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里宏村的南湖边流连
2020-06-13安徽许青山
安徽/许青山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黟县宏村是徽派古民居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宏村的整个外观奇特,是一座牛形古村落。村后有山,村前有水,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被游人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游玩宏村兴致,欣赏画面景色,早已梦寐以求成夙愿。
今年三月底的一天,正是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早春。当双足第一次踏上南湖的堤岸时,看到清清的湖水映衬着古色古香的村落,我真真切切被这座画里乡村深深吸引了。
呈现在眼帘里的南湖水,犹如一面明镜,躺在古村落的前沿。清澈透明的湖水,把古村落投射到水底,岸堤和水面上的植物,似乎给古村落添墨润色,让古村落更加灵性入画,注入生机盎然的活力。
清清南湖水,是整座牛形古村落人工水系浓墨重彩的华章,堪称“中国一绝”。这得益于古宏村人的仿生学智慧,他们围绕牛形村落,引用自然溪水做活了一篇水文章。在村西上首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的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村中穿堂过屋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村的中间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牛肠”“牛胃”流淌出来的水,在南湖汇聚,在村东流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树,流入村东外的濉溪,最终流入奇墅湖。由于地势落差,静谧的山村仿佛有了流水哗哗的动感。源头活水,成就了南湖的镜面。
南湖的建造,用百亩良田凿深数丈而成。形状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既像一张大弓,又像弯弯的月亮。湖堤用石块砌成,分上下层,上层与宽4 米的花岗岩条形石板村道连接,下层为近水平台,供游玩。整个湖堤,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络石藤缠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枝摇曳,鸭群戏水,别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1986 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
站在宏村村口,一眼望去,村的水口(也被称为牛首) 耸立着两棵500 年树龄的古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枫杨树高19 米,围6 米,需4、5 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这村口百亩湖水笼罩在绿荫之中。白果树高20 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这两棵参天大树,犹如两只牛角,见证着村落的古老,被村人称为“瑰宝”。因为在村人的眼里看来,这两棵树是一种吉祥的征兆。按照这里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枫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鸿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树的命运,与村人的愿望,紧密相连,自然与人文美妙契合,第一次开阔了我的眼界。
早春的南湖,我陶醉于堤岸的嫩绿。枫杨,银杏,柳树、桂花,榔榆,红豆杉,其新叶舒服悦眼,尤其是嫩绿倒映在湖水中,上下为二,与天光云影美妙结合,层次感强。湖面上每隔一段距离,漂浮着一滩圆圆的狐尾藻草丛,夹杂着铜钱草圆圆的嫩叶,紧紧地贴着古村落的堤岸,错落有致,平静地让人感受到安详。狐尾藻草丛的存在,既点缀了湖面的绿色,又净化着村人生活用水中过剩的氮磷,防止湖水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湖尾岸堤相隔的一大块水田,改种菖蒲,叶片出土一尺左右,映衬着徽派古民居的墙体,给人一种旧貌换新颜之感。湖中“画桥”的两边,有两大片残荷断梗,歪歪斜斜,有些还挂着干枯的莲蓬。此时,撑着一把红红的遮阳伞,站在“画桥”旁边,扶栏举手,不仅不会给人带来伤感,反而勾起人们对夏日荷塘的向往。堤岸上,间隔种植三五株桃花、紫荆花,与绿色植物,与古村落客栈门前挂满的一串串招徕客人的灯笼,红红的楹联,相辅相映,透露着一种过年的喜气。
记得叶圣陶先生向世人推介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时,指出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早春时节,流连南湖的堤岸,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画里宏村,都有一种“如在画图中”的感觉,不蔓不枝,柔和清爽。迈着一种缓缓的脚步,怀着一份悠然的心情,欣赏着一边古老一边孕育着生机的湖景,思索着古宏村人取村名的“宏广发达”之意,我真正佩服古宏村人的前瞻智慧。看惯了日新月异千奇百怪的建筑,再看画里宏村,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品味。季节植物的新与明清古名居的旧,自然的植被与村落厚重的人文底蕴,如何相融相合,推陈出新,这是宏村留给世人的一道景观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