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芒市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
2020-06-12董有云
董有云
(芒市种子管理站,云南芒市678400)
为了鉴定和评价常规籼稻新品种(组合)在德宏州芒市适宜生态区域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为芒市籼型常规稻新品种的选择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云南省水稻新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根据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的安排,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德宏州芒市风平镇那目村,海拔853 m,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2150mm,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壤为砂壤,地势平坦,肥力水平中等以上,地力均匀。
1.2 参试品种
籼稻参试品种有文稻21号、文稻22号、八宝谷10号、PR23、八宝谷11号、文稻23号、文稻24号、文稻25号、红香软7号(CK)。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m2,11 行区栽 41 丛,长宽比约 3∶1,长 6.67m,宽2m,株行距17cm×20cm,每穴栽2粒谷,密度约33.75万丛/hm2(451丛/小区)。试验小区间留30cm过道,重复间留40cm过道,试验区四周留40cm走道,设置 1~1.5m 保护行[1~2]。
1.4 田间管理
1.4.1 秧田管理
秧田前作马铃薯,肥力条件较好,经人工耕平后作墒。播种前晒种1~2d,然后采用强氯精(浸种24h)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清洗并催芽至露白。所有品种于2017年4月8日播种,播种量为400~600kg/hm2,播后用细粪盖种。采用湿润育秧,4月22日人工除草1次;4月20日、4月28日分别用“矮缩复活王+甲霜·恶霉灵”防治立枯病1次共2次。5月2日秧田追施尿素(总N≥46.4%)75kg/hm2,移栽时秧苗生长正常。
1.4.2 大田管理
大田前作种植马铃薯,经2犁2耙,人工平田后,于5月13日移栽,移栽时秧龄35d。移栽时施复合肥(N∶P∶K=10∶5∶5)600kg/hm2,栽后 7d 施返青肥,尿素(总 N≥46.4%)165kg/hm2、复合肥(N ∶P∶K=14∶16∶15)210kg/hm2。6月 4日无人机用“吡虫·异丙威+联苯菊酯”防虫害1次;7月3日无人机用“吡虫·异丙威+丁硫吡虫啉+甲维盐氯氰”防虫害1次;7月3日、8月10日分别用“新霸溴敌隆”投防杀鼠剂2次。6月2日、7月5日人工田埂割草2次;6月25日撤水晒田7d。大田期秧苗长势正常,按试验标准观察记载,试验品种按成熟期分批分小区单收、单打、单晒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籼稻品种生育期调查
由表1可见,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131~149d,全生育期最长的是文稻22号,为 149d;全生育期最短的是八宝谷11号,为131d,相差17d。
表1 不同籼稻品种生育期
2.2 不同籼稻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2可见,各参试品种的群体长势较好,除八宝谷11号、红香软7号(CK)外其余品种群体整齐度较好;除文稻22号、红香软7号(CK)外其余品种熟期转色好;落粒性较好。文稻21号、文稻22号中感穗颈瘟,文稻23号、文稻25号、红香软7号(CK)轻感穗颈瘟;除文稻25号、红香软7号(CK)外其余品种均轻感纹枯病;文稻22号重感稻曲病,文稻23号中感稻曲病。
表2 不同籼稻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
2.3 不同籼稻品种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3可见,各参试品种株高118.0~137.0cm,文稻22号植株最高,为 137.0cm;其次是八宝谷10号,株高132.7cm;文稻23号植株最矮,为118.0cm。各参试品种的穗长在21.9~29.0cm,穗长最长的品种是文稻22号,为29.0cm;最短的品种是红香软7号(CK),为 21.9cm。各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在168.8~307.1万穗/hm2,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是文稻23号,为307.1万穗/hm2;最少的品种是八宝谷10号,为168.8万穗/hm2。各参试品种的成穗率为 66.7%~97.3%,成穗率最高的品种是文稻25号,达97.3%;最低的品种是八宝谷10号,为66.7%。各参试品种每穗总粒数为116.8~183.6粒,每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PR23,为183.6粒;数最少的品种是红香软7号(CK),为116.8粒。各参试品种的每穗实粒数为100.2~171.0粒,每穗实粒数最多的品种是PR23,为171.0粒;最少的品种是红香软7号(CK),为100.2粒。各参试品种的千粒重为26.2~33.9g,千粒重最高的品种是文稻25号,为33.9g;最低的品种是PR23,为 26.2g。
表3 不同籼稻品种的经济性状
2.4 不同籼稻品种产量比较
由表4可见,9个参试品种,所有品种都比红香软7号(CK)增产,其中文稻21号产量水平最高,产量达10382.50kg/hm2,比红香软 7号(CK)增产 60.33%。小区产量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田间土壤肥力均匀,对该试验影响不明显;而各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平均数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进一步进行品种产量差异显著性比较,分析各品种的优劣,即多重比较(表5)结果表明,文稻21号与文稻23号、红香软7号(CK)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文稻21号与文稻22号产量差异显著;文稻22号与红香软7号(CK)产量差异显著,其余品种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
表4 不同籼稻品种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区域试验及结果分析,可知所有参试品种从苗期至乳熟期表现都较好,较对照都增产,且抗病性、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文稻21号、文稻22号、八宝谷10号建议推荐审定,其余品种建议都可继续参加下一年的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