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务派遣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

2020-06-11王文静

财经界·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劳务派遣人力资源事业单位

王文静

摘 要:为了使得劳务派遣工作能够正常运转,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劳务派遣的相关制度,给事业单位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大力关注事业单位劳务派遣事宜,结合法律积极响应劳务派遣工作,让事业单位贴合法律,发展得更好。本文就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阐述相关的对策,望能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劳务派遣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劳务派遣一般是经省市劳动人事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通过各种渠道给事业单位提供人才供应信息,为个人提供求职登记,推荐工作,同时也为事业单位提供代理招聘会的举办,法律法规的咨询等工作。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在劳务派遣中,因用工事业单位需要向个人支付薪资,也需要向派遣单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这就导致部分用工单位为了节约支出,导致劳务派遣制度很难正常顺利的执行。

一、劳务派遣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即使劳务派遣方面的制度并不是很健全,但是它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却是有很大的好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劳务派遣能够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在事业单位中运用劳务派遣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用人不足的问题,有效减轻人力资源的压力。因为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往往受到政府人事部门的影响与约束,而自己是无法擅自扩大编制,而采取劳务派遣则能够对其人力资源问题进行有效调节;第二,劳务派遣可以降低事业单位的成本,因为事业单位的新进的员工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所以采用这种第三方加入的方式可以使事业单位节省了培训的费用,且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新员工培训上,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成本;第三,有利于事业单位社会效应的发挥。在事业单位中运用劳务派遣模式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更好的将已有的各类要素组织与运用起来,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效应的提高。

(二)负面影响

因为劳务派遣制度的不完善,不管是对于劳务派遣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对于劳务派遣单位而言,因为制度内容不够明确,导致在劳务派遣过程中不能正常进行;第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因所接收的劳动者并未与劳务派遣单位以及事业单位签订明确合同,导致在聘用该劳动者期间不便管理,当出现问题时,劳务派遣单位与事业单位就会相互推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秩序和氛围。第三,因事业单位和派遣人员要求进行长时间的协调,只有将两者有效协调方可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优化劳务派遣的措施

(一)优化劳务派遣的相关制度

纵观劳务派遣出现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劳务派遣的法律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劳务派遣单位、劳动者、事业单位三方没有明确合同,因此,改善劳务派遣的现状,优化劳务派遣管理,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完善并且明确劳务派遣用工的各项制度,实行市场准入机制。对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范围和条件应该清晰化,对市场准入制度要严格执行,劳务派遣单位要与劳动者签订派遣协议以及劳动合同;第二,对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应该完善,不管是在派遣制度还是劳动纠纷都应有明确的条例去制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劳务派遣协议

劳务派遣协议是对派遣公司与事业单位合法权利的维护,且是对二者义务的凭证与法律的明确,能够有效维护事业单位的权益,降低其法律风险。所以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要含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对二者的义务予以明确,例如派遣公司需要负责缴纳派遣人员的社会保险,若没有依法缴纳,则需要负相应法律责任。二是对派遣公司发放工资的日期予以明确,在没有经事业单位统一的情况下,禁止派遣公司以任何理由对员工工资进行扣减,防止由此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出现劳动纠纷。三是二者应对劳务纠纷、工伤事故的处理方式及具体分摊费用的方法进行约定。四是需要对派遣员工退回劳务公司的方法与具体措施、后续管理等内容进行约定。五是对违约责任予以明确,在派遣合同中,事业单位需要对派遣公司违约的相应责任予以明确。

(三)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

因派遣人员和事业单位属于短期的劳动关系,所以大部分派遣人员难以对事业单位产生情感依赖,并且无法形成归属感与认同感。所以事业单位应和派遣人员开展信息的有效沟通,让其能够正确意识到劳务派遣是一种科学的用工方式,能够实现多赢的局面。该种模式不但能够减轻事业单位的用工压力,有利于提升其竞争力,还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将人才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事业单位在使用派遣人员时,能够将其放在同等的管理地位,并采取相应的绩效奖励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应对自身内部的知识收集与共享系统进行优化,以达到传播和共享知识的目的,一一记录派遣人员在事业单位工作期间创造的技术与知识信息,防止因更换派遣公司或派遣人员离职而泄漏单位的内部机密以及单位的知识流失。

(四)建设完善的劳务派遣预警机制

因为劳务派遣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在使用该模式时,事业单位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其生产经营环境当中的风险,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并制定风险规避策略,由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此外,在应对风险时需系统着手,实施全过程管理,做到预防为主,在根源上抓起。如一旦出现派遣人员和单位文化观念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需要立即开展评估工作,强化过程控制,并将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以助于派遣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融入单位工作当中。

三、结束语

面对此情况,劳务派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劳务派遣应当在市场经济以及法律监管中寻找新的突破点,谋求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斌. 谈事业单位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利弊[J]. 中小事业单位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3):6-6.

[2] 赵静. 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制用工的現状特点及策略研究[J].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2015(5):57-57.

[3] 胡伟. 事业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的风险防范分析[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7):179-179.

猜你喜欢

劳务派遣人力资源事业单位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浅析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认定
劳务派遣“三性”问题研究
浅谈企业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