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婆媳婆媳,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2020-06-12耶雅亿

女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硬核婆婆

耶雅亿

不甘做精英的提线木偶

寡居多年的婆婆在退休前是国有企业的领导,管理千余人。逻辑缜密,情商极高,还美丽,可谓女神级的精英。

我与同班同学的老公毕业后结婚。我在广告公司工作,老公进入研究所。老公把令人作呕的脑力劳动演绎为世间最大的乐趣。婆婆天天念叨“男人要创业”“圈子要广阔”……她希望通过精心调教,让儿子演绎别人眼中的一路风光。

我的父母都是外企高管,看重培养我的个性。所以,我非常警惕变成婆婆的“提线木偶”。每次,我表达“小富即安”的想法时,婆婆就邀我逛街、吃大餐或去高端会所SPA。当我的眼睛对这些大放光彩时,婆婆轻点一句:“你不想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成功女人吗?”

按着婆婆铺好的路,老公应该成立公司,不断进取,给家族贴金。有一次,我鼓足勇气给婆婆发微信说:“我想过平凡静好的日子。”婆婆就授意我家的保姆请假一个礼拜。一个礼拜的家务做下来,我举起白旗。婆婆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不想让你们受那个罪……”

看着婆婆一脸的温情,我明白她绝对容不下我们的平庸。

逃出“光宗耀祖”的命运

婆婆像领导对小鬼一样待我,胜券在握、彬彬有礼、滴水不漏。像老猫把玩小老鼠般,永远不粗鲁,总能一招毙命。当我玩“叛逆”,她恰到好处地出手,用物质与关爱的金砖将我砸晕。

老公常被婆婆拉去参加社交活动。他极其憎恶喝酒和客套。婆婆说这是将来创业的必修课。给个巴掌后喂颗糖,婆婆怎会允许自己“高大上”的一生,被儿女的默默无闻给玷污?每次,老公“听话”,婆婆就送他名牌衣服,也送我礼物。在一次应酬后,我们回到两个人的房子里。老公发起酒疯,诉说苦闷:“我好恨自己变成妈宝!我没有勇气,更没有能力飞出这个笼子……”老公的苦,我感同身受。与其说厌恶婆婆的强势,不如说我们痛恨自己没有说“不”的力量。

我心里明镜般清楚:只要老公按着婆婆的指示出来创业,那么一条“强颜欢笑”的不归路,就难以回头了。给我父母打了电话求助后,我对他们给出的建议斟酌了一夜。唯一的筹码就是出国。老公早有镀金的梦想,而“人往高处走”的理由也不至于让婆婆太难堪。

第二天,我推心置腹地跟老公谈:“这辈子,就这么老气横秋地跟你妈走下去吗?我支持你出国,辞职陪读。”

达菲尔德的窑洞生活

真打算出去时,我发现存款不多。从前大手大脚惯了,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想到国外举目无亲,可能要做刷盘子类的粗活,老公纠结:“万一灰头土脸地回来,那多没面子?”

我激昂地说:“就算打道回府,也是人生多了一种经历!”

经过半年准备,老公被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实验室录取。对于出国的决定,寡居的婆婆内心是一万个反对。她老人家喜怒不形于色,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与她此前愿意掏钱给儿子创业不同,她一分钱也不愿意拿出来,美其名曰:“既然出国,就像周恩来、邓小平他们勤工俭学,年轻时吃点苦有好处。你们啊,就是从小走得太顺了,不懂得珍惜。”

婆婆说这些的时候,表情淡定,似乎胸有成竹,在国外会碰壁受罪的我们,没多久就乖乖回来,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唯她马首是瞻。

憋着一股气,我们出国了。我们都不好意思拿我父母的钱,只带了几千美金就远渡重洋。此后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老公半工半读,每周打工赚700美元。我忙于学英语、考驾照,没收入。我们只能住在“窑洞”里——我们所居住的达菲尔德,依山而建。富人住在山体别墅中,穷人则在山体里挖洞建房。这样的房子与延安的窑洞相似,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

从宽敞明亮有保姆的四室兩厅到“窑洞”,我无法波澜不惊。在国内,从小顺风顺水锦衣玉食的生活中,我每天都想着自由。现在真自由了,我又忧心忡忡——陪读让我与社会脱节怎么办?奖学金中断怎么办?涨房租怎么办?

有人说“女孩与女人之间,就隔着一个保姆。”在扮演保姆角色的过程中,我或多或少明白了些婆婆的苦心。婆婆经常说中国的年轻人既想要西方年轻人的自由,又想要中国年轻人的养尊处优,多荒谬啊!婆婆曾一边带孩子一边拼事业,住在10平米漏雨的宿舍里,省吃俭用地过日子……这些苦,她不愿意我们经历。但人生的悖论是:不经历,我们又怎能理解她?

中国老太,是最硬核的!

异国他乡没有靠山,老公格外努力。为贴补家用,我帮助国内亲友“有偿代购”,也做一些中国便当卖给中国留学生。我去餐厅打工、给人家看孩子……这些在国内被人嗤之以鼻的粗活,收入不错。奔三的年纪让我无脸向娘家再伸手要钱。好在,娘家的亲戚们经常让我代购,给我代购费。婆婆有事没事总叫保姆寄食物过来,每次拿包裹,我们都像过节一样。我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租上像样的房子。获得硕士学位后,老公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了政府津贴。

婆婆对于儿子读博,非常自豪。她多次来探亲,在机场时像美国人一样拥吻我们。在美国与我们小住的时候,婆婆俨然变了一个人。她不逼生、不问我们的私生活、不催我们回国创业、嘴上总挂着“谢谢”两个字,偶尔还赞许美利坚民族的民主独立精神。

她不随便进我的卧室,连进入厨房都要先跟我礼貌地打招呼。她不再像以前国内时那样“宝儿、宝儿”地喊儿子,开始叫英文名“David”。我偶尔习惯性脱口而出叫她英文名,她也默许。她去当地教堂结识很多美国老太太,每周好几次聚会喝下午茶。看到婆婆用流利的英语教金发碧眼的邻居们跳广场舞,我心悦诚服地夸她:“硬核!”

我老公都感慨:不同国家的人文环境真不一样,咱妈是见过世面的老人,在哪里都能迅速适应文化,活得像一个本地老太太。要是,她跟我们一起生活在美国该多好。

地位互换,轮到我硬核了

我与老公快拿到绿卡的时候,国内传来噩耗——婆婆中风了,我父母在医院照顾她。老公走不开,我先飞回来探望。再见时,我几乎不敢认。曾经那个刘晓庆般雍容华贵的“不老女神”,忽然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太?婆婆半个身体处于麻痹状态,讲话不清,生活无法自理。

看到我时,她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老公没回来,她扭头抽泣起来。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见她落泪。倏然,仿佛跨越了另一个时空,看到婆婆的韶华逝去、光景若斯。

“他不回来吗?”婆婆每天问好几次。我都重复说:“他一定回来的,你放心。”

婆婆住在高干病房里,每个人来去匆匆,鲜花水果一茬茬地枯萎过期。对那些的客套与礼貌,我第一次从婆婆眼中看到厭倦。这些年来,婆婆专心事业,疏远了家里的亲戚。这次,她病了,身边竟没几个知冷知热的人陪伴。我不禁想到初到美国时的心酸。没有知心朋友,很多的委屈也不能向老公倾诉,还要向娘家人强颜欢笑……同样的落寞与无奈,我对婆婆生出几分理解与怜惜。

她常发呆,默默流泪,将公公的遗照放在床边,嘟囔着。老公说,在婆婆的光环下,公公一直都活得很不自在……现在,我发现她多么需要男人,哪怕是个作古的、窝囊的、被厌弃一辈子的死老头子。我在病房里端茶倒水,替老公尽孝。我父母说我长大了,我悲催地发现:所谓成长,就是你不忍心再去叛逆你最讨厌的人,你开始考虑去过你曾经最瞧不上的生活。离开婆婆,是我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事。但看着婆婆的衰老、痛苦和无助,我内心挣扎,想她将在病痛中孤老,我于心不忍。

想了很久,我终于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爱屋及乌,既然深爱老公,就应该让他的余生不留遗憾。婆婆患病期间,老公都在准备紧张的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后面临着人生何去何从的一大选择。我表明想回国照顾婆婆的想法,老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很快,老公收到国内一所高校的邀请,我们重新回到婆婆身边。大病后的婆婆变了一个人。她含着感恩去吃零食,满足得像个孩子。她不再那么勇敢,一条小水沟就让她改换了散步的路线。她会悄悄摩挲着我的手指,像个两三岁的学步幼儿。她开始叫我的英文名,像朋友一样跟我说话。我会把饭烧得稀烂一些,把马桶换得舒服一些,邀婆婆的老朋友来家里坐坐,偶尔用轮椅推她去老年大学听课……

我们婆媳的光景,握手言和又彻底翻盘。没人相信她曾经杀伐决断地果敢过、牛气过、硬核过。岁月,那翻云覆雨的手把企业家变成傻大妈,也把唯唯诺诺的小媳妇变成女当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终究相逢一笑泯恩仇,成为了血浓于水的亲人。

猜你喜欢

硬核婆婆
蚜虫婆婆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这都是什么硬核老师啊
“硬核”时代下的人性
“不听话”的婆婆
硬核
“硬核”火遍网络,意味着什么?
硬核之光
如此婆婆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