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2020-06-12范静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7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山西煤炭

范静

一、引言

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近些年来,能源、化工、冶金、机械、材料、军用、电子、医药、塑料制品、轻纺等行业已经比较完整,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八五”过后,山西省解放思想,奋力追赶,奋勇向前,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现在看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全省的交通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等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

然而在31个省市中,2018年,山西的GDP排名第23位,人均排名第25位。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山西的GDP增长率已连续三年排名倒数第二。实际上,人们在看过山西的过往后,对山西的发展仍抱有很高的期望,就像问平常成绩优秀的人,为什么这次考试不及格一样。另外在其他人的印象中,山西非常富有,过去是晋商,如今是煤炭老板。人们还经常开玩笑地说山西人“家中有地雷”。但是山西无法承受这种灵魂的折磨,因为山西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本文中,作者将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根据其他省份的良好发展经验,尝试提出促进山西发展的建议。

二、山西产业历史过程(以煤炭为例)

山西是中国最大的矿产资源省,矿业总产值近4000亿,居全国第一。而且山西是我国基于煤炭能源战略的关键。煤炭行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煤炭生产、生产和外包而言,山西是中国最大的省。其基本储备占该国总储备的30%以上,其产出和转让量分别约占我国的25%和75%。但是,山西的矿业产值占GDP的1/3。相反,尽管山东的采矿业产值是山西(1900亿)的一半,但采矿业产值占GDP的1/10,是山西GDP的5倍。

开放是煤炭发展的道路,改革是煤炭丰富的基础。纵观1949年以来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煤炭工业的历史是一个从扩张到调整再到走向转型崛起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国家煤炭能源调控和宏观经济趋势的影响,山西的煤炭产业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初步形成阶段(1949-1978)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期间,基本建设是重点,改革了传统的煤矿开采工艺和方法,促进了山西煤炭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和生产技术水平快速发展,从而保障国民经济建设保护煤炭资源需求,这是该时期山西煤炭工业的主要政策目标。

(二)过渡发展阶段(1979-199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政策指导方针。这时,国家促进了煤炭技术进步与标准化工业发展。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直接影响了山西的煤炭工业政策。企业已开始增加独立经营权,煤炭企业逐渐形成了多种经营发展思路。在现阶段,山西煤炭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乡镇煤矿的发展。通过实施“两个在一起”的煤炭工业发展政策,充分展示了乡镇煤矿和私营小煤窑的优势,暂时缓解了国民经济增长与煤炭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以市场为方向的发展阶段(1993-2002年)

在此期间,山西煤炭工业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93年)的召开对促进煤炭工业的市场化改革起了决定性作用。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从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市场的调节政策来控制煤炭的价格。

(四)转型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体制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理念,强调科学的发展,从可持续角度来考虑产业。从政策角度来看,“大集团,大公司,大基地”战略开始全面实施,自上而下地下发政策,每一步都落实好,以促进煤炭资源整合和市场化改革。在规范产业政策的同时,相应地调整管理制度。例如,2004年,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的煤矿安全管理情报被重新分配给了煤炭工业局。2007年,进一步简化了相关职能,煤炭工业局从委员会管理局升格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等等。

三、山西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工业处于低迷时期,用电量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煤炭产能严重过剩,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进出口相同煤炭质量价格竟然低于运往秦皇岛港的煤炭报价。煤炭的有效需求在萎缩,这对于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山西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让我们以山西晋中(山西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为例。上半年,晋中的财政收入下降了近19%,尽管领先的煤炭工业(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实现了增加值,同比增长4.7%,但今年原煤产量持续下降,平均每月下降5%,洗煤量也同比下降1.3% 。从失业状况的角度来看,在过去五年中,相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数据在21万左右上下浮动,但实际的失业人数可能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

总体而言,山西经济确实面临着困难时期。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进步转型,粗放掠夺性的和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将被抛弃,煤炭的使用将保持在固定的规模,总需求将继续迅速下降,并且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必将影响山西民生。

四、山西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产业转型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做好“煤”工作

其一,推进煤炭消费革命,坚持控制煤炭的消费总量,优先节约用炭,在一定程度内使用煤炭,形成集约高效的能源消费方式,不再是以前的滥用、乱用。

其二,推进煤炭供应革命,加快新的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建设,着重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以每地的特色为基础做出相应的调整。

其三,推进煤炭技术革命,加大煤炭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清洁、安全、低碳、高效”的方式,改善山西空气质量势在必行,摒弃之前的以环境为代价地发展经济。

其四,推进煤炭管理革命,落实关于深化煤炭改革的意见煤炭管理体制,自上而下地实施措施,衔接好每一环节,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非煤”工作

文化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煤炭优势”的困境,煤炭是山西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山西具有悠久的现代文化、灿烂的旅游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具体表现在:

1.文化资源丰富。精美的石窟,木塔,庙宇,石雕,壁画,彩色雕塑等艺术珍品,以及丰富的古代建筑资源,使山西成为“中国博物馆”,“中华文明主题公园”,“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古代艺术”。

2.文化资源记录着中华文明演进的全过程。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有陶寺遗址、丁村遗址、尧舜禹建都的辉煌往事,还有早期人类活动的陶器、石器、骨器。

3.文化资源明确分开: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歌舞文化、边疆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面食文化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在山西的大地上光芒万丈,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并延续至今。

4.文化资源有多种形式。山西的旅游文化和现代文化也熠熠生辉,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面对这样的历史文化天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经济。

煤炭和文化两者的优势同等重要,“用一只手开采煤炭,用一只手挖掘文化”。从产业规模看,我省文化旅游产业有望成为山西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具体而言:

1.整合资源优势,实施优质战略,规划建立三大特色(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晋北佛教古建筑文化旅游),体现山西旅游特色,创建山西旅游品牌。比如说,山西地区严重缺水,但相关水上娱乐项目却建了很多,例如:晋祠水上乐园、乌金山水上乐园、榆次海盗传奇水世界等(不包括温泉类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而游客来源主要是当地或周边地区,这样的话,供大于求,导致经营困难,处境十分尴尬。

2.加快开放旅游市场的步伐,发展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发展跨区域旅游线路,促进资源优势的结合,实现双赢。扩大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重点发展黄河、长城、太行山旅游三板战略。

3.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可以带动交通,饮食,葡萄酒等各个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从发展趋势看,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长,吸引就业,经济和社会效益高,更符合“新范式”的要求。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山西煤炭
2024年《中国煤炭工业》杂志征订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山西叹五更
煤炭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