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支架在预应力砼现浇箱梁施工的应用

2020-06-12张元春

商品与质量 2020年6期
关键词:标准件吊机边区

张元春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6

1 工程简介

东风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二期)工程,路线全长7.45公里,主线采用高架桥+地面辅路的方式,设计时速80km/h,主线高架桥标准段为跨径35m、宽33m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墩高为12m-15m,单联跨径为42m+35m+35m+28m。

2 移动支架结构及特点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经过多方面地比较选择,采用下行自行式移动支架。该支架是针对市政快速路整孔桥梁施工而设计,为下行式结构,地面设置基础和走行轨道,采用电机驱动,边、中区移动支架分开走行。

2.1 移动支架系统

本移动支架主要由模板系统、纵横梁系统、支架系统、液压系统、走行系统等构成。其受力结构形式为梁柱式结构,混凝土浇筑时其传力途径为:模板系统→纵横梁系统→支架系统→基础。移动支架在横向分为边区移动支架和中区移动支架,边区移动支架和中区移动支架之间通过横梁采用法兰连接为整体。走行方式:电机驱动,边、中区移动支架分开走行。过墩方式:边区底模翻转,中区支架下落[1]。

2.2 模板系统

模板系统由面板、背肋、模板桁架组成;面板为8mm厚钢板;背肋为[8,混凝土梁翼缘下背肋间距为0.5m,底板下背肋间距为0.35m;模板桁架由I14a和I20a焊接而成,桁架在纵桥向墩顶实心段间距为0.875m,其它位置为1m和1.25m。在横梁位置处,侧模设有活动模板。

2.3 纵横梁系统

纵横梁系统由纵梁、横梁组成;纵梁为HM400×300的型钢,其上翼缘与模板系统桁架采用φ16mm螺栓相连,其下翼缘与横梁采用φ22mm螺栓相连,纵梁在横向分三种类型,在桥横断面共布置24根,间距为1、1.2、1.4、2.2m不等;横梁为焊接钢箱型,横梁A、B为等截面钢箱梁,高、宽均为0.5m宽,横梁C为变截面钢箱梁,跨中截面高、宽均为0.5m,横梁通过横移微调限位装置固定于支架外套筒顶。横梁A、B、C之间通过法兰相连。示意图如上所示。

2.4 支架系统

全套移动支架中含A、B、C三类支架,支架A适用于边区移动支架,支架B、C适用于中区移动支架。单个支架由内套筒、外套筒、套头、连接系、平联、反力梁及地梁等组成。外套筒为φ630×10mm钢管,内套筒为焊接钢箱梁,截面尺寸为360×360mm,板厚为20mm,开孔位置采用贴20mm厚钢板加固。连接系为φ325mm、φ245mm钢管焊接而成桁架结构;地梁采用2根I45a上下翼缘贴板焊接而成的箱型结构;反力梁1由2根[36a型钢焊接而成,反力梁2由2根[32a焊接而成。内外套筒通过套头由φ90mm销轴固定它们之间相对位置,连接系及平联与外套筒采用φ40mm销轴固定,内套筒立于地梁之上,采用φ22mm螺栓与地梁相连。

2.5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由支架伸缩千斤顶、调高千斤顶、翻转千斤顶等组成,单组支架采用同一套PLC控制系统。单个支架A需2个支架伸缩千斤顶和2个模板翻转千斤顶,单个支架B需要2个支架伸缩千斤顶,单个支架C需要3个支架伸缩千斤顶。

2.6 走行系统

走行系统由主动轮、从动轮、手动夹轨器等组成,单个支架由2个主动轮、2个从动轮、2个手动夹轨器组成。

3 移动支架施工

3.1 地基处理

本工程主线高架桥位于武汉市东风大道上,为G318国道,面层为厚度7cm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以水泥稳定碎石为主,其承载力按公-I标准进行评估取值,可满足支架搭设及受力要求。原路面纵横向坡度保持良好,满足排水要求。

3.2 路面处理

对于完整的路面,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直接在原路面施工移动支架基础标准件。基础标准件安放时用砂浆按计算纵坡找平路面,确保基础标准件的底部平整密实。

对于已经破坏的路面和施工承台时开挖的基坑,在回填前,为保证梁体施工时支架基础稳定,要彻底排干基坑底积水,清除软弱土层,承台基坑采用级配碎石加掺10%水泥,回填后基础地基承载力检测不小于400kpa,回填料封层采用C20混凝土,厚度30cm[2]。

3.3 基础标准件铺设

移动支架基础为C30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标准件,采用场地预制。在预制场地先成型标准件钢筋,成型后放入制好的模板中,并按设计图纸尺寸埋设基础螺栓。砼浇筑时采用小型振动棒振捣密实,砼初凝前进行表面平整收光,确保表面平整。

基础标准件分为4种标准件,分别为4.0m×1.0m×0.8m,5.5 m×1.0m×1.0m,3.0m×1.2m×0.6m,4.5m×1.2m×0.6m。

基础标准件铺设前,在摆放场地内,测量本套移动支架各条基础中心线既有路面标高,绘制每孔每条移动支架基础中心纵断面图,对范围内纵断面图进行比较后确定轨面标高,并确定基础下的垫层厚度。按计算厚度在基础件铺设范围内,浇筑找平砂浆,确保砂浆密实、顶面平整。

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基础调平层上测放出各条基础中心线,技术人员在现场根据测量点,拉线用油漆在调平层上标记出基础中心线,纵向用卷尺量出每个基础件的位置,并作出标记。

基础件运至现场,用吊机按现场指定位置安装,对于基础件底局部缝隙,用薄钢板抄垫。确保基础件安放在设计位置,基础件顶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3.4 轨道铺设

(1)钢轨安装前钢轨的质量和扣件的规格须满足相关要求。

(2)轨道安装时,测量按设计要求放轨道安装控制线,每隔3-5米做一个控制点。

(3)钢轨安装时,按定位线精确调整后,立刻把压板夹紧固。当整根钢轨完成调整后,重新检查压板螺栓是否拧紧。

(4)确保轨道横向位置偏差不大于5mm,钢轨接头用鱼尾板联结,且需处理顺滑,安装钢轨压板固定钢轨。

3.5 移动支架拼装

移动支架拼装时利用中区作为材料、杆件及零配件临时堆放,小型构件组拼及吊机作业场地,先拼装一侧边区支架,待一侧边区支架安装完成,其下方恢复交通后再安装另一侧边区支架,最后安装中区支架[3]。

3.6 移动支架预压

(1)预压目的。①拼装完成后检验移动支架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②通过试验得出移动支架结构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③收集移动支架底模各部位变形数据,以便根据需要设置预拱度。

(2)选择预压孔跨。本工程采用移动支架施工的各孔跨之地基均为既有公路路面,地基承载力及地基沉降情况基本一致。移动支架结构形式除支架高度有所差异外其余结构均相同。根据以上特点,本工程仅对第一套移动支架的第一孔位置进行预压。其余各孔箱梁施工时可据此孔预压情况及理论计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支架施工预留拱度的设置。

(3)加载方法。①预压重量根据设计要求取箱梁混凝土重量的1.1倍。②按堆载布置图堆载.堆载材料用袋装砂子,荷载较大处采用钢筋。③每个砂袋内装砂子量应基本相同,过磅取平均值作为砂袋的计算重量。④堆载前应按梁重的1.1倍换算底模、侧模各部位需堆载砂袋的层数和高度。⑤加载分四级进行,分别为总荷载的50%、80%、100%、110%。前两级采用均布,后两级局部加载。⑥堆载时应按计算层数堆码整齐,从中间向两边对称均匀加载。箱梁腹板处如砂袋过高不易堆码,可用钢筋替代。

(4)预压监测。

①预压监测分变形观测和应力测试两类,预压的全过程还要有人观察移动支架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意外。②监测断面分五个,均设置在移动支架立柱横断面上。③每个监测断面均设置底模沉降观测点5个;立柱顶沉降观测点3个;立柱底沉降观测点3个;地基沉降观测点3个;立柱应力测试点3个。

3.7 移动支架落架

混凝土箱梁预应力施工完成后,即开始移动支架的落架,落架过程按边区、边区、中区三个支架分3次落架;按设计图位置在每个支腿下放置50吨千斤顶,使每个50T千斤顶活塞顶到地梁但不受力。千斤顶布置完成后,侧边区支架的所有砂筒放砂,使该侧边区支架重力全部转换由50T千斤顶承受。模板及支架间连接解除后,所有50T千斤顶同步回油,使支架慢慢降落,直至所有走行轮箱落到钢轨上。用夹轨器临时固定支架,将所有50T千斤顶倒至另一侧边区。利用35t千斤顶或横移限位装置将该侧边区模板及纵横梁向外横移5cm;利用横移限位装置将该侧边区横梁A横向位置固定,解除横梁A和横梁B之间的连接,利用35t千斤顶将底模B及横梁B向下翻转80°,使边区移动支架能过下一墩身。

3.8 移动支架走行

移动支架走行前检查轨道和夹板固定情况,支架前进时段内无可能出现的阻碍,检查机械制动系统良好;在确认完好无误时,鸣笛前进;8.2移动支架的边区、中区支架落架后,分别行走至下一跨施工段。

移动支架行走时,应有专人指挥。移动支架前后左右顶部均要设置防护岗。操作人员要听从指挥,严守工作岗位;移动支架行走过程应平稳缓慢,严禁生拉硬拽,强行前进或后退;夜间走行时,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照明装置采用低压照明。边区、中区支架同步走行至下一跨待浇孔位置,精确定位后,用夹轨器临时固定。

3.9 移动支架走行后调整

中区移动支架利用35t千斤顶同步起顶粗调中区支架立模标高,在中区支架地梁下方按设计图位置放置50吨千斤顶,将砂筒安放到设计位置,所有50吨千斤顶同步起顶,精调立模标高,砂筒顶面抄垫,抄实后千斤顶回油落顶。安装中区单元支架之间的连接系下部的所有销轴。完成中区支架的安装。

利用35t千斤顶同步起顶粗调一侧边区支架立模标高。在该侧边区支架地梁下方按设计图位置放置50吨千斤顶,将砂筒安放到设计位置,所有50吨千斤顶同步起顶,精调立模标高,砂筒顶面抄垫,抄实后千斤顶回油落顶。安装该侧边区单元支架之间的连接系下部的所有销轴。

3.1 0移动支架拆除

最后一孔箱梁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开始移动支架的拆除工作。

在该侧边区支架地梁下方按设计图位置放置50吨千斤顶,使每个50T千斤顶活塞顶到地梁但不受力;该侧边区支架的所有砂筒放砂,使该侧边区支架重力全部转换由50T千斤顶承受;解除一侧边区支架在纵梁断开处的底模及侧模之纵向连接;解除单元支架(以一个台车为一个单元)间连接系A和B的下方两个销轴;解除横梁B、C之间的连接;

该侧边区支架所有50T千斤顶同步回油,使支架慢慢降落,直至所有走行轮箱落到钢轨上。用夹轨器临时固定支架。在保证满足交通要求的前提下,把支架高度降至最低;拆除侧模与底模之间的连接螺栓,拆除侧模与纵梁之间的连接螺栓。用吊机和倒链相互配合起吊侧模,使侧模慢慢移出梁底拆除。用同样的方法将该侧边区所有侧模全部拆除;用倒链将底模D慢慢移出,用吊机起吊底模D外侧,用吊机和倒链相互配合起底模D,使底模D慢慢移出梁底拆除。用同样的方法将该侧边区所有底模全部拆除;用吊机和倒链相互配合,将该侧边区所有纵梁逐根移出梁底,全部拆除;利用35t千斤顶或横移限位装置将该侧边区横梁A向外横移一定距离。利用横移限位装置将该侧边区横梁A横向位置固定,解除横梁A和横梁B之间的连接,利用35t千斤顶将横梁B向下翻转80°。用倒链拆除横梁B并下放至地面。用同样的方法将该侧边区所有横梁B及35t千斤顶全部拆除并下放至地面;用倒链拆除单元支架之间的连接系A并下放至地面;用吊机和倒链抬吊横梁A,顺桥向移出单元支架,下放至地面,将该侧边区所有横梁A全部拆除;临时固定支架及地梁,用倒链拆除支架横桥向连接系;用吊机拆除单片支架,拆除地梁及走行轮箱;用吊机拆除钢轨及基础。同法拆除另一侧边区移动支架;边区支架落模,下降至最低高度;用吊机将中区支架,至上而下全部拆除。

4 结语

通过武汉东风大道跨十字路口箱梁施工中对于移动支架施工的应用和分析,箱梁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得到预期的实施,在本项目得到成功的应用,对后续同类箱梁施工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标准件吊机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原料码头桥式吊机调度的分组与算法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跨海大桥跨缆吊机台风期防台方案研究
钢卷仓库中多吊机调度问题的模型与算法
标准件BOM管理技术
统一战线:杨得志开辟冀鲁豫边区的『秘密武器』
军用飞机标准件研制管理与应用实践
马锡五:抗战时期边区民主司法战线上的模范
豪氏威马庆祝中国生产基地第100台吊机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