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教学视界推进核心概念学习
2020-06-12毛燕
毛燕
【摘 要】 对于“四边形系列”概念的学习,很多版本以四边形概念作为起始概念、核心概念进行学习。人教版关于“四边形系列”概念学习序列安排如下:四边形——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在推进“四边形系列”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四边形概念作为起始概念,对后续概念的建构起到奠基作用。本文笔者站在“四边形系列”概念建构的视界下,以四边形概念建构为核心,从四边形概念建构的有序性,对后续系列概念建立的有效性,探究教学路径。
【关键词】 整体教学视界;概念;四边形
概念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概念内在的逻辑规律。在“四边形系列”概念中,四边形概念的学习处于尴尬地位。各版本教材关于是否独立安排四边形概念各有见解。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教学都是在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特征刻画。因此,四边形概念是“四边形系列”概念建构的基础。人教版在概念建构的路径上,以四边形概念为起始,逐步展开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学习。
一、基于整体教学视界,设概念路径建表象
笔者对各版本教材对“四边形系列”概念编排进行对比。笔者结合各版本“四边形系列”概念编排方式,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四边形系列”概念间的逻辑顺序,认为学生在初次接触四边形时就应给出四边形定义,帮助学生建立四边形概念。
1.搭四边形,暴露认知——作好概念抽象的准备
为了能更直接暴露学生对四边形的元认知,老师准备了长短不一的小棒作为搭建四边形的素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小棒的数量和长度,进行搭建。从学生搭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搭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作品最多。可见,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学生对四边形认知的基础。接着,教师选取学生搭建的4个四边形进行展示。通过提问:“你们是怎么搭的?”引导学生思考“封闭”概念,为揭示四边形概念作好准备。
2.画四边形,抽象图形——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
接下来,教师通过让学生把搭建的四边形画下来,完成从具象图到抽象图的过程。教师通过问题“刚才的四根小棒去哪里了?”引导学生完成“4根小棒——4条线段”的抽象过程。教师顺势揭示四边形概念“像这样,用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就叫作四边形”。接着,出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辨析,从而进入概念的辨别阶段,对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
3.标识边角,明晰特征——明确概念与特征属性
在描述四边形的概念时,学生往往将四边形的特点作为概念进行表述。因此,本环节安排找共同点的环节,在指认边和内角的过程中使学生自动内化区分特征与概念。让学生指一指四條边、四个角分别在哪里,建立空间表象。
二、基于整体教学视界,学边角概念丰内涵
笔者在教学四边形概念时,将对边、内角的概念也进行了学习,既丰盈了四边形的概念内涵,又为后续图形概念的探究学习明确了研究方向。
1.描画对边,建立对边概念
PPT出示一组四边形,教师以一个四边形为例,直接揭示对边概念:“同学们,我们发现有些边是面对面的,像这样的两条边我们叫作对边。”PPT跟进。学生继续观察,用手势表示左右一组对边。“在一个四边形里能找到几组对边?”接着,让学生在作业单中找到另外几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学生在找一找、描一描对边的过程中明确对边的含义。
2.测量直角,建立内角概念
关于内角概念的学习,操作的方法与对边概念的学习一样。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反馈小结几个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内角概念,并知道四边形的内角有些是直角,有些不是直角。教师通过提问:“这些四边形的四个角长得一样吗”引发学生思考。接着,让全体学生动手测量,讨论发现:这些四边形的内角有些是直角,有些不是直角。
3.观察思辨,明确研究纬度
图形的研究可以从边和角两个纬度进行研究。这个结论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后得出。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对边和内角,大家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发现:虽然都是四边形,但是有些对边一样长;四边形有些都是直角,有些只有两个直角,有些没有直角;有些对边是直直的,有些对边是斜斜的。有了前面研究的基础,在经历找对边、找直角的过程后,学生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图形研究可以从边和角两个纬度进行研究。
三、基于整体教学视界,悟变形特性促理解
易变形是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笔者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关于易变形的特征感悟是不深的、割裂的。教学实践证明,易变形特征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完善四边形概念的建立,尤其对四边形边、角的理解尤显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四边形起始课教学中,就应该进行易变形特征的学习。
1.画一画,体悟变形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按要求画两个不一样的四边形。对于学生而言,画一个任意四边形没有挑战性,但在指定两条边的基础上画两个不一样的四边形就极富挑战性了。要改变四边形的形状,就需从改变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入手。因此,通过画一画,逼着学生思考变形的方法。学生通过增加边的长度使四边形形状发生变化;学生通过改变角的大小使四边形的形状发生变化。通过两幅作品的展示、反馈,改变四边形大小的方法显而易见了。
2.拉一拉,感悟变形过程
学生体验画一画改变四边形的形状后,教师以“四边形变形记”为主题,动态展示四边形变形的过程。改变边的长短和改变角的大小两种方法能改变四边形的形状。教师安排拉一拉的环节,学生能很清晰地看到由于角度的改变,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化。笔者认为,感悟变形的过程也必须让学生经历动手做的过程。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经历生动形象的变形的过程。
3.辨一辨,领悟变形本质
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四边形从凸四边形变成了凹四边形。此时,教师提问:“这个图形还是四边形吗?”学生开始思辨。通过思辨,学生进一步明晰判断四边形的方法,领悟四边形的概念本质。
学生分层感悟变形本质,通过操作实践,探究边、角的变化对四边形形状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理解四边形、对边、内角的概念。
通观“四边形系列”概念教学,建构四边形核心概念,为后续学习特殊四边形概念打好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明确研究纬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煜阳.学习进阶视域下的核心概念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
[2]郑毓信.用“全局的观念”指导教学[J].教学月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