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的路径探究
2020-06-12魏长骄倪晗
魏长骄 倪晗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学生党员质量对筑牢党在高校的基层堡垒、建设一流高校的一流党组织举足轻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的提升,需要因势利导,把握新时代党领导下高校发展的新脉搏;用思想软引领和制度硬要求的双手来抓,协同发挥各方面力量;根据校本特色,运用高校创新的前沿优势,培养新时代卓越社会主义追梦人。
关键词:质量管理;学生党员;高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種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质量强党的新理念。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强调,在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党员数量增长的速度。速度与质量关系这个辩证的问题摆在了党员发展的全过程,这也是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时需要攻破的重大难题。把质量作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的生命线,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我们必须要对质量管理有清晰的认识,在设计、执行、检查和处理的管理循环中,统领好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
一、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
质量管理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现代化的管理科学,ISO9000中将质量管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它涉及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四个部分,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组织的工作过程来确保组织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给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以保障。结合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特点、模式及困境,在发展过程中建设与质量相关的人员职责,明确活动的控制因素,因地制宜地推动学生党员发展,建立高质量的学生组织。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的困境
(一)学生党员发展结构存在倾斜化
指标分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权利下移到了二级学院,学院根据人为划分的数量指标进行党员发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质量标准。在学生党员管理中,数量和质量关系把握的不到位,制约着学生党组织规模结构的完善。年级比例管理中,学生党员发展要经过一定的考察期,这就导致高年级党员的数量较大,低年级积极分子积压,高低年级失衡。学历层次,各学校学生党员又存在着不同专业差异较大、研究生党员数量偏多等现象,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中规模结构问题日益突出。
(二)程序标准执行中有浅表倾向
党的建设和发展中,有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及规范性文件等各种标准要求,这些标准推动着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中,也有各种规范化要求,但实行中,程序标准模糊、简略的现象依旧存在。部分学生党员由于缺少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组织谈话培养、群众调查、政治审查等一系列程序的熟悉程度。且入党前的团推优、资格审查和投票公示等环节,过于重视材料,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准备和程序标准落实,造成考察不够深入。再加之入党后,学生党员的评估、考核和监督的缺乏,造成学生入党前进步,入党后停步、甚至是退步的巨大落差。
(三)学习教育有形式化倾向
党课学习走过场、只传递不思考的现象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党员的教育。学生党员在学习时,对于目的、主题的确定缺乏长效规划,更多的以看得见的热点为内容,学生党员党章、党史、党政的基础学习不够牢固,缺乏对党政思想的深入思考。学习形式缺乏创新性,甚至是全年级一形式、一个屋、一人讲,这都限制了党员教育的升华。还有部分学校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学生党课的常态化、规范化,学生党员课前大脑空白,课中按部就班,课后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学生党员对其政治思想教育没兴趣、没信心、没底气的困境亟待突破。
(四)作用发挥有薄弱化倾向
学生党员作为教师和学生群众的联系体,在思想政治和学科专业上的服务、榜样、示范作用举足轻重。但学生党员的服务现状却堪忧,服务意识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党员对于学生群众、班级、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服务支持的自觉性缺乏,甚至部分学生党员无法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集体利益的关系。学生党员的服务,也都以个体形式进行,学生党员团体存在巨大潜力待发掘。服务实践中,学生党员的服务也存在内容与需求不对轨的现象,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学生党员服务作用的发挥。
三、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的策略
(一)以数量为基础,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把握好数量的关口,加强质量的管理,优化学生党员结构不容忽视。质量是基础,数量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的学生党员队伍,但是,我们绝不能以学生党员数量作为衡量学校发展和党务工作好坏的标杆。学生党员数量管理要实事求是,做到学生党员发展中数量和质量统一,不降低标准,也不盲目控制。处理好数量的同时,在质量保障上下功夫。
在入党动机多元化、社会环境复杂化的今日,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是保障党肌体康健和生命力的基础工程。我们必须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当然,高质量的学生党员队伍不是一天建成的,优秀的学生党员需要多方面的帮助。从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成为积极分子,最终成为正式党员的全过程都需要党组织对其引导、历练与教育。
(二)以制度为依托,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性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条例规定系统的进行学生党员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党员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能够推动党组织全面进步,是党支部科学化管理的重要要求。从发展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到党课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以及学生党员考核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规划,进行全过程制度管理。
同时,在规矩的方圆内,要发挥青年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及自主意识性,以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增进高校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建立有目标、富激情、能思考、会行动的高校学生党员团队。将主体性融入学生党员的管理中,创设学生党员民主参与机会,提升其民主参与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员在实践中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党员自觉成为高校党建的参与者,成为学校管理的践行者,社会活动的行动者,国家建设的追梦人。
(三)以常态化为理念,协同学生党员的管理
学生党员管理的常态化,要在过程中精细化分解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工作,抓重点,促落实,抓典型,促担当;要发掘适应时代的管理方式,借助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其中,长效制度的形成,作为常态化管理的支撑,也需要多方发力来保障学生党员管理的常态化。
同时,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相关个体,发挥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多方面力量的協同作用,强化提升科研骨干、优秀教师及榜样学生的党内影响力,汇聚集体智慧,将党支部成员对学生党员的功能最大化。协同的不仅是人员,要将学生党员的管理协同于学校党建工作,协同于社会管理等,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管理质量。
(四)以校本为导向,创新学生党员的管理
学生党员质量管理,要根据各高校的校本现状。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和特色,总结校本的党员培养经验,推动学生党员在解决本校党组织建设中做出贡献;将本校的优秀学生党员作为榜样,引导广大学生从学思悟中探究其精神实质。要结合学生在本校的学习科研,深入专业探索,摄入思政教育,并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等活动中进行导入,整体提升学生党员队伍政治觉悟与能力,自觉抵制因院校划分可能会造成的个别圈子主义。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学生党员管理都要与高校发展真正的统一起来,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校本为导向,需要发挥学生党员的革新力量,让校本的党组织能够实现突破式成长。首先要从制度上进行探索,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让管理不再局限于少数人,让学生党员有献计献策的机会;要在校内外实践中联系学生党员,实现学生党员先锋效用;积极拓展党组织生活工作内容的充实度,着眼于学生党员关心的国内外社会的时事政治、科学发展,增加基层党组织活动现实吸引力。最后,决不能忽视手段,新料旧瓶也可以结硕果,内容上的创新,需要形式突破的展现。时代改变了党员的教育和党组织的建设,组织活动的形式已突破填鸭式的讲授,并从网络多媒体的直观涉入,培训基地、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样化方式日趋显现。组织管理中的趋同现象不断弱化,实践后总结的经验和头脑风暴创设出的奇想都不会被淹没,这些都反映出创新正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融入到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EB/OL].http://www.
gov.cn/xinwen/2014-06/10/content_2698414.htm,2014-
06-10.
[2]林惠英,李宁蔚,陈蔚,吴靖.大学生党员发展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53-60.
[3]王芳.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3,(2):24+26.
[4]吴亚会,倪晗,宫龙江,马云阔.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46-47.
编辑∕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