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大学精神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2020-06-12胡小溪白佳鑫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园文化大学

胡小溪 白佳鑫

摘要:大学精神作为广大师生认同之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具有教育功能、兴趣导向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着正确引导作用。大学精神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价值取向、目标方向和实现载体等方面高度趋同,又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大学精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要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教育发展新局面。作为大学生学术训练之外的另一个教育维度,思政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特别是大学精神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晰大学精神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与特征,探究两者的关系存在,可以更好地发挥两者合力,推动高校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大学精神内涵的多维度分析

大学精神根植于现代大学,随着西方现代大学体制一同传入中国。所谓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之中逐步积攒形成的观念与思想。大学精神在不同审视角度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价值作用。

从社会功用角度来说,新时期关于大学精神的价值表述更为多元。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根植于校园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气质。在素质教育方面,大学精神能够保障大学在高水准的水平上发展,“在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引领、激励、凝聚、定向和涵化作用”。从更加广泛的角度来讲,大学精神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大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独立自由精神以及创新批判精神等层面逐步积攒沉淀而成的实质和精华。其中,科学精神一般体现为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求真求实、勇于质疑和敢为人先等品质;人文精神是指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内在品格;独立与自由精神包括尊重学术独立的价值取向和包容学生个体发展独立性的胸怀;创新批判精神则常为不惧权威、积极探索的特质。这些特殊的气质与灵魂,使得大学承担了独特的人类发展使命与任务,使得大学在精神层面迥异于其他机构。

从哲学角度来说,大学精神是大学的内在超越,指大学在不断审视自我、批判自我的过程中,于传统与变革之间建立平衡,并超越创新的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质的规定性,“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大学精神的形成反映了它内外伦理关系和秩序发展的过程,“大学精神反映了大学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是大学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的综合体”。大学的外部发展秩序和内部秩序即大学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外部发展秩序是指大学与国家、民族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过程,其内部发展秩序则是大学组织形态、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各司其职的过程。

总之,大学精神是智育与德育的高度融合。大学精神形成的基础是长期的办学实践,通过时间上的积累、空间上的集聚、综合性的整理和高度化的凝练,成为被师生群体所认同并为之实践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中国的大学精神既离不开实事求是、理性客观的科学之光,也不能缺少以人为本、爱与尊重的人文关怀,还应该具有“包容精神、牺牲精神和尊重人才,因材施教精神,以及爱国精神、担当精神和全球精神等”。努力培育、建设大学精神,可以在校园范围内发挥其教化育人、塑造灵魂的功能,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大学精神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共同特点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灵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教育的最终方向,引领着思想的前进。二者对一所大学的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高度的共同性。

首先,大学精神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其所处的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制度背景的直接彰显。中国的大学是党领导下的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大学精神的凝练与发扬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大学这一基本属性。这决定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个重要命题的发展路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如此,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思想引领、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大学精神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契合性。

其次,大学精神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共同的旨归——育人为本。大学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单位与科研机构,人才培养是其首要职责,育人为本是大学的普遍追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崇德,就是要发挥大学人文精神在大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巨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将学习文化知识与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结合起来;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与实现自身的理想价值结合起来;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还要在大学人文精神的启发下,帮助大学生培育良好的情感人格,以集体主义精神约束自身。同时,在授业解惑之外,大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在科学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求真,就是要通过精炼的学术训练,发挥大学科学精神在学生学术习惯养成中的关键作用,使他们形成锐意进取、上下求索的科学态度, 严守谦虚谨慎而敢于质疑的科学准则,遵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科学规范,将大学科学精神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质。

最后,大学精神培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共同的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精神的凝练、升华、发展是全校师生通过教学科研、校园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共同培育、共同完善的动态过程。校园文化的开展不仅彰显着不同大学的核心特色,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大学精神教育。这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相应性。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是学校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承、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核心理念的传播渠道。通过开展奋发向上、励志进取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大学精神培育与进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这个有力抓手。

三、大学精神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互动关系

大学精神能够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凸显实效。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必须以大学精神为指引,努力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大学精神融入学生思政工作的理论层面:以学生为本,充分考量学生心理、情感、信念和人格尊严,营造和谐健康宽容的成长氛围,坚持以心交心、以情育教、以爱育人、以身作则,既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大学生脚踏实地,直面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的成长成才、择业发展和恋爱情感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也要鼓励其仰望星空,努力提高精神境界,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有所关切。大学精神融入学生思政工作实践层面: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开展扎实高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第二课堂”,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标识是“符号感召”,规范有效的校园规章制度是“纪律保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以优秀的文化吸引人、感召人、教育人,传播科学、文明、人文并存的大学精神,以造福全社会。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推动大学精神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在传承大学精神的过程中,高校既不能追名逐利,又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与大趋势,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扬弃”原则,完善发展的大学精神,一如源头活水,既确保传统的传承,又兼顾创新的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通过有效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的時代青年涌现出来,有不慕虚荣、扎根基层的支边、支农、支教群体,有大胆创业、勇闯社会、实践创新的新青年,有埋头科研,勤恳耕耘的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有捍卫祖国稳定,维护边疆安全与世界和平的新一代大学生军人,更多的是将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养成的习惯和培育的品格反哺社会,在基层一线踏实工作的普通青年。他们富有理想、热爱祖国、敢于竞争、胸怀天下,将成为推动大学精神深化与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

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2016-12-08.

[2]安然.高校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红柳精神”为例[D].兰州理工大学,2014.

[3]王义遒.论大学精神形成演变的逻辑之道——大学精神之我见[J].中国高教研究,2012,(9).

[4]苏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6).

[5]赵保全,罗承选.大学精神的伦理形态及其参与社会道德治理路径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7,(1).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校园文化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