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 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0-06-12
甘肃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样,是全国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涉及11个市(州)38个县(市、区),其中,沙化土地分布于河西走廊、引黄灌区、黄土高原和甘南高原,涉及8个市(州)24个县(市、区),沙区面积达2606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7.35%。
甘肃的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走过了20世纪60—70年代的“因害设防”、80—90年代的“工程治理”和21世纪初期的“综合治理”之路,目前进入“系统治理”的新阶段,治理规模和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全省沙化土地由1995年的1428.9万公顷转变为2014年的1217.02万公顷,年均缩减10.59万公顷。其中,“十三五”期间(2016年—2019年)累计完成53.11万公顷防沙治沙任务,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3.28万公顷,超额完成防沙治沙中期目标任务,实现了沙退人进、绿进沙退的目标。全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呈现面积减少、程度降低的“双减双降”态势,荒漠化和沙化趋势有所逆转,沙尘暴强度明显降低、次数明显减少,沙区环境显著改善。河西走廊8.7万公顷的农田防护林带,为60万公顷耕地提供了强大的生态庇护,保证了河西走廊粮仓的安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边缘防护林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对阻止两大沙漠合拢发挥了重要作用。黑河和石羊河下游干涸的东西居延海和青土湖重现生机,分别形成40平方公里水域和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湿地,民勤、敦煌等重点地区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甘肃省巧打防沙治沙用沙组合拳,通过大力发展沙产业,争取荒漠化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实现了由行业治沙向全社会治沙的转变,有力促进了防沙治沙的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涉足沙产业企业11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近600家。2018年全省基础沙产业产值为174.43亿元,延伸产业和用沙产业产值为229.80亿元,总计产值达到404.23亿元;仅“十二五”期间,沙产业累积产值达到702亿元,沙产业已经成为甘肃沙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甘肃沙区农牧民增收、为加快沙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全省荒漠化土地达195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的45.8%,占全国荒漠化土地的7.5%;全省沙化土地1217.02万公顷,占沙区面积的46.7%。河西地区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治理区极易复沙;甘南玛曲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展,沙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全省防沙治沙任重道远,任务依然艰巨。
为全面推进全省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我省印发了《甘肃省关于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使全省四分之一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建设50处防沙治沙用沙示范点,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提高现有21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全省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增绿与增收相统一,采取更大的支持力度、更实的工作举措,全力推进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工作。
一、加快城乡大规模国土绿化,推进治沙造林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九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看,城乡绿化和治沙造林就是营造“绿水青山”、就是生产优质生态产品,就是建设“金山银山”。通过加快城乡大规模国土绿化步伐,能够快速推进沙区治沙造林的进程,有效遏制全省土地沙化趋势,加快改善沙区生态面貌。加快沙区治沙造林和城乡绿化进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及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
甘肃森林覆盖率仅为11.33%,远低于国家小康社会森林覆盖率15%以上的基本标准。在沙区,植被盖度低于10%的沙化土地占总沙化土地的54.8%,植被盖度20~29%的沙化土地占总沙化土地的14.4%。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是甘肃生态建设的短板,缺林少绿仍然是事关甘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看,甘肃建设优美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
甘肃沙区必须以增加森林面积和提升森林质量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要提高社会公众对义务治沙造林种草植绿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拓展社会参与义务治沙造林种草植绿的形式和渠道,积极将全民义务防沙治沙造林种草植绿活动向纵深推进,集中力量在河西走廊、引黄灌溉区、黄土高原等重点沙区建设国土绿化示范林基地,加快森林植被恢复,带动全省大规模国土绿化进程。
一要充分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荒山荒坡、污染土地植树造林,建设城市森林、湿地和公共绿地,完善城市绿道、生态文化传播岛等生态服务设施网络,增加城市绿色元素,大力提高城市特别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森林景观。使城市森林、绿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建设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为城市营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空间、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优美完备的生态空间,初步形成符合省情、具有特色、类型丰富的森林城市格局。
二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生态林业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建设围村林、庭院林、公路林、水系林,发展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开展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小康村示范建设活动;建设一条进村景观路,保留一处公共休憩绿地,保护一片民俗风水林,配置一块排污净水湿地,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实现村庄绿化靓化,形成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
二、加快沙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提高绿色发展质量
防沙治沙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科学治沙、综合治沙和依法治沙方针,坚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封禁封育、保护优先,因水施策、量水而治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流域统筹、重点治理、整体保护、依托工程、全民参与、产业促进。
要通过推动防沙治沙重点县(区)建设,加快重点区域的沙化治理。主要包括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中部沿黄地区、甘南玛曲黄河上游、陇东毛乌素沙地。在沙漠边缘与绿洲接壤的生态脆弱区,以保护现有天然荒漠植被和绿洲为重点,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优先治理对人民生产生活、生存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主要风沙口、沙化扩展活跃区、风沙源区、沙尘路径区等重点地段,继续实施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退化防护林修复、生态公益林、沙漠公园等生态保护和重点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建设内容、创新防治模式、狠抓质量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提高工程成效。通过精准治沙,高效治沙,科学恢复沙区林草植被,着力提升沙区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切实保护绿洲生态安全。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必须以构建沙区绿色生态屏障为重点,切实落实《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甘肃省落实林业生态红线方案》,坚持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通过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要以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理制度为依据,有序划定并建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完善封禁保护基础设施,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强化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定期开展成效监测评价,完善提高现有21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科学编制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沙漠公园建设,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的草原实行禁牧,对有沙化趋势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禁止非法开垦、放牧、采挖、使用水资源,要加强执法,严格问责,从严查处破坏沙区天然植被的违法行为及相关责任人。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状况,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做到生态资源稳步增长、生态效益有效发挥、生态安全得到保障,提高绿色发展的质量。
三、加快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促进生态改善和民生保障
荒漠化会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威胁粮食安全,加剧农村贫困,它不只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发展问题。防沙治沙必须坚持治用结合,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逐步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并充分利用沙区自然资源,加快发展沙区绿色产业,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富协调发展。
落实和完善现有林业政策、优惠扶贫政策,配套补贴和奖励,激励引导社会资金和广大人民群众自有资金投资沙产业基地建设和项目开发;建立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互利合作、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金融部门将业务向沙产业基地建设和生态资源开发领域拓展;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激活做大“互联网+林业产业”,创新和探索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林业的新业态,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沙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积极培育一批沙产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或新型经营实体+农户”的治沙产业模式,建设一批沙产业带,形成沙产业集群;加大沙产业精准扶贫力度,推进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沙地绿、生态美,企业兴、产业旺,收入高、百姓富,经济活、区域强”,闯出一条生态和民生并举共赢的持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古浪八步沙林场时,对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做出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战略决策和部署,给甘肃防沙治沙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省林草系统一定要按照《甘肃省关于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土地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努力走出一条全省荒漠化防治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