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2020-06-11任家琦
任家琦
摘要:基于福田繁雄视觉符号领域范围内,在不同视阈下“矛盾空间”所造成的视错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通过福田繁雄创意作品中阴阳学、平移式交错重组、视觉双关原理等设计手段,观察所阐述的矛盾中所重点突出的空间感以及双重意象蕴意。归纳总结集创意新颖独特与意蕴深厚于一体的视觉传达、对于“矛盾空间”的处理应用、“视错觉”艺术在不同角度下的不同理解。
关键词:“矛盾空间”;空间感;创意表现
一、错视原理与视觉符号共谋
(一)“矛盾空间”
在立体空间中探寻平面表现从而产生的形式就是“矛盾空间”。受众在接触事物时人脑会进行不受控制的主动思考,随即视点会进行交替和转换,这时观察对象会在大脑中产生一种“矛盾空间”[1]。在海报设计中除了常见的构图、颜色等表面的设计方式之外,以“矛盾空间”效果作为构建方式为达到视觉聚焦的效果是更高阶的表现手法之一,视觉聚焦的最终呈现效果直接影响观察者的内认知感受,为了更好的突出这一特点,设计师们尝试融入突破了二维平面的“矛盾空间”元素,在二维中表现三维立体形态,作品本身还在二维中展示,这是一种模凌两可的视觉效果,利用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等方法给观察者造成的一种视觉深度上的错觉,这也就是常说的错视原理。一方面保持一个统摄全局的“视点”另一方面加入“矛盾空间”营造一些外围空间所产生的视觉注意力上的冲击力。通过“视点”与“空间视点”的融合,不仅可以营造作品的深度,还能使视觉舒适度有一定的优化作用,解决了一个焦点所带来的单调性,利用空间效果给作品添加一丝耐人寻味的神秘感。
海报设计中的创意表现体现在画面中极具象征性的元素,亦可称为创意点,设计师通过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头脑风暴等一系列畅想尝试从不同维度对视觉符号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利用观察者审美心理上的因人而异从而来表达出一种错觉现象[2]。这种人脑的不同反应所带来的差异性恰恰使与物理客观现象与错视效果产生一定奇妙的化学反应,人脑在“视点”相异的情况下加入视错感带来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这种效果也可以被称为一种设计手段或创意形式。
设计之所以在近现代逐渐摆脱了传统绘画的空间概念和视觉规律,强调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虚构和荒诞性 ;但还是要用现实去支撑虚构的世界,从而完成“真假浸润”的艺术美[3]。
如《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海报》是福田在1990年创作的海报作品,并带有作者的个人色彩,利用对比度强烈的红、黑、白等色块勾勒出图形,再从图形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升级,运用不同的视觉规律产生“矛盾空间”的效果,造成这个男人的腿“好像”是穿过了一张漂浮的纸正在走进什么地方......这样的错觉,其中的透视效果以及“正”与“负”形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受众站在不同“视点”观察的结果也会随之变化,巧妙的“矛盾空间”是海报设计重要的法宝之一。
(二)图底关系与视觉符号的内涵
海报设计的侧重点一直以或是风趣幽默或是暗藏深意的图案元素进行创造,以一种独特的切入点第一时间使受众产生自我判断和兴趣从而增强消息的接受度产生共鸣并达到视觉传达的作用。在信息量庞大的现代社会中,一方面针对复杂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针对繁杂的媒介形式,信息的发送者或设计者通常采用复数的交流方式和设计手段,来完成海报设计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性。[4]
1、图底关系
反转现象、正负形以及视觉双关理论简单来讲就是画面与底层之间的关系,也是常说的图底关系[3],使图形在设计中颠倒旋转融合的现象,从而产生视觉上的双重形象,融合产生的整体形象就是福田繁雄所刻画的简单的设计形式与复杂的设计内涵的统一,海报的创作过程中常伴随着看似简单的结构中蕴含的复杂物质重组。“图”与“底”之间存在着颠倒在融合的双重意象,在矛盾中营造前所未有的空间感,这是画面极其富有张力的原因之一。
福田繁雄的设计中还运用了图底关系关系中最为常见的“以形易形”、“图形置换”[4]等设计方式,从传统单向图形意义的桎梏中脱离出来,另辟蹊径使设计中的“负形”发挥了独有的功能属性,在设计届开创了属于福田繁雄所特有的审美取向,也为现代设计方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形易形的设计思路使得画面的意义开始不单单只有单一“正形”一种形式,“负形”的作用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中随之产生的对立、矛盾、统一、融合变得更加耐人寻味起来。
2、异质同构
海报设计中另一个常见的设计方法就是异质同构[5],简单来说就是将画面中一个基本形态保持原有的特征的前提下置换另一种造型元素以达到创造新的视觉形象的特征赋予设计一种全新的面貌。通过置换,物体与形象之间的结构框架看似没有变化但逻辑秩序通过置换的方式却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意义,其核心要义就是准确把握基本形态造型艺术加工置换再创造出崭新的视觉元素,从而在人的精神层面达到不同的境界。严格来讲,异质同构设计理念是一种新的视觉符号形式,福田繁雄极其善于利用这种理念创造出巧夺天工的海报作品。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福田繁雄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典型案例,基本形象为贝多芬的头像,置换头发中不同的视觉符号,由于框架结构的固定,整体风格保持了一致,仔细观察发部会发现其置换了音符、马、鸟等不同的视觉形象,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在系列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F》系列海报同样是异质同构的典型作品,统统以字母F作为基本形态加之变化。它以“F”为主线,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对内部形象進行置换,以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创造出以手、人物、地图、黑猫等形象的《F》系列作品,加之矛盾空间、视觉双关等错视原理,成就了福田繁雄标签形象的视觉符号。
二、创意与表现
(一)创意
深刻分析福田先生的作品不难发现,“视点”效果的呈现方向、“图底关系”的巧妙转换、“矛盾空间”的错视重叠等等与众不同的创意形式令人过目不忘。大量的福田繁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设计其实来源于生活,那些生动的视觉符号有可能是大自然的鱼和马亦可以是几只堆叠的咖啡杯,善于观察身边的细节,是花样百出的创意灵感的来源。创意从不是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的机械产物而是无限畅想的新思维形式。
(二)表现
创意必须伴随着好的表现方式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意”与“呈现”同样重要,最终结果的核心不能脱离信息交流的媒介。可以通过版式设计、构图方式、色彩搭配等手段丰富视觉内涵,从而实现表现的最终目的。观察者经人脑反应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后,产生个人内心的“哈姆雷特”从而有不同的思考结果。这是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所作出的兼具“创意”与“表现”设计作品的秘密武器。
三、结论
福田繁雄的作品之所及经久不衰是因为他在荒诞幽默的个人风格背景中不乏创意的表现,源源不断灵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他成为世界上举世闻名的设计巨匠。极简主义加入明快的色彩,刁钻独特的视角营造出一种充满哲学性的思想态度的同时从不失幽默风趣。福田先生的作品值得后人一探究竟,从中获得具有建树性的参考价值与审美过程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子涵.福田繁雄五位一体的创意理念对招贴设计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 胡艳霞.福田繁雄海报的视错觉图形表现语言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 战捷.论“矛盾空间”的审美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3):106-107.
[4] 宋树峰,刘丹.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点”与表现——以福田繁雄海报设计为例[J].美术大观,2014(11):138.
[5] 李玲玉.同构图形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J].艺海,2019(05):99-10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