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OR艺术
2020-06-12徐盈盈李晨
徐盈盈 李晨
摘 要:当艺术家用白纸画布显示艺术作品,作家自动将作为小说而输入的文字公开,钢琴师将4分33秒的沉默作为作品演奏的话,人们可能会怀疑“艺术”是什么。关于艺术定义的讨论永不停止。有些人把梵高、莎士比亚和天鹅湖作为艺术来保护。但有一群人不遵守规则。他们打碎钢琴,在画布上泼上硫酸……统统都被称为“艺术”。突然,认真而严肃的艺术似乎接二连三地成了玩笑和闹剧。但多亏了这一群有意思的人,艺术才有趣。因为这个团体的人们说了“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为了破坏它们,艺术家们绞尽脑汁。
关键词:“破坏”;艺术;突破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2-00-04
在《辞海》中关于“破”字的释义,大多是贬义的。然而在艺术中,“破坏”未必是一个消极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成一种非实体的干预与创造方式。在许多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常常通过“破坏”达到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其中有对经典作品的解构,也有对已完成作品的摧毁,这代表了一种艺术创作的倾向,一时间成为一种艺术家竞相追逐的审美意趣与表现手法,甚至形成了特定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1 “破坏”与艺术的转变
创作是艺术家要“功克”的第一关,作为一切艺术作品的大前提。当旧观念被颠覆时,新的艺术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重建。这种破坏性的创作热潮是达达主义艺术家们的普遍写照。例如,汉娜·霍夫的照片剪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积累的反战情绪对达达主義的兴起至关重要。当时的艺术是由各个领域的意志来讲述的,如果从这些艺术家身上看到的话,它就是政治广告的工具。在战争期间,所有对立的党派都声称他们是真正的“文明”和“正义”,而艺术的运用也是价值体系的一种持续的陈述。在艺术家的心中,这是一种背叛。传统艺术所传达的信息把年轻人送进了贪婪的战争机器,这样就不会留下任何尸骨。因此,达达艺术所表达的直接、暴力和反叛的方式,是为那些发动战争的人所说的所谓古典艺术的一个版本。像法国艺术家弗朗西斯·毕加索1919年的“人民运动”一样,现代艺术已经开始改写艺术的概念,就像闹钟上的钟一样。20世纪初没有PS技术,创造一种所谓的“大头贴”变得流行起来,这种粘贴方式让人们重新想象了英雄场景中的士兵形象。这激起了艺术家汉娜·霍哈的兴趣。她收集了包括海报和杂志在内的媒体素材,并以自己的方式将场景与人物联系起来,开始创作一部典型的摄影作品[1]。
2 “破坏”的艺术市场
在推翻重建概念的过程中,这种排他性的审美有时是委婉的。一个更直接的毁灭过程的表达似乎对人的思想有更深的影响,伴随着创造的现在的剩余部分有一点兴奋。
常被归于工艺美术门类的瓷器可以说是脆弱又精致的代表,造型优美的瓷壶背后隐藏的是华贵且仪式感十足的生活方式。这些伴随着对奢侈消费肯定的真“花瓶”在艺术家Laurent Craste(洛朗·卡斯特)眼中完全不值一提,他创作的“意外受损的瓷器”系列作品对受众来说简直像目睹了“凶案现场”,这些原应无暇光洁的瓷器全部以遭受暴力的那一刻出现在眼前。
瓷器被摔倒、被击打,甚至改变了原有形态,却都呈现出一种富有运动感的鲜活气息,“暴力”在这里反而成了生命力迸发的原因。这同样给观者带来了参与感,看着这些扭曲垂落的瓷器,耳边仿佛也传来了一声“哎哟”。
如果仅仅是瓷器的某些部分破坏不足以给人充分的参与感,财富的完全损失恐怕对每个人都会引起恐慌。特别是在消费者主义的潮流中,每个人都会在自己耳中浮现出“对自己好”的鼓励,每个人的购买欲似乎都是无限的。不说放弃所有的财产,主张一个月不买东西,都让人觉得很难。但是,最早在2001年,艺术家迈克尔·兰迪受够了被物质欲望所困扰,选择了看起来非常激进的艺术方法,也就是破坏他所有个人财产的艺术方法。当代人可以拥有多少财物呢?兰迪的回答是7227件。这些私人物品包括他的萨博900涡轮跑车和艺术收藏,所有连同皮带和衬衫被送到了破坏线。如果这些仍在接受范围之内,那情书、照片以及身份证的破坏会让过路的人深感不安。整个物品破坏过程在位于英国伦敦牛津街的旧时装连锁店举行。它在消费主义的乐园里有意抗议它,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构思循环。
整个作品就像一首倒叙的诗。所有的产品都会从生产线到达我们手中,同行携带附属品,然后恢复原样,成为未分化的废弃物。在别人眼中通过属性选择累积的个人图像将与这一切一起逐渐消除。可以留下什么?至少对兰迪来说,剩下的只有蓝色的跳衣服[2]。
在破坏性观念改变和艺术创作完成后,艺术品的命运掌握在艺术家手中,但市场是所有作品的最终目的地。收藏家、批评家和艺术机构一直与评级斗争,但拍卖行在承载业务中见证了这方面的许多新“损害”。面对如此火爆的市场,艺术家的角色似乎并不是定规则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仍然作为被动爆发。这是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时刻,就像2018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一样,作者在那里远程捣毁了《女孩与气球》。这部尴尬的半部戏已经被改造成全新的《爱在垃圾桶》。最重要的是,这是故意破坏,以抗议收藏家和拍卖行,但它引起了观者和拍卖行的很多关注。苏富比也有机会在伦敦总部向受众展示新作品。人们在拍卖会上排成一条长长的线,只为拍下这一瞬间,他们在手机上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次事件也让艺术家获得了很大的市场主动权,抢先了一步。当然,并非所有的破坏都能取悦人。有些喜欢破坏的人存在过于挑衅性的心理,他们对现有的规则和体制不满,渴望打破这种束缚,但没有找到新的替代品,淘气、破坏、忽视规则,像一群捣蛋鬼顽固还不清楚。
失去了思想内核的“破坏”行为是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一旦这种“破坏”行为一并被艺术所接纳,艺术现场将会沦为倡导违法犯罪的场域,所有的人将会加入,用最为另类且无聊的“破坏”方式宣告对任何权威的解构。这种无休无止、没有底线、自相矛盾的解释系统一旦建立,意味着另一种新的权威在生根发芽,这种权威名作艺术。这是解构主义的局限,也是当代艺术尤其是行为艺术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艺术家Daniel Aresham(丹尼尔·阿尔什哈姆)以挑战人们的空间视角和感知闻名,通过还原物体被飓风破坏时的状态,打破了我们常识感知中的物理空间。破坏是残酷的,但在另一种状态下可以以一种艺术作品的形式存在,从而达到警醒世人的作用。在他的作品中,你看到的是层层被凿烂的墙壁,是以破坏的手法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是有寓意的破坏。这些经过“腐蚀”“溶解”的纯白建筑展现了另一个纯净的世界,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一个有温度,令人回味的故事。
Daniel Arsham是一个天生的色弱者,也许正因作为这种色弱的缺陷,才使他认识到人们对“破坏”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通过“破坏”来进行艺术创作,达到自己的观念诉求。
在设计师的推动下,“破坏”拓宽了艺术的范围,让艺术更加多样化,并在高速迭代中,在不断“破坏”和重组中,让艺术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如此看来,“破坏”行为是对艺术的高级修饰。
在人们习惯了关注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之时,Titus Kaphar(提图斯·卡哈尔)却反其道而行,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总是不完整的、影像重叠的,展现了两部历史重叠后留下的残像,是人们记忆的残缺,也是历史记录的残缺。作者明确地表达出对历史不完整展现的批评态度。
马德里大学的Lino Lago(利诺拉戈)是马德里大学的美术专业毕业生,他的学习生涯中深受传统美术的影响。同时,他也有深厚的油画功底,但却不拘泥于此。他总是肆意地对自己的画作进行破坏,用颜料大面积遮盖、泼溅,甚至是把整幅画锯开。看似粗犷、随机的效果,都是他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作品所呈现出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于断臂的解读。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被破坏的物品被人们视为垃圾,而艺术家利用这些“垃圾”来进行再创作,注入自己的理念,使被破坏的、被垃圾化的物品带有文化意义上的厚度。艺术家的这种破坏性是他在艺术市场中赢得话语权的表现,而冲突和毁灭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脱离的过程。它有可能脱离旧背包,获得一个更新颖的立足点,就像它继续蜕皮并穿过成熟的自然生物一样[3]。
《杜尚访谈录》一书的扉页这样写着:“杜尚(Marc el Duchamp,1887—1968年),出生于法国,1954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西方现代美术,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走在杜尚思想的轨迹上。因此,杜尚的知识是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这一节可以说是杜尚艺术生涯的最高诠释,杜尚的早期作品实际上并没有显示他有多么惊人的艺术天赋的历史迹象,像《布朗维尔的风景》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绘画不能被视为美术史家的深邃的指纹。当他开始创作立体作品,如《楼梯下的蓝色女人》时,他的想法已经对传统的苏格拉底美学产生了疑问,面对其他事物的窗户静静地打开了。他是“破坏”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杜尚是一个自然怀疑的发射器,用更加合理的方法打破所有现有的艺术规则,他无情地破坏了传统艺术表现的枷锁,尤其是在二战后当代艺术发展的障碍,破坏了传统艺术规则。杜尚对传统艺术规则的破坏性惊人,从艺术的素材、生产技术概念等各个方面发起了对传统艺术的攻击。杜尚的强大破坏力彻底摧毁了传统的审美体系,攻击了传统的艺术规则,使他的武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艺术家的指标。在破坏了旧的美学体系后,他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风格,虽然这不一定是他的意图,但是他的粉丝根据他的艺术哲学创造了新的美学体系。
杜尚不仅总是寻找变化,而且总是违背规范的心理准则,经过他的创作全过程,给他的继承人以重要的精神启示。他一生对抗偶像崇拜,20世纪后半叶却成为实验艺术领域重要的精神偶像,之后成为现代主义艺术家艺术研究的理论基础。他的许多重要的艺术研究都发挥了鼓励和激发灵感两方面的作用。而抽象、波普、光效、偶发、装置艺术以及活动艺术等,追溯到战争的现代美术学校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杜尚幽灵一般的理念,为了保护这些艺术,他们总是有一块招牌叫作“杜尚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简单地将杜尚归属于任何类型,只是一个人的移动。但杜尚自己对这些粉丝不太感兴趣,他在信中写道:“新达达,也就是所有人都称之为新写实派、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等,只是照葫芦画瓢的达达艺术。当我知道现在有成品的时候,我一边把瓶子和服装作为武器扔在他们的脸上,一边打破了美学。但是在新达达,他们很羡慕这些事情,他们用现在的成品来创造他们的美。”
哈耶克说:“秩序的可爱之处并非所有的因素都能保持在那个地方,而是能产生在其他情况下不存在的新生力量。”
作为现代艺术的混合,拼贴风格的尝试始于毕加索艺术家乔治·布拉克的创造性研究。他们破坏、重新组合现有的对象,增加作品的现实意义,有一种照亮形状的感觉,借助混合创造力改变颜色。从此,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扩大了视觉艺术混合的可能性:基里科的幻想城市空间、马格利特的视觉谜团、马克斯·恩斯特的怪物、米罗鲜亮的童真世界,让艺术更加丰富和重要。在创造的形式和逻辑方面,艺术作品“破坏”与现代数字艺术的创造者相似。
在艺术中,最重要的便是展示艺术材料的多元化、中西方视角的差异性。这些看似荒诞的艺术作品,却是一种多重而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段,他们借此打破一切固有的、陈旧的观念,从而彻底解放对于视觉艺术的因袭认知与观看方式。因此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并为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推动力。
3 结语
“破坏”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是通往真实的路径,是一种积极的反向作用,是实现个体人格超越的途径……它与任何其他的艺术表达手段没有本质差别,目的都只是让观念和思想的传达更明确,让美感体验更直观、更丰盈、更復杂或是更珍贵。
参考文献:
[1] 马海燕.当代艺术创作趋势——消失的艺术边界[J].西部皮革,2019(16):113-114.
[2] 秦兆凯.金钱 体制 当代艺术——从一条鲨鱼的故事说起[J].美术观察,2019(04):84-88.
[3] 黄司杭.中西方行为艺术特点比较研究——对中国行为艺术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6(06):242.
作者简介:徐盈盈(1995—),女,江苏宿迁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