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护理模式在心脏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2020-06-13蒋文静
蒋文静
(东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东莞 523000)
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科室,也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生以及护士的专业要求较高,由于手术需要借助医疗设备进行操作,存在多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因素,为了明确手术效果,手术全程护理以及手术操作均需要按照规章进行执行。由于心脏手术的风险较大,致死率较高,如何降低心脏手术风险、减少对患者的二次伤害,是临床护理的重点[1]。本次研究中,对于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采取零缺陷护理模式,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有25例患者,研究组有2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11例、14例,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年龄(45.18±4.13)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10例、15例,年龄在17-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74±4.16)岁;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一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零缺陷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在手术室构建零缺陷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该组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零缺陷护理计划。(2)制定护理缺陷报告单,由患者的责任护士对患者手术护理全程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记录,并填写护理缺陷报告单,小组对护理缺陷进行统一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汇报至小组。(3)零缺陷护理模式,制定心脏手术所需要执行的护理操作、护理质量规范,确定责任到个人,明确所有护理工作中需要完成的内容,整个护理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根据患者的需要,实时调整护理计划;在该护理模式实施中,建立奖惩制度,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以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满意度评分
研究人员参考《护患沟通技巧》[2]中对于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标准,制作护理满意度评分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发放至参与研究的患者,让患者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意味着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3.2 根据研究要求
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统计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分别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计算P值,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长(d)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对照组 25 88.58±15.63 343.58±23.67 27.68±7.42 86.81±7.35研究组 25 50.68±12.45 231.48±23.83 16.58±6.62 94.15±3.45 t值 9.483 16.688 5.581 4.520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心脏手术与其他类型的手术不同,对护理要求较高,而科学、合理且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的风险[3]。为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显得十分重要,零缺陷护理模式是临床上新型的护理,通过对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护理措施进行强化,力求做到零缺陷,以免手术过程中因护理问题而出现手术风险。在开展零缺陷护理模式时,对于多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能够采取提前预防,做到统筹全局,进一步提升科室的护理发资料,达到零缺陷护理[4-5]。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研究组的手术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说明了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较对照组好,研究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关系和谐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脏手术室护理实践中采用零缺陷护理模式,能有效的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长,能够提升护患关系的信任度,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