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共同体 让习作实践“脱单”
2020-06-12邹一军
邹一军
摘 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构建由学生为主题的习作共同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动性,让学生在表达实践的过程中“脱单”,为语言表达能力地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七嘴八舌,广开审题思路;类比辨析,遴选典型素材;合作筹划,共列习作提纲;交流分享,明确修改方向。
关键词广开言路;遴选素材;合作筹划;交流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68-0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化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合作方式的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构建由学生为主题的习作共同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动性,让学生在表达实践的过程中“脱单”,为语言表达能力地发展奠定基础。
一、七嘴八舌,广开审题思路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从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思维处出发,对相同的事物和现象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习作共同体的价值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认知成果,在相互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比如统编版教材四上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仅仅从主题的内容来看,“好地方”是一个相对生硬而空泛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好地方”?怎样的地方才能算得上是好地方?很多学生的理解是相对苍白的,不同的学生对于“好地方”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时,教师就需要发挥习作共同体的优势,鼓励学生对主题要求进行审视,并七嘴八舌地展开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好地方”可以是景色优美的景点,有的学生认为“好地方”可以是惊心动魄的游乐场,有的学生认为“好地方”可以是學习知识的图书馆,有的学生认为“好地方”可以是质朴和谐的农村生活……对于相同的主题,习作共同体的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以更加广泛、更加宽阔的认知体验进行表达,在广开言路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言语实践空间。
二、类比辨析,遴选典型素材
构建了习作共同体之后,对于习作素材的选择就有了对比和辨析的空间。教师就可以组织习作共同体的成员进行对比与思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辨析资源,从而在深入遴选的过程中进行体悟与思考。
比如统编版六上第五单元的训练要素是学习作者围绕着中心来写的构思意识,这个单元的习作训练点也就是如此。在习作共同体中有两个学生都选择了“温暖”作为主题,其中一位学生选择了三个反应“温暖”这一主题的素材,但三件事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导致整体结构涣散而缺乏凝聚力。为此,教师就鼓励习作共同体的成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位学生则以自己随着老师去北京参加完舞蹈比赛为契机,描写了父母到火车站来接、路上的关心以及回到家爷爷奶奶早已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三个阶段展现了自己的“温暖”,这三个事例既紧扣中心,同时又以一个整体性情景为基准,使得文章的三个层面形成了表达的合力。
三、合作筹划,共列习作提纲
习作共同体构建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每一位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化探究。对于习作创作来说,高年级将习作思维伸展到篇章的构思上,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可以激活习作共同体成员的内在思维,与他们共同筹划习作表达的内在结构,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地生长服务。
以教学统编版教材五下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读后感”,当学生阅读了书本,形成了自己的感受之后,就拥有了创作读后感的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率性而为,想到什么写什么,教师要充分发挥习作共同体来对习作的整体性提纲进行整体性把握。这篇习作经过习作共同体成员的共同筹划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作提供:先总体概述自己读书的作用和好处,然后聚焦某自己阅读的书本,大致介绍书本的内容,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现实生活进行连接,最后总结。
四、交流分享,明确修改方向
习作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出谋划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与思考,并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在彼此交互的过程与自己的习作形成对比,文本交流过程中的认知就在于其交流分享的价值,为自身明确修改自身的方向。
比如教学统编版四下第七单元习作要求写一次游戏,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着力要求将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并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在学生完成了习作之后,教师就组织习作共同体的成员进行表达与交流,将自己写好的习作分享给其他成员听,并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是否依照游戏之前、游戏之中、游戏之后等方面展开描写;在作文中有没有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表达清楚;是否融入了自身独特的感受……在这样的交流探讨中,学生不仅明确了自己的表达方向,同时也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其他成员的习作中,明确了自身习作所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认识到自己需要修改的方向。
习作共同体就是要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表达,能够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彰显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将集体智慧融入到学生习作表达过程之中,真正为学生言语素养和表达能力地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