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2020-06-12孙俞
孙俞
内容摘要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电工类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特点,因此,被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设定成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但是部分学校为了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往往人为减少基础理论课时,这就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缺乏应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在工作岗位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为此,文章主要就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从而能够促进中职学校的未来发展,并为中职教育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技术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1 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专业课程之一,并在电子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电力技术课程教学一直难以发挥出其重要的效果,为此,如何做好课程改革,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就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20世纪,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发展,就是电子技术领域逐渐完备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教育模式下,使得电子学科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而能够满足社会的各项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占据国际贸易有利地位的重要条件。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教育部要求重视对电子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此来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电子技术学科知识是电子电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单单依靠理论知识教育会让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在现有知识难度的前提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自信心。而若是单一性加重实践内容的比重,则会出现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存在的缺陷性,而导致就业后只能从事基层实践性工作,难以上升到技术层面进行创新[1]。为此,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课程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专业知识,还需要综合性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3 加强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3.1 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
所有学生都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此阶段要養成必备的素质,要到达这样的目标在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上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相关电路课程通常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要选择电路元器件进行实验演示,另一个部分就是关于设计电路模型,把实际操作和理论相结合起来,有利于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当然也会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一些删减和增加,比如说理论推导、实例电路,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调动 他们的积极性。
3.2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创新思维意识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电子技术学科内容归纳到电工学的概念中,并从课程结构调整的角度上来促进彼此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将技术内容和实验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将不同模块知识划分出层次,并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习水平来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对于专业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开展能力提升的各项实验课程,对于学习效果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操作能力,并以此来自由发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让学生的技能得到训练,学校应该增加实验室,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运用实验室,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应用知识是学习知识的重要目的,也是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才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安排实验,给学生一个机会、一个空间去发展。在此过程中,为了防止有些中职学生不习惯听理论课,或者难以学习,要合理安排学习实验内容的学时,更有效地让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学生最初可以从基本的电路内容入手,分析在电路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由教师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为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致地对电路知识进行分析,明确其潜在的工作原理,电路内容以及实际的工作特点[2]。这样就能够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分析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电子技术学科知识的真正用途。这不仅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过程具有积极影响,还能够让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产生全面而具体的观念,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教育价值。
3.3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革
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知识传递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来综合性的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模式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归纳为重点传递式教学,谈话分析式教学以及实践操作性的教学。就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而言,其主要是遵循着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现有知识储备来灌输给学生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教师也结合自身课上所讲述的知识点来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考察,这种教学方式和素质教育标准下的教学模式背道而驰,也难以体现出中职学校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为此,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来说,中职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 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上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互动性,并在实践分析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为了体现出新时代下教育理念的转变,中职教师可以积极引进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设备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直观演示主要是教师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通过实物接触或者画面演示进行教学,比如在学生认识学习新器件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型号的电子器件给予学生认识和熟悉,也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媒体演示,进行课堂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讨论探索则主要是进行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并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并且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与传统学科知识的教育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电子技术学科知识难以单一地从考试成绩结果呈现的过程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由于考试题型和知识考查范围的片面性,容易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此,在专业课程设定的阶段,教师要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有效结合,匆匆而能够对学生实现综合性的评定[3]。具体评价内容可以分为课上表现和课外实践两个部分,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这种更加完善的评价方式下,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学习状况产生更加明确的认知,进而能够从客观性的角度上对自身专业知识进行完善。在以成绩来评定学生层次的教学方式中,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都会导致应试型人才的出现。为此,改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健全课后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开展更加全面的能力考查。而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对教学成果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不再执着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而是将学生的平时操行、测试分数、上课表现纳入期末评定,从而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注重积累,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未来教育需求角度分析来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广大中职教育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希望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和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身的看法,基于此更好地推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中电子技术学科教育工作,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以学生未来职业前景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教育,从而能够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作者系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中学二级教师)
【参考文献】
[1]伏应祥.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数字通信世界,2018,160(4):240.
[2]马军忠.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244-245.
[3]万纪青.中等职业学校模块化课程开发的实例探索——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J].现代企业教育,201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