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港口公路货运交易”模式研究
2020-06-12朱卫新
朱卫新
港口信息化建设沉淀了一批数据,研究如何应用港口沉淀的数据,结合各类生产、服务等应用系统及港口的生产、业务资源,搭建依托但不依赖于港口、服务港口但不拘泥于港口的公路货运交易平台,通过货盘和运力的自动加工、智能撮合、洽谈、竞价、电子合同、网上投保、在线支付、诚信管理、运价指数等功能促成陌生人线上交易,将公路运输和港口业务流程充分衔接,由港内服务带动货运交易,形成网上交易库和资金库,逐步实现双重运输格局,在为港口进一步提升效率與服务的同时,为港口转型发展探索一片新的天空。
一、建设背景
对现代港口来说,核心竞争力不仅是装卸环节的成本和服务,而是整个物流链的成本和服务。近年来,公路运输在港口集疏运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如果能够降低公路物流成本,提升公路服务,必将能提升港口的整体竞争力。由于公路运输经营主体散、小、弱,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货运信息不畅,货运资源缺乏有效整合,货物运输中空驶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直接导致港口公路物流成本高,加剧腹地货物的分流。如何提高港口公路运输集约化水平,提高货运交易信息化程度,制定符合港口发展的公路集疏运模式显得非常紧迫。
二、建设原则
(一)政府推动,政企联合
这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由政府各部门合力推动,企业主导实施,共同推进。
(二)服务导向,加强合作
立足于服务区域和地方港口经济,由各物流参与方和港口共同联手,合作共赢,促进港口公路集疏运业务的发展。
(三)技术支撑,开放共享
公共性:一个开放的、可交互的和共享的信息化环境,重点在于建设一个政府、企业、客户间进行交流,提高服务质量的公用平台。
基础性:一个基于物流设施资源和信息资源,可共享的一种公益性、服务性的信息平台,主要解决跨行业,跨领域资源共享问题,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物流基础设施。
三、建设内容
(一)整体功能
对货代用户有网上订舱系统、通用货源录入系统、竞价选择系统、GPS追踪系统、箱货状态查询系统、互评分信用管理系统、在线反馈系统等基本功能子系统;对车队有货源查询系统、在线竞价系统、在线洽谈等基本功能子系统;同时开发优势路线发布系统以及电子合同和电子支付等子系统。如图1所示。
(二)概要流程
普遍意义上的公路运输,无非是车货资源的对接,平台将发挥信息化方便快捷的优势,利用好港口掌握的海运、公路、铁路数据,由货主手工发布货盘的形式,通过复用网上订舱数据升级为系统自动代为发布货盘。车队在货盘列表中寻找合适货盘,报出自己的期望成交价位进行竞价后,等待货代回复。货代权衡竞价价格和竞价车队的综合评分,在多个竞价车队之间做出选择,随后签订合同,开始运输。运费结算完毕后,双方互相评分,此次货物运输的完结,评分结果也将实时影响各自的综合评分。
四、运营策略
(一)运营规则
制定运营规则,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通过互惠互利、相互制衡等有效机制保证公平、公正、诚信、可靠。
(二)用户发展策略
重点围绕运输企业、货主展开,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促使更多角色参与物流运输环节的各个流程,从而构建协同作业。
(三)运营特点
用户既可以选择单点业务,也可选择多点线性业务甚至全流程业务,以满足不同级别用户的使用需求,形成可“插拔”的组件化服务。
(四)服务方式
服务方式分为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基础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服务体现在广度上,提供共性化服务;增值服务可收取适当费用,服务体现在深度上,提供差异化服务。
五、结语
公路运输是一个草根行业,即使是大品牌物流公司,也要分包给众多的小微运输企业运作。可是这又是一个产值万亿的行业,靠着千千万万物流人支撑着日益增长的流通需求。运输企业需要更多渠道找到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货,更快的结算运费。货主需要更低的物流成本、更安全的到货,同时要保障商业隐私。监管单位们要运输有序管理以及更多的数据来支持货运决策。港口公路运输涉及到货主、货代、车队、车主、配货站、码头、场站、船公司、银行、保险和政府监管单位等众多角色,技术可以千变万化,关键是能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堆叠,业务规则和用户体验是互联网+港口公路货运建设的双核心。搭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港口公路货运交易平台,将这些用户都纳入平台,共享信息,优化流程,那么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连云港电子口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