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价值

2020-06-12赵金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预见性恶性组间

赵金艳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代表,基于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患者有休克以及意识障碍、晕厥、心衰等症状表现,也是心源性猝死的主因。恶性心率失常包括多形性室性早搏、心室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会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猝死问题[1]。基于疾病的特殊性,为了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在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需以护理夯实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规护理具有被动、常规特点,护理工作无针对性价值,从而导致护理效果有限。预见性护理特点是护理工作的预见性,通过预见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以及救治预后效果。为了了解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恶性心率失常患者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生命质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本文就我院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例,总结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本院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参与,意识清醒;(2)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医源性恶性心律失常患者;(2)恶性肿瘤疾病者。进行70 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分组护理,随机分为试验1 组与2 组。试验1 组(n=35):男20 例,女15 例;患者年龄33 ~75 岁,平均(54.6±4.5)岁。试验2 组(n=35):男19 例,女16 例;患者年龄35 ~75 岁,平均(55.2±4.8)岁。试验1 组与2 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护理方法

试验1 组:给予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对症治疗等常规护理。

试验2 组:以上常规护理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合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情况以及既往护理经验等进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平稳心态、心电监护了解患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抢救争取时间、多学科联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3 观察指标

记录2 组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睡眠质量、生命质量情况,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自制问卷调查,总计70 份,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指标,70 份问卷有效收回)。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指标评分标准

睡眠质量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总分21 分,分数越低说明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睡眠质量越佳[2]。

生命质量参考WHO 生命量表,总分120 分,分数越高说明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生命质量越佳[3]。

1.5 统计学数据分析

基于SPSS 19.0 建模计算恶性心率失常患者试验观察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计数型指标以(n,%)表示,患者睡眠与生命质量评分等计量型指标以(±s)表示,指标检验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0.05 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1 组与试验2 组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组间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护理满意度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指标评分比较

试验1 组与试验2 组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组间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评分状况见表2。干预后指标评分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易受影响,从而发生猝死风险,为了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除做好急救护理工作。预见性护理具有超前性、预见性特点,可以在综合患者病情、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问题加以预测从而提前加以干预,进而促进患者预后[4-6]。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1)心理护理干预。平稳患者的心态可以促进患者病情控制,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心理干预,耐心详细向患者阐述疾病知识、危害,强调良好心态的积极意义,从而促进患者平稳心态。(2)心电监护。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的同时需增加患者心律失常高发时间段的病房巡视次数,并将获取到的心电图结果向医师汇报,并辅助医师进行患者治疗工作。(3)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置针管,为患者的抢救工作争取黄金时间,给予患者持续吸氧改善预后。并在总结既往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准备相关急救药物、器材于固定的位置,并检查使用性。(4)多学科联合。麻醉科、ICU等科室预先做好彼此之间的联系,并做好自身科室的相关准备工作,在有效协助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9]。所以,基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特点,提前做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稳定患者的心理、提高抢救成功率[10]。吴小平[11]研究指出,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对可能产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预防提高抢救成功率。

试验结果和廖风琴等[12]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常规内科护理加行预见性护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康复率90.91%高于对照组71.88%,生命质量总分(69.02±5.73)分高于对照组(62.49±7.88)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恶性心律失常救治期间配合预见性护理,可以在预防病情恶化的基础上提高患者救治预后效果、生命质量[13]。

表1 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组间护理满意度分析

表2 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组间计量观察评分对比(分,±s)

表2 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组间计量观察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试验1 组 35 12.2±1.0 79.2±3.3试验2 组 35 9.0±0.8 92.6±3.5 t 值 - 14.782 9 16.479 9 P 值 - 0.000 0 0.000 0

猜你喜欢

预见性恶性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