会之后,人们看到了体育带给国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育界的研究开始趋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特别是体育经济与产业,在这一时期很少有研究机构针对体育教学改革做有系统的研究。但我们可以从图谱中看到,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在从事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方面一直保持至今,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且研究成果丰硕,相关人才资源充足,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

2.3 核心作者分析

2.3.1 核心作者共现分析

研究者是推动学科发展和演进的重要力量,在其研究过程中一般通过在期刊发表文章的形式展示成果,核心期刊又是能够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刊物,因此一个学者在核心期刊内发表文章的数量可以作为评价其科研成果的依据。根据图谱可知,所选文献中共包含131名研究者,按照普赖斯定律的计算公式可知:核心作者的发文量M=0.749×已知Nmax=20,则M=3.35,取整数,即发表3篇及以上学术论文的作者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领域的核心作者,共33位。

表1 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核心作者一览表

从表中可知发文量第一 (20篇)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季浏,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等。发文量第二(19篇)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毛振明,该作者主要关注的研究主题是: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走班制体育教学、课程模式、体育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开发、体育教学方法等。发文量第三(16篇)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健,该作者在研究方向上更倾向于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关注的主题是体育教学发展方式、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基础体育教育、体育课程等。发文量第四(10篇)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汪晓赞,主要关注的研究主题是课程设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程等,研究方向基本与季浏一致,原因在于两位学者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同时又是师徒关系。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关注的研究主题基本一致,也与当前研究热点相吻合。

2.3.2 核心作者合作分析

图4 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及主要合作网络图

根据作者合作关系的图谱可知,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领域产生了多个研究团队,其中季浏,汪晓赞团队、毛振明团队和王健团队发文量最多,季浏,汪晓赞团队内包含核心作者和发文量最为突出,也证实了科学产出与科学家之间的合作频次高度相关,高产出率与合作的高水平呈正相关的研究结果,由此可知一个研究领域内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越多,所产出的研究成果越丰富科学性越高,研究者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也会不断增加。从图谱中也可以看到谢永文,王革和田爱华,金宝玉等人组成了两个初具规模且合作紧密的研究团队,通过搜索各个研究团队主要作者的单位和求学经历发现合作紧密的团队内部人员多为校友和同事。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领域虽然形成了固定的研究团队,但与研究机构状况基本相同,主要的研究团队之间没有出现合作,还有很多核心作者在该研究领域基本是独来独往,没有形成和参与到固定的研究团队中。

根据前文可知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领域中季浏,汪晓赞、毛振明和王健3个主要研究团队的研究主题基本相同,在研究维度上像3条平行线,各自向前却不交叉。如促使主要的研究团队之间进行合作,3条平行线会组成一条渠道更宽层次更深的延长线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核心作者和研究团队之间的跨校、跨单位和跨区域合作是实现良好研究氛围和丰富学术成果的重要路径,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要途径。同时为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研究者也应当与其他学科专家合作进行交叉研究,通过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发展和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精炼表达,所包含的信息包括文献的题目、摘要等,是一篇文献的高度浓缩。一个研究领域文献的分析中,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通常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热点,其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洞悉发展趋势。利用CiteSpaceV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中,每个十字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成正比,节点越大,其越可能为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所统计的1 620篇文献中所包含的关键词共有289个,连线有1 218条,频次≥50的有16个,从关键词共现图谱(图5)中的连线密度和表2中的频次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热点非常集中。

图5 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

2.4.1 突现关键词分析

表2 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与高中心性关键词一览表(前15位)

突现关键词是通过突变检测得到的关键词,它表示一个变量在特定时期内有很大变化,受到了研究者的较大关注,能从时间维度上反映出研究主题的演变,并显示出特定阶段的研究聚焦点[7]。

运用CiteSpaceV对1 620篇体育教学改革文献中的关键词数据进行计算,得出2000年~2018年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突现词,并根据突现词的起止时间大致将其分为2个研究阶段:素质教育推动体育教学改革(2000年~2003年):素质教育、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的相关研究在2000年~2003年突现度较高,原因在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5]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同时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在文件指引下随即产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目标直接促成了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了研究重点。虽然当前针对素质教育为关键词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已经不多,但在未来实现素质教育依然会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研究重点从学生向师资的转换(2004年~2018年):通过突现词可以看出2004年之后的研究重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其一是从学校体育课程和学生本身展开的,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教育和基础教育等;其二是从体育师资层面展开的,主要包括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教师等。说明课程的设置和体育师资的培养成为了近年来的前沿研究对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从直接追求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表层逐渐转移到寻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意识等深层的研究对象上,不再单纯的要求学生通过锻炼获取健康的身体素质,而是通过改革课程和培养更加优良的体育师资来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认识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不是学生而是课程设置、教师和教法。从整体来看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方向是呈进步态势。

表3 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突现词一览表

2.4.2 关键词聚类与时区分析

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的时区线图,并做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将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分为7大类,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体育教学改革,所以将“改革”和“教学改革”统一为“教学改革”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整合后主要包括6大研究主题: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终身体育;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普通高校。

图6 体育教学改革关键词聚类分布与时区线图

表4 2000年~2018年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主题和高频关键词一览表

1)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措施改革的研究

从表格和图谱中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包括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改革思路、师范院校、课程内容、特色专业、田径课程、教材体系、运动人体科学、基本功大赛、学科核心素养、体育课程标准。通过这些关键词得知,针对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多偏向于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如何构建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旨在将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中最根本的突破口,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工作后对中小学基础体育教育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从图谱中也可以看出,“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两个关键词时间跨度最大且研究内容丰富,证明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意义非凡。我们通过梳理2000~2018年关于体育教学改革领域内体育教育专业的相关研究发现,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和培养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通过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中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来提高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求[8],旨在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推动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协同配合,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本世纪初为体育教育专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设置方案,主要包括:增加选修课、加强专业学科课程、适当减少术科课程、整合主干课程、突出课程弹性、规范化选课、课程小型化、增设新型专业课程、规范课程名称、加强实践和管理、完善学分制等。旨在通过具体措施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拓宽培养路径,培养出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宽口径、勇创新、强能力体育人才[9-11]。

2)体育教学改革热点的离散与聚合

从图谱中看到,“改革”和“教学改革”两个聚类所包含的关键词的节点最大,但时间跨度相对较短。主要研究热点包括: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大学体育、中学、学生、新课程、身心健康、快乐课程、体操普修课、教学设计、网络教育、体育竞赛、课程模式、武术教育、篮球。学校体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应体现出人文性;应细分课程教材内容,突出教材特色;应加强课程体制管理突出课程特色[12]。同时还包含课余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加强思想意识,积极开展学校课余体育锻炼;并在课余训练的基础上确定课余训练重点中学和大学,加强教学评估等[13];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的建议,主要通过转变对体育的态度和观念,加强教师培养和教学研究,加快对课程内容,教材的改革等[14]。通过研究人员持续探索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点不再只表现在学校、学生等具有普遍性的群体,而是将研究聚集在具体的点上,例如三位一体、随心课程、快乐体操、武术和篮球等具体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运动项目上,不难看出在这一阶段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内容逐步从宏观走向微观,研究内容的逐步离散和聚合,是体育教学改革取得进展的强有力表现。

3)终身体育目标下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终身体育”聚类所包含的关键词在图谱中节点最小且时间跨度最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我们发现,“终身体育”在大多数的研究中都被视为一种需要达到的目标。终身体育聚类内所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体育课、终身体育、竞技运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健美操、体育教学模式等。不难发现终身体育聚类内对关键词的分析描述均是较为宽泛的学校内部体育形式,并以这些学校体育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构建小学、中学、大学每个阶段统一的体育内容、目标、组织形式、评价体系,将学校体育看做一个整体,注重小、中、大学学校体育的连贯与协同,积极尝试新鲜的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锻炼习惯的教学方式[15]。在大学期间是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间段,同时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时间段,因此针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研究也屡见不鲜。主要的研究观点包括完善理论教学,普及体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专项课教学,建立合理的教材教法;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改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使体育运动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并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延长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及其学期内的课时,利用更多时间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兴趣[16-17]。

4)学校体育多维度改革的研究

从图谱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聚类的时间跨度较大,所包含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有:健康、体育教师、体育课程改革、学分制、基础教育、角色定位、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课程实施、课程资源、校园足球核心素养、一品一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些关键词体现出了学校体育聚类的相关研究越来越精细化。基于以上关键词,可以将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大背景在研究中的体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经验,授课方法及手段;教师培养及再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和改变学校体育的授课形式。学校体育制度改革:通过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与学分制等其他可借鉴的制度相结合,寻找和探索更适合学校体育发展的课程制度。特色学校体育促改革:通过创建项目特色来丰富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式,充分开发地域体育资源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使学校体育充分与环境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保护地域特色,丰富文化发展方式,实现学校体育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5)素质教育推动体育思想转变的研究

素质教育是20世纪至21世纪之间提出的教育理念,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2000年至2003年间,体育教学改革领域针对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突增,在图谱中显示的“素质教育”突现性排列第3,突现值达13.5。素质教育聚类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改革实践、创新教育、健康第一、教育体制、中小学、以人为本、个性化、多元化、体育思想、中等职业学校、大学生体质等。素质教育推动人们对体育思想转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体育教育能体现出素质教育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主体性的特征,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全面发展[18-19]。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学校体育由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转移;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移;学科本位向健康主导转移;教师至上向学生主体转移;教学蓝本向课程标准转移的体现[20]。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体育的认知逐渐产生转变,不再单纯的将体育统一归结为竞技体育,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认为体育无用的观念。

6)实验方法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学习形式、身心健康、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非凡意义,因此高校一直是各个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体育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从图谱中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包含的高频关键词有:身体素质、教学方法、兴趣、实验研究、创新、教学管理、田径课、“三自主”教学、育人为本。不难看出除“身体素质”这一追求的重要目标外,其他研究热点均在注重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改革,且改革的方式多为实验研究,高校学生较强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是研究者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实验研究的重要原因。主要实验研究方法包括: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立体化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回合情景教学法、复合反馈教学法、战队探究教学法、竞争学习教学法、以及跟互联网相关的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等,通过多种实验教学探索适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虽然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基本都得到了实证研究,但这种被证实的全新教学模式普及程度却凤毛麟角,因此就目前来看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不是追求创新更多的教学模式,而是推广和普及对高校学生运动兴趣、身心素质、锻炼习惯、自主能力等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应用性的被证实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从发文量和研究趋势来看,2000年至2018年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文献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体育领域的研究方向猛然转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尤其是体育经济与产业等方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遭到忽视,科研成果和势头不足。

从研究机构和作者来看,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体育大学及各大师范高校,形成了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为研究背景,以学生、课程和师资培养为研究主题的框架。并产生了以季浏,汪晓赞、毛振明和王健为核心的研究合作网络,但研究机构和作者间的合作并不密切,大部分机构缺乏研究的持续性。

从研究热点来看,主要包括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高校、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等。研究热点从21世纪初素质教育和单纯对学生、学校等具有广泛性的研究转向了课程改革、教法和师资培养等更集中的单个层面,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从宏观逐渐走向微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更具体,研究方向更加分散,研究热点更加精细,其目的是通过多个角度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2 启示

从研究趋势来看,虽然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给体育界带来了强有力的希望和力量,但体育之“育”依然是体育本身最基础的部分,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社会体育、体育产业才会得到长久的发展,因此相关学者还应多加强体育教学的研究、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抓住体育之根本。

从学科范畴来看,体育教学改革除立足于教育学和体育学之外,还应当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实现跨领域、跨学科是体育教学研究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与德育、美育、智育共同融合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途径。

从研究内容来看,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应避免片面要求学生参与锻炼,须持续从课程、教师、制度层面寻找问题和解决办法,把学校体育作为一个整体并从不同环节进行研究,逐步改变学校体育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不足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此外,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应持续追求多样的教学方式,而需将真正能够改变体育教学现状的教学方式进行推广和普及,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不在形式多,而在广适应性和高普及率。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体育学校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