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牧场自主管理水平,推动奶源基地建设

2020-06-13时发亿张巧娥韩有仁任大鸾李平

中国奶牛 2020年5期
关键词:牧场主奶源牧场

时发亿,张巧娥,韩有仁,任大鸾,李平

(1.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 750021;2.宁夏农垦集团农场项目部,银川 750001;3.伊利集团奶牛科学院技术服务中心奶牛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10)

随着奶源基地的快速发展,牧场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当前牧场单产水平提升的凸显问题已不再是硬件的限制,在同等规模及硬件设备的牧场之间,经营效益会有很大的差距。探究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理念对新建规模化、智能化牧场进行科学化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方向。以往的牧场管理只是从技术的角度提高生产标准及生产效率,而经营则是经过自主管理,合理组织生产力,使各个生产环节彼此衔接,密切配合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盈利,减小牧场之间的经营差距,提升效益[1]。

当前,奶业的全产业发展使得产业链上下游联结和合作共赢成为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奶农、乳企、经销商良性互动的生态圈,在此时牧场极需解决的问题是逐步提升基础工作的管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对牧场自主管理进行进一步探究,向经营要效益。

本文重点从改善数据系统管理、分析盈亏平衡点、引导岗位绩效管理、构建牧场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提出牧场自主管理建设的评价标准。研究涉及数据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文化建设、SOP运行、自查自纠、变更管理、风险管控、岗位职责等多个不同维度的评价项目,旨在为牧场主经营管理提供思路,推动奶源基地建设。

1 奶源基地自主管理现状

1.1 牧场数据管理未充分利用

实践证明,牧场信息化工作是提高牧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随着智能化牧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不少专业化的牧场数据分析公司,提供系统软件及分析服务。如国外的Agrisource、DHIA、VIT中心,国内也在不断地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推出如新牛人等现代化牧场管理工具集[2]。牧场管理软件系统已经在不少牧场普遍使用,但牧场数据管理还停留在基本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的初级阶段,很少关注牛只个体信息。牧场信息员、统计员大多非畜牧类专业出身,缺乏对各部门生产数据深入分析的复合型能力,更无法从牧场运营的SOP、繁育、营养、兽医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管理。导致信息员、统计员只是在牧场系统内部录入了大量数据,经营者却无法分析利用这些数据,未能挖掘出数据背后的巨大价值。甚至一些中小型牧场的部门主管、场长对数据系统不了解或不重视,认为人为的管理优于软件系统的管理,造成大量的数据被闲置。

1.2 牧场财务管理精细化不足

牧场要存活,效益是根本。随着行业竞争逐年激烈,牧场在提高单产的同时,更不能忽视降本增效。然而除了一些大型牧业,小规模牧场的财务负责人一般是非全职、非专业,甚至有的是亲属关系代管。导致的局面是兼职财务只负责报税记账,实现不了对牧场财务经营状况的监控。同时,牧场主不关注牧场现金流量、资产负债和利润,也不关注牛群结构,能实现通过主动淘汰来调整牛群的牧场很少,对于是否盈亏则很少能实现动态监控,造成单产提不上去,运营资金周转缓慢,严重影响了效益。部分牧场的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养殖技术环节的问题上,很少去思考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财务运作去创造效益,牧场管理层缺乏成本管控的概念,经营模式粗放。

1.3 牧场人才管理需重新审视

人员的不断流动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虽然正常,但往往给牧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为员工的变更会产生新的风险,工作理念和操作标准的不同步会对奶牛造成很大应激。人员流失、员工老龄化是各个牧场面临的困境之一,不仅大中规模牧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同时愿意学习或从事畜牧业的年轻梯队也无法跟进,各个牧场人员配备也参差不齐[3]。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牧场员工存在责任心缺失、技术操作不规范、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态度消极懈怠等问题,导致一系列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因此,对于牧场管理而言,亟需提升员工的责任心,建立岗位KPI目标,在推动员工尽职尽责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尽量减少人才流失。

1.4 牧场文化氛围需积极营造

在牧场运营过程中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力。文化是牧场成员共有的核心价值观、经营方向、事业规划和道德规范。只有优秀的管理者才能带出优秀的员工团队。当前部分牧场主还未建立起深入的企业经营文化理念,具体体现在无特有管理理念、无具体的经营方向,缺乏塑造牧场品牌的意识,同时没有健全的员工福利制度、关爱活动、舒适环境等。从而使部分奶源基地员工的协作性、信任度、创造力普遍偏低。由于牧场封闭化的环境缺少营造这样的氛围去引导员工,导致员工对牧场的归属感不足,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牧场经营的价值难以匹配。怎样让员工愿意“以场为家”,怎样提升员工的使命感和创造力需要进一步反思。

2 如何建立牧场自主管理体系

2.1 牧场自主管理的内涵

2018年九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文件,提出要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奶业横跨农牧业、制造业及商贸流通业,涉及产业面较广。在产业下游的乳企同上游牧场建立产业联结、合作共赢、逐步形成产业互动的生态圈的同时,牧场更应该提升自主管理水平[4]。自主管理是指在不断改善现有各项管理指标的同时,激励各级牧场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准确地说是一种管理思想。是在牧场主制定的经营目标和核心价值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个体价值,以人为本,挖掘员工的自主创新精神,使其具有参与牧场运营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自主管理体系,营造牧场独有的协作、创新、内控的氛围,鼓励员工在岗位中主动追寻最佳方法、最优效率和最高效益和高标准化的执行,进而达到牧场与员工协同发展的目的[5]。通过构建牧场自主管理体系,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科学管理标准,从而为奶源基地建设的架构夯实管理基础。

牧场自主管理的要求:①牧场管理者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对下级的管理就是“告诉一个省劲的方法”按标准化完成执行,同时注意甄别采纳下级对工作方法等提出的合理化建议。②个体得到充分尊重,让员工在牧场有归属感,并能够在牧场生存和发展中,享受工作的乐趣和薪资回报的成就感。③自主建立的各部门、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合法的、简练的、被认可的,并具有可操作性,可落地执行。同时具有自查自纠、岗位点检等管理体系。④打破当下数据、财务、人才、文化等陈旧理念,提倡创造性思维,营造奶源基地学习型生态圈,建立能发挥员工创造性和潜能的机制。⑤树立系统管理思维,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管理者要着眼于全局,逐步构建起流程化的管理体系。⑥提升自主化管理能力,加深同下游乳企的合作交流,尝试借鉴学习乳企的先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对新建规模化、集约化牧场进行科学管理。

2.2 牧场自主管理的措施

2.2.1 健全数据系统应用

牧场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牧场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发情监测系统、TMR饲喂系统等。而数据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收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6],然后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从技术层面了解奶牛个体的奶量、繁育、营养、健康状况等,对各部门人员的SOP操作标准和效果进行验证。同时,可以从管理层面据此制定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及减少风险的措施和方案,以“互联网+”“智慧牧场”“物联网”“挤奶机器人”为主导的奶业信息化技术会逐步成为助推奶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引擎[7]。然而,牧场的数据管理现状很难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所以必须健全数据系统的应用。

牧场数据管理需进一步自主深化:①加强对牧场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提高数据管理技能。同时,要求各生产部门“谁产生数据,谁录入系统”,然后部门管理人员主动分析数据验证管理效果,在分析过程中不断纠偏,从而动态化指导生产过程。②重新定位牧场数据、信息管理员岗位属性。信息员的职责转化为:监督各生产部门每日的生产数据,使其及时、真实、有效地录入管理系统。同时不断提升牧场信息化的岗位敏感性,关注“智慧牧场”等前沿成果,推动牧场不断迭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及成果转化,而不只是生产数据录入的“搬运工”。③牧场自主建立指标数据预警体系,以生产日报、质量预警等公示体系,让各级岗位员工明晰当日工作效果,激发员工提出自主改善措施。④牧场将“群体管理”的思维转变为“个体管理”,借助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个体分析,分析其营养状况、健康、发情状况,从而实现更加精细化管理,精益运营。同时又可以在整体数据中提取分析群体的应激行为。⑤乳企要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平台服务于奶源基地,产业上下游紧密联系,系统数据共享,提升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准确性、及时性、利用率,实现打造“高度自主,紧密合作,具有竞争力的智慧型奶源基地”的愿景。

2.2.2 完善牧场财务体系

经营牧场要从“会算账、能算账、算清账”开始。牧场需要自主建立财务运营体系。

(1)推行定期召开经营分析会制度:月度或季度定期召开管理、技术、财务人员经营分析会议,会前准备充足的财务资料,如常见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三大财务报表。让牧场主及各级管理人员清晰地了解牧场经营现状,同时与当地标杆牧场做对比,结合奶源基地的发展形势及奶价浮动情况,思考怎样调整经营策略。

(2)构建财务分析模型:牧场主在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能力培训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财务动态监控分析,自主建立牧场的财务分析模型。牧场盈利就是将“收入减支出”尽可能地提高,通过梳理收支明细进行动态监控,找出牧场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和计划。挖掘各部门的管理短板,优化现有流程,最终以完成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目标为工作重点。

(3)细化成本指标管控:例如对饲料成本的单头牛成本不同维度对比分析、饲料配方与实际饲喂成本分析、阶段搅拌误差率、投喂误差率等,同时对各饲料原料采购单价予以重点关注。对牛群疾病、繁育、饲养等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追踪分析,如发病率、死淘率、参配率、受胎率、剩料率等。对药品成本及环保、水电、奶厅易耗品成本进行分析与管控,优化制造成本。进行牛奶产销指标分析,如产销比分析、泌乳牛单产分析、公斤奶成本分析、主营成本分析与损耗分析等。进行计价体系对接分析,根据乳企为适应市场变化推出的各项计价体系改变牧场的生产节奏[8]。奶源基地要加深合作,依据计价体系政策,调整运营。

(4)分析盈亏平衡点:不少牧场主很困惑自己的牧场养多少头泌乳牛,或者单产要达到多少才可以实现盈利。而调节牧场收益的三大变量恰恰就是:牛只数、单产、奶价。很多管理者很难清晰地从财务的系列复杂报表里梳理出牧场合适的盈亏平衡点,为此需构建财务分析模型来解决困惑。图1为牧场盈亏点分析图。

图1 宁夏某牧场盈亏平衡点分析

以图1中宁夏某牧场实际经营数据所建立起的财务模型分析盈亏平衡点为例:固定成本线不变,随着该场泌乳牛头数增加,达到711头时总成本线和收入线相交点即为盈亏平衡点。随着泌乳牛头数持续增加,两者呈现出的剪刀差即为牧场可盈利的部分。要注意的是,该模型反映的是当前经营状态下的盈亏平衡点,合理的泌乳牛头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模型要根据泌乳牛头数的变化不断进行调节。鉴于此,牧场主就可以及时调整泌乳牛头数,敢于主动淘汰无饲养价值牛只,精准盈利。同理,也可以建立以牛头数为定量,单产为变量的盈亏平衡点,找寻出现有规模下单产要达到多少才可以满足盈利,并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单产浮动值。

(5)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牧场主必须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农牧业具有产业周期性,奶源基地大部分中小牧场主只是通过借贷方式运营,无雄厚的资金支撑及金融服务,于是完善财务风险机制刻不容缓。牧场主应该定期对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收集、统计、分析,根据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表,及时指出和防范牧场的潜在财务风险,时刻关注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9]。同时,乳企应推动奶源基地“金融联结”,为中小型牧场提供贷款等金融扶持,牧场主可自主识别,降低风险,建立“金融联结”协作共赢的奶源基地[10]。

2.2.3 制定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牧场运营是各部门衔接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目标责任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绩效考核是对牧场员工的各项操作行为及岗位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估,同时运用评估的标准及结果对员工的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不少牧场主只是将绩效考核理解为一种奖罚的手段,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为了推动员工尽职尽责地干好工作,培养员工不断提升进步的有效管理工具。重要的是绩效考核本质上也是一种过程管控、结果管控双向引导,将中长期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沟通、引导员工的过程。

牧场绩效考核目标要落实到每位员工,并且与部门目标相关联。绩效目标的制定首先要对各级的工作目标进行明确,要梳理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将员工的岗位职责转化为一张可评估的绩效表。这里要特意指出的是,牧场管理者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即对绩效KPI值的适用对象模糊。举例:某牧场场长的关键KPI为SOP评估、单产提升、成本管控、牛奶质量、牛群结构优化这五项,然后通过绩效分解让各部门主管级承接分解项,基层员工紧接着又承接部门主管的分解项。此时,如果让一位普通挤奶工的绩效指标承接场长才会有的“单产提升”这项指标就未免太过唐突。要知道,上述挤奶工的岗位职责只是要求他按照操作标准将牛奶挤出,而不是让乳房中的牛奶变多。“单产提升”有很多因素,是牧场所有部门统筹协调管控后的结果指标,是场长岗位职责,而非基层挤奶工就能“挤”出来的效果。

那要怎样验证挤奶工在“单产提升”KPI上贡献了什么呢?这可以通过挤奶系统里反馈挤奶工SOP的“前两分钟占比”“双峰占比”“持续挤奶时间”等KPI来衡量,这样挤奶工才看得懂这张绩效评估表是想要指导他怎样的岗位行为。正因为各项工作环节是一个系统调节机制,所以制定绩效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明确岗位职责。同时也要注意囊括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最后,考核要抓问题关键点。有研究指出,一个岗位的KPI在5~8个为最优。重点是要推进关键绩效KPI考核[11],提升奶源基地从业人员的岗位素养。

2.2.4 营造牧场文化建设氛围

一座具有深厚文化的牧场,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是牧场文明程度的反映,更是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在行业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的形势下,要想实现奶源基地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牧场”“以文化兴牧场”的经营理念。

表1 牧场自主管理阶段评价标准

为进一步弘扬牧场文化,中小型牧场管理者要制定、宣贯出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的岗位依赖性和归属感,推动牧场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以文化感召员工,以文化管理牧场的目的。具体可以通过员工思想导向宣传,营造牧场文化氛围,如树立张贴牧场文化标识牌、提炼牧场员工行为规范、开展牧场员工活动等加强思想沟通。甚至对外开放牧场,加强同专业类高校合作,提升高校专业学生对牧场的兴趣,吸引年轻人投身畜牧行业。同时也可以打造奶牛文化,搭乘乡村旅游新趋势,如组建观光牧场,让高校专业人才、消费者、游客近距离感受奶源基地文化氛围。

2.3 牧场自主管理的评价标准

牧场自主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可通过牧场自主管理评价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估。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

由表1可知,前四项是本文所探究的重点自主管理项,后几项是拓展出的几点,也值得去探究关注,在此不作赘述。牧场可结合实际运营水平,对照所处的自主管理阶段的评价标准,制定改善方案,实现增收。

3 结语

牧场的发展浇筑了奶源基地的建设,探究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理念对新建规模化、智能化牧场进行科学化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方向。因此,对于牧场管理者来说,管理核心已不光是牛,还有人的变量因素。牧场应积极推动自主化管理建设,使各个生产环节彼此衔接,密切配合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盈利。改善数据系统管理、分析盈亏平衡点、引导岗位绩效管理、构建牧场文化是牧场的重点自主管理措施,通过自主管理评价标准可对牧场自主管理水平进行检验。本文为牧场应对当前的行业挑战,如何推动自主管理体系建设和奶源基地建设提供了思路。

致谢:感谢宁夏大学农学院张巧娥博士对文稿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宁夏农垦集团韩有仁老师对文稿中财务及管理方面提出的专业指正;感谢伊利集团奶牛科学院技术服务中心李平老师、任大鸾老师对此次探究提出的宝贵见解,并将多年来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

猜你喜欢

牧场主奶源牧场
奇妙的牧牛电网
海上牧场
羊羔的说服力
羊羔的说服力
叮当牧场
飞快的牛蹄印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Gift Horse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