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鼠兆福

2020-06-11徐森

收藏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肖老鼠

徐森

2020是中国农历庚子鼠年,为十二生肖之首。

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其行动敏捷,嗅觉灵敏,善攀爬,擅游泳,性聪明,智力成熟度似乎能与人类匹敌。

在甲骨文中,“鼠”字像一只尖嘴、大耳、长尾的动物在啃啮,点代表了啃碎的物屑,形象跃然纸上。《诗经·塘风·相鼠》云,“相鼠有皮”“相鼠有齿”“相鼠有体”,即观察老鼠,要从皮毛、牙齿和肢体入手。

中国人对子鼠的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约5000年前,红山文化出现了最早表现老鼠的玉器,老鼠与昆虫意象结合,预示着强大的繁殖能力。山西太原北齐武平元年(570)东安郡王娄睿墓中,墓堂顶部与上中栏处绘有十二生肖壁画,按正北为鼠,正东为兔顺序排列,鼠以子神的面目出现,扮演着辟牙队纳吉、引魂的角色。

在中国人心目中,鼠既是一种生物性的动物,又是一种人文性的动物。数千年来,鼠所扮演的文化角色不是单一的,人对鼠的态度也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鼠是灾难、厄运、丑陋的载体,唯恐避之不及;另一方面,鼠又是带来吉兆和财富的神灵,为人们所喜爱。

鼠的话题,离不开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生肖文化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献记载,最早并广为流传的完整十二生肖循环,是由东汉王充《论衡》所提,按顺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在十二生肖属于首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子”,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子时”——晚上11至凌晨1点,又称“鼠日寸”。

关于生肖鼠的由来有多种说法,相传玉皇大帝要选十二种动物以配地支,并赐封为神,为显公平而下令,人间动物在规定的日子都可到天宫应选,以赶到时间先后排名,只取前十二名。那时,鼠和猫本是好朋友,准备一同到天宫去争取,约定到时老鼠来叫猫一同出发。但是,老鼠心想,人间动物都比自己漂亮,还对人类有用,自己应当设法争取属相。于是,老鼠在规定的那天,一早独自悄悄地偷藏于牛的角中,最勤奋的牛第一个赶到天宫大门,但四大天王刚打开宫门,牛还未及抬蹄,老鼠从牛角中一跃直奔天宫大殿。尽管百般不情愿,玉帝口中无戏言,鼠列为生肖之首。而猫等待中不见鼠的踪影则赶去天宫,十二生肖名额已满。从此,猫恨透老鼠,一见就扑去撕咬,以泄心中气愤。

此外,还有两种说法:一是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而子时在深夜,正是老鼠最活跃之时,故以它为代表;二是所谓“鼠咬天开”,神话传说天地未开之前,一片混沌,鼠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形成宇宙,为表彰老鼠功绩,将其列十二生肖之首。将处于生命荫生状态的鼠,看作化生万物的使者和生命繁衍的象征,表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循环生命观。

当然,十二生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民间美术常常将这十二种动物组合在一起,通过木刻、剪纸、刺绣等形式表现出来。明清以来,人们将“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对应铸在铜钱上,用于佩戴,称作“压胜钱”,趋吉避牙队

在文学中,有关鼠的演绎十分丰富,具有浓郁的故事性。《诗经》的《魏风·硕鼠》以硕鼠控诉剥削者。在清初朱?著《十五贯》中,娄阿鼠更是鼠窃、杀人犯的代名词。清代石玉昆《三侠五义》中,“五鼠”大闹东京,则是侠义忠勇的化身。钻天鼠卢方的轻功和义薄云天、彻地鼠韩彰的挖地和江湖义气、穿山鼠徐庆的探山和刚猛直率、翻江鼠蒋平的潜泳和机巧灵便,特别是锦毛鼠白玉堂的华美狠毒和行侠仗义,让人念之不忘。

老鼠告状,以五更调的形式说唱出老鼠被猫捕食后到阴司告状的故事,情节连贯,跌宕有序,通过富有哲理的猫鼠之争,诉说着辩明善恶正邪的道理。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四探无底洞”,老鼠精逼唐僧成亲是鼠婚故事的发展;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阿纤”篇则书写人鼠相爱,饱含深情。

老鼠嫁女,更是经典的民间故事,《方言》曰“自家而出谓之嫁”。传说每年除夕之夜或元宵节晚上,老鼠会学着人们嫁女的仪式,撑着高脚灯笼,抬着花轿,吹吹打打送新娘。为了不让老鼠在本家繁殖后代,得點燃许多蜡烛,照明方向,引导老鼠抬着花轿将女儿嫁到室外远方去。所谓嫁鼠,即将鼠虫和灾难逐出家门,表现出人们根绝鼠患的愿望。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是儿歌里喜谐的鼠。在江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若干歌谣:

黄狸猫,花狸猫,偷油老鼠该倒糟,“啊呜”一口才咬牢,“波勒泼勒”喊苦恼。——苏州

狗烧锅,猫上灶,老鼠洗碗垛打垛,八哥挑水唱山歌。——江宁

东门外头一座桥,桥上桥下真热闹,牙牙葫芦沉水底,千斤石滚水上飘,公鸡生下双黄蛋,抵牛生个绵羊羔,麻雀展翅扑老鹰,兔子追着黄狗跑,看你相信不相信,老鼠吃了大狸猫。——常州

虽然,老鼠形象丑陋,但民间艺人们往往能妙手回春,化丑为美。剪纸、年画、雕塑等等,“鼠”的形象层出不穷。作为一种的重要文化符号,老鼠一改鬼祟之相,成为造型可爱、颜色鲜艳、灵巧聪慧的精灵,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老鼠偷油、老鼠偷瓜、猫戏老鼠等,都着眼于生活趣味,表现了人们对老鼠又爱又恨的复杂心理。在传统艺术中,画家们也偶尔以鼠入画,多含几许调侃和蔑视,借鼠喻人,谐趣横生。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种《蚕猫图》,题云“逼鼠蚕猫”和“黄猫衔鼠”。旧时,江南人家普遍种桑养蚕以为生计。按照习俗,蚕室内多有禁忌,如不能用烟熏、不能有异味、生人和孕妇也不准入内,当然更要防鼠。清代郭频伽《樗园消夏录》说:“三吴蚕月,风景殊佳,红帖粘门,家家禁忌,少妇治其事者,往往独宿。”老鼠是蚕的天敌,蚕农便依靠猫,以其敌制敌,故称猫为“蚕猫”。人们养猫护蚕,还在蚕房的门上贴着“蚕猫”的图画,窗台上放着“蚕猫”的泥塑,都是提醒人们注意防鼠。相传,所谓“红帖粘门”,就是这种《蚕猫图》。大花猫体壮有力,昂首有神,衔着一只大老鼠。蚕室门上贴了如此图画,不仅能引起人们的警觉,起克鼠保蚕的作用,见者也会自觉驻足。

在传统文化中,汉字数以万计,同音字多,由此衍生出谐音文化,转义成为吉利的内容。“鼠”“数”同音,人们便将老鼠在洞中发出的声音称作“数铜钱”,通常认为听到此声当是吉兆。明代冯梦龙收集民间情歌,曾将这种声音称作“数介两声铜钱”。于是,鼠被作为财富的象征,藏传佛教造像流行有一种“吐宝鼠”的形象,多种神像右手托莲宝,左手抓一鼠,鼠口中不断地吐出珍宝,寓意吉祥。

在中国,以鼠来祈求多子多福,是古代运用最广泛的意象,多用于女性首饰的装饰,特别是鼠与多子的植物相结合,诸如佛手、石榴、瓜籽、寿桃、桂花等,衍生出松鼠葡萄、松鼠桃子、松鼠秋瓜等纹饰。作为装饰图案,葡萄纹最早见于唐代,流行于铜镜、金银工艺等,明清时期更为多见,永乐剔红、成化斗彩中的葡萄纹饰脍炙人口,瓷器工艺极为盛行。葡萄果实成串成簇,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丰登,还有“多”的含义。松鼠则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物,鼠在十二时辰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纹寓有“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祈愿。

进入现代社会,鼠逐渐进入影视作品,或憨态可掬或狡诈奸猾,出现过一个个经典的鼠形象。198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邋遢大王奇遇记》,讲述了男孩误闯“地下老鼠王国”,在小白鼠的帮助下,逃离回地面。1989年,动画片《舒克贝塔》上映,改编自知名作家郑渊洁原著《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是小老鼠保卫人类和平的故事,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在美国,喜剧动画《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幽默滑稽,更是风靡全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鼠兼备聪慧机灵和性能通灵的寓意,同时也常以狡黯的形象出现。如此等等,不一而举。

在庚子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南京博物院推出生肖系列“瑞福鼠——南京博物院藏鼠文物展”,分“关于鼠”“生肖鼠”“鼠的文学书写”“鼠的美术”等四个部分,以陶瓷、玉石雕、年画、剪纸、饰品、绘画等文物,艺术描绘了鼠與生肖、老鼠瓜果等形象,充分展现了鼠机敏伶俐的特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出于中国人习惯上的造型思维,还特别选择几组蝙蝠纹工艺品,穿插点缀“瑞福鼠”,以示吉祥,增加节日气氛。因为在中国,蝙蝠被人们俗称“仙鼠”“飞鼠”“天鼠”等,虽然形象奇特、怪异,但被视为一种瑞兽,“蝠”“福”谐音,以“蝠”表示福气,趋吉纳祥。在工艺美术中,蝙蝠题材经久不衰,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意象情感和审美取向。自然生态中的蝙蝠,无论形状还是颜色并不美甚至丑,但其纹样在吉祥文化中却被演绎成极具民族个性的美妙纹饰。

民间谚语云,福鼠临门、灵鼠闹春、禄鼠高晋、寿鼠延年、财鼠兴旺、瑞鼠顶桂、子庶丰登……生肖鼠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幸福观。通过展览,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责任编辑:牧风)

猜你喜欢

生肖老鼠
生肖牛的传说
你的生肖是什么?
抓老鼠
生肖鸡的故事
哪些生肖邮票有升值潜力
笨猫种老鼠
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
生肖说马和羊
老鼠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