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博物院藏乾隆青花瓷赏(下)

2020-06-11高雪张语师

收藏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折枝八宝篆书

高雪 张语师

10.清乾隆 青花折枝纹棒槌瓶(图10)

高30.5、口径4.6、底8.1厘米。圆口,长直颈,坡肩,长直腹,下收,平底,圈足,底无釉,本品造型俊俏挺拔,直口丰身,旧称“蒲槌瓶”,或因形近而得名。全身花饰繁密,层次丰富,口沿绘卷草纹,其下绘以3组折枝牡丹纹;肩部分绘卷草纹寓覆莲纹装饰;折肩以下高凸,绘有缠枝花卉纹与腹部下缘的缠枝花卉纹相应,腹部突起10组开光,内绘各式折枝花卉纹,绘画笔触娴熟。圈足处亦绘卷草纹,与口沿、肩部的卷草纹上下呼应。

此式棒糙瓶应仿自永宣时期青花方流执壶,将执壶的盖、流、柄去除后稍加变化得来,传世多见乾隆朝制品,嘉道两朝虽有续烧,但数量不多,至道光二十五年停烧。本品造型规整,釉面温润,纹饰布局严谨有序,繁而不乱。青花绘画多重笔点染,极具苏麻离青之效,当属乾隆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典范。

11.清乾隆 青花莲托八宝开光万寿无疆纹碗(图11)

此碗口径18.5、高9.5、底径7.6厘米。器里口沿及圈足处各有两道弦纹。器物通体青花为饰。外壁的口沿绘卷草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西番莲托八吉祥和如意头边圆形开光,开光内篆书“万寿无疆”4字,下腹近圈足饰有变体莲瓣纹。碗心纹饰布局疏朗繪八宝吉祥纹、团寿纹。器底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

莲托八宝纹为明清官窑瓷器经典纹饰,也是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特指以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8件宝物为题材的纹饰。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即藏传佛教中8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为佛前法器。八吉祥物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八吉祥纹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常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或缠枝莲托起八吉祥的构图,也有以八吉祥捧团寿的图样。多作为主题纹饰,也有饰于器物肩部作为辅助纹饰的。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多以青花、斗彩、五彩、粉彩描绘八吉祥纹,纹样排列规范化。此碗青花妍丽明快,胎釉洁润细腻,绘画工致规整。由“万寿无疆”4字可知,此器物为宫廷御用之物,极为难得。

12.清乾隆青花龙纹盘(图12)

该盘高3.7、口径16.7、足径10厘米。敞口,浅腹,圈足。器型周正,造型纹饰设计制作精巧。此盘以白釉为地,盘内绘画图案以龙戏珠为题。巨龙张嘴露齿,怒目圆睁,扬须摆尾,身体粗壮有动感,生动传神。龙身空隙地饰以“山”字形火焰纹。外壁口沿绘弦纹,内绘双龙首尾相继追赶两颗龙珠,周围饰“山”字形火焰纹。外底青花篆书6字3行款“大清乾隆年制”。

盘中的龙其足部为五爪。龙饰图案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对官吏平民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据《元史·舆服志》规定:“双脚无爪,庶民不得使用。”到了明清时期,有些富商大贾也开始使用四爪龙纹的器皿,但五爪龙仍限于皇宫的使用,并规定官窑才能生产五爪龙瓷器。此盘内外绘有龙戏珠图案,常常用来装饰瓷器纹样,象征着尊贵地位。

此盘造型庄重,胎质细润,图案匀润,从其胎、釉、使用青料及纹饰来看,是清乾隆典型装饰风格,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13.清乾隆 青花缠枝纹贯耳瓶(图13)

瓶高19.3、口径5.6、底径6.8厘米。器外底有青花6字3竖行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整器所绘纹饰细腻,青花纯正,具有乾隆时代特征。器形仿青铜壶式样,长颈,长鼓腹,圆肩,下腹较直,平底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贯耳瓶是经典瓶式之一,流行于宋代。哥窑、官窑、龙泉窑都有烧制。明代永宣时期确立的贯耳瓶制式一直沿用至清代。此件贯耳瓶通体施白釉,颈部绘青花海水纹,正中饰云雷纹,颈腹交接处及底足绘蕉叶纹。腹部绘青花缠枝纹,缠枝花纹在明清两代瓷器中运用极为普遍。

以上列举的13件乾隆青花瓷器都非常精美,代表了当时的制瓷水平。乾隆青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折枝八宝篆书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江城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金缕衣
一个光说不练的孩子
我说当代篆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