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器刮治和喷砂清除龈下菌斑对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2020-06-13熊军亮
熊军亮
(荆楚理工学院 医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4)
0 引言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因微生物感染引起;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菌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菌斑可以通过其中的细菌产生毒力因子和引起炎症反应,对患者牙周组织进行直接的破坏,因此菌斑的清除治疗是目前牙周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1]。目前清除菌斑的方法主要包括手器刮治和喷砂治疗,但如何选择,仍存在争议。因炎症反应对牙周炎的发病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反应进行研究,进而评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于我科就诊的45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器刮治组(22 例)和喷砂组(23 例);手器刮治组男12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49.62±8.31)岁;轻度牙周炎7 例,中度牙周炎11 例,重度牙周炎4 例;喷砂组男11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49.34±8.17)岁;轻度牙周炎8 例,中度牙周炎10 例,重度牙周炎5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已接受至少1个月以上的基础治疗;②口内左右象限至少分别有2 个3-6mm 探针深度的牙位。排除标准:①伴龈下修复体;②根分叉病变Ⅱ度以上;③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1/3;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其它器官组织感染性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手器刮治组患者采用Gracey 刮器进行治疗,在工作端,以无肉眼可见龈下菌斑为刮治深度。喷砂组患者采用喷砂刮治治疗,设置甘氨酸粉末压力为中档,龈下工作端置于牙周袋中,以稍有抵抗为宜,对舌、颊、远、近4 个牙面进行5s 的喷砂治疗,操作期间避免工作端移除牙周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探针深度(PD)、探针出血(BOP)及菌斑指数(PI)。在全口所有3-6 mm探针深度的点位中,随机选择4 个进行测量PD 和BOP;具体方法:PD 的测量:使用探针检查龈沟底到牙龈缘的距离;BOP:探针轻触袋底,取出观察,出血则为阳性,统计百分率。PI:在患者左右两个象限随机选择两颗磨牙,根据菌斑厚度及菌斑的量进行记分。(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含量。使用酶联免疫法对龈沟液标本中IL-1、IL-6、IL-8、IL-10 及hs-CRP 含量进行测定。(3)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龈沟液中Bcl-2、Bax、Caspase-3 表达量;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进行测定,将手器刮治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Bcl-2、Bax、Caspase-3 表达量设置为标准值100,作为参考值。
1.4 统计学结果
通过SPSS 21.0 专业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菌斑清除效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D、BOP 及PI 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天后,两组患者PD、BOP 及P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龈沟液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患者龈沟液中IL-1、IL-6、IL-8、IL-10 及hs-CRP 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天后,两组患者IL-1、IL-6、IL-8 及hs-CRP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 显著升高,且喷砂组IL-1、IL-6、IL-8 及hs-CRP 低于手器刮治组,IL-10 高于手器刮治组(P<0.05),见表2。
2.3 两组龈沟液凋亡因子
治疗前两组患者龈沟液中Bcl-2、Bax、Caspase-3 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天后,两组患者Bcl-2 表达量高于治疗前,Bax、Caspase-3 表达量低于治疗前,且喷砂组Bcl-2 表达量高于手器刮治组,Bax、Caspase-3 表达量低于手器刮治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菌斑清除效果比较()
表1 两组菌斑清除效果比较()
表2 两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比较()
表2 两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龈沟液中Bcl-2、Bax、Caspase-3 表达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龈沟液中Bcl-2、Bax、Caspase-3 表达量比较()
3 讨论
菌斑是引起慢性牙周炎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菌斑的有效清除对于牙周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手器刮治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但也存在菌斑清除效率较低的缺陷,主要因在治疗的过程中,工作端只能与压面呈点、线接触,难以清除位置较深的菌斑。喷砂治疗主要是通过将水和甘氨酸砂粉混合,再使用加压空气将混悬液喷射到菌斑,形成摩擦作用,进而清除菌斑。有研究显示在菌斑清除过程中,会使牙周组织中多种分子含量发生变化[2];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方法对牙周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分子表达的影响,进而评估两种菌斑清除方法的临床效果。
PD、BOP 及PI 可以很好的反应患者菌斑的清除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 天后,两组患者PD、BOP 及PI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无差异。说明两种方法在清除菌斑方面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这主要是喷砂方法虽然可以增加患者舒服度,但其对深部的菌斑清除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菌斑在破坏牙周组织的过程中,会形成炎症反应,龈沟中会存在大量的炎症因子,因此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 天后,两组患者IL-1、IL-6、IL-8 及hs-CRP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 显著升高,且喷砂组IL-1、IL-6、IL-8 及hs-CRP 低于手器刮治组,IL-10 高于手器刮治组。hs-CRP、IL-1、IL-6、IL-8 等炎症因子在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过程中会显著增加,而IL-10 作为抗炎的典型分子,在炎症反应中会被大量消耗而降低。结果说明两种方法清除后,龈沟液中的炎症反应均有所减轻,但喷砂组更加明显,主要因该方式清除龈下菌斑更加彻底,更加有效的抑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4-6]。
有研究显示,菌斑中的微生物会导致牙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凋亡增加,因此细胞凋亡与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Bcl-2 表达量高于治疗前,Bax、Caspase-3 表达量低于治疗前,且喷砂组Bcl-2 表达量高于手器刮治组,Bax、Caspase-3 表达量低于手器刮治组。Bcl-2 主要可以通过抑制细胞死亡,延长细胞存在;Bax、Caspase-3 属于加速凋亡的分子;结果说明喷砂组可以更加有效的逆转牙周组织中凋亡/抗凋亡的失衡,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牙周组织恢复;因牙周组织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与细胞凋亡活性密切相关,而菌斑的清除效果可以直接影响牙周组织细胞的活性;喷砂法通过有效的清除菌斑,减轻了菌斑中致病菌对牙周细胞活性的干扰,更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8-10]。
综上所述,两种治疗方法在清除菌斑方面均有效,但喷砂组对牙周炎症反应的改善更加有效,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内环境稳态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