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甘孜州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研究
2020-06-11汤红蒂
汤红蒂
摘 要:甘孜州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的主战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和完成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手段,甘孜州委、州政府定下了以全域旅游为基础,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基调,通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产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梳理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構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地制宜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使类似甘孜州的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脱贫奔小康。
关键词:甘孜州;特色产业;扶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0-000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甘孜州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的主战场,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18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占全省的40%。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初已实现了全域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3.17%下降到0.23%[1],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巨大成功。现在有564户2 191人尚未脱贫,主要集中在高寒牧区。要解决这些贫困户的脱贫问题,除了外部帮扶援助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造血”功能。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培养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实践中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根本性举措。
1 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的区域布局和“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目标要求,围绕特色种植、生态畜牧、特色林果、乡村旅游四大产业,推进“圣洁甘孜”酒、肉、粮、油、水、果、蔬、茶、菌、药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两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加快建设特色生态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两个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以2019年为例,已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1个,评定州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新引进培育涉农企业279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3个。制定农林地方标准39项,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96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6万hm2 [2]。
2 产业扶贫难题深层原因分析
通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受自然资源条件和落后的经济基础所限,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特色产品品种多、规模小、产量少、成本高、品质优、效益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够。特别是藏传佛教影响大的牧区,信教群众多,受宗教思想影响制约,畜牧业“戒杀惜售”现象突出,群众市场意识不足,养殖业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产业发展仍然是牧区扶贫工作中最大的短板。
2.1 客观条件制约
甘孜州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于一体,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各种制约因素交织在一起,加大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难度。发展产业缺少基础,而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现代农牧业发展缓慢,群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小,贫困人口脱贫主要依靠转移性收入。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入多,但地方财力薄弱,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投入,无力持续改善交通、水利、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大。加上地理条件限制,资本进入条件差,效益回报慢,投资环境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导致引入社会资本难度较大,政府对各项建设存在“有心无力”的情况。
2.2 区域定位制约
甘孜州拥有广阔的森林、辽阔的草原和广袤的湿地,是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等重点河流的重点流域,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6.97万km2,占四川省的47.09%,是世界重要碳库和二氧化碳“吸收器”,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使命[3]。州内许多地方属“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同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州内很多地方处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雪灾冻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实现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在产业扶贫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多发展劳动密集型污染少的产业,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以信息化为依托壮大特色产业。
2.3 产业结构调整制约
受特殊地理环境和国土生态功能区划的影响,各地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受限,导致产业链条不完整、价值小,产业结构单一。实践中,各地产业发展大多数停留在种植传统青稞、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或者养殖牦牛和建立农畜产品初加工,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缺乏开拓创新,比较优势得不到发挥。同时,第一产业“小而散”,经济作物占比少,“靠天”养殖牦牛、山羊等牲畜低值低效。市场销售以原始农牧产品为主,深加工层度不够,缺少龙头企业,严重制约了特色农牧产品发展[4]。
2.4 陈旧观念制约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按照中央、省要求,州内实行“书记抓产业”的办法,对产业扶贫很重视,也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仍然存在自身观念落后、创新意识淡薄、主导产业选择不准确等问题。相邻县(市)发展的产业雷同,囿于现有生产条件,生产方式落后,先进技术引入及推广还不足。畜牧业“戒杀惜售”现象依然突出,出栏率长期在低位徘徊,产业发展以奶制品初加工为主,产业链短、草场承载力弱。
2.5 利益联结机制制约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农户与企业、合作社等的利益联结方式还在探索中,一些产业扶贫项目与贫困农户对接不够。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无订单或仅依靠简单的订单农业生产方式,贫困农户很难分享到产业链的增值收益。虽然政府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开发,但这些扶贫产业项目大多由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负责经营运作,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的情形下,农户受益不多,收入提高受限[5]。
3 构建甘孜州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3.1 补齐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甘孜州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脱贫攻坚的实施进程。目前只有雅康高速通到康定,康新高速、泸石高速已获批开始前期工作,川藏铁路进入前期施工阶段。川甘青、川滇藏结合部“断头路”多、互通程度低,要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首先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公路、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资金力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生产道路、水利设施、饲草料基地、设施农业,推广一批新型农业机械,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6]。
3.1.2 加强人才建设
一是培育壮大农牧业科技人员队伍,引入内地知名院所,深化“院校州”合作,借助科研院校的智慧,加大科技种养殖技术推广和指导力度。加大对农牧民群众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从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培养入手,发挥能人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培育壮大村级经营人才队伍,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通过“双培”打造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充分發挥致富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3.1.3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争取上级和对口支援方的支持,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按照国家关于整合涉农资金的要求,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格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引入金融资本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积极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引入金融资本支持脱贫攻坚事业,为产业扶贫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三是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条件下,深入“放管服”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产业扶贫,解决资金困境。
3.2 找准定位,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根据甘孜州州情,四川省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将甘孜州定位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州内也迅速制定提出“三创联动”的战略部署,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建成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确保甘孜州与全国、全省一同脱贫奔康。
一是支持农牧产业发展,引进涉农龙头企业到甘孜州参与青稞、牦牛肉、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牧副产品的研发、生产,建成绿色有机农牧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推出高质量、高性价比、高度品牌化的高原特色产品,借助龙头企业销售渠道,将特色农牧产品销往国内外。二是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进投资再上新台阶,促进生态水电与矿产业开发,加快推进成甘、甘眉等工业园区建设,推动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融合新发展。三是优先发展旅游业,努力把甘孜州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山地探险、康养保健等产业,最终形成甘孜州战略支柱产业,推进经济创新高[7]。
3.3 顺应市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3.1 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加快优化农牧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千篇一律、一哄而上等同质化的现象。在基地、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内,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牧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按照《甘孜州创建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工作方案》,突出旅游助推扶贫、扶贫促进旅游作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8]。
3.3.2 大力培育经营主体
重点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促进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助推精准扶贫。
3.3.3 实施品牌创建工程
打造“圣洁甘孜”特色产品统一招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为契机,加快产品品牌建设,以无污染、无公害为优势,拓展特色农牧副产品销售渠道。抓住四川省实施创建扶贫产品公益性商标的机遇,引导地方和经营主体把扶贫产品申报为绿色、有机农产品,集中力量打造“名、特、优、新”特色农产品,提升产品价值。
3.4 更新观念,走出产业扶贫新路子
3.4.1 转化劣势,发挥集聚效应
针对州内“小而散”“杂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以及“一背篼装不完、一卡车拉不满”的现象,采取措施如下。一是通过整体规划,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快甘孜州“两个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三个百公里”生态产业示范带和道地中藏药材种植基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特色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解决产业发展“量小质弱”问题。二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针对市场体系不健全、仍未形成产业链及产品没有竞争优势的问题,引导大中型企业进入州内发展,完善各类进驻企业在土地、税收、用工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创建一批省级、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优势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产业链,解决产业链短、发展滞后问题。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和精深加工。
3.4.2 创新思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发掘土地等“沉睡资本”,抓好土地、草地、林地、农村房屋、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工作,积极引导土地、草地、林地经营权“流转、入股、代管”经营方式。以耕地、草场承包经营权租赁、入股等流转方式,引进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壮大设施农业规模,走“大而强”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提高农牧业抗自然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4.3 加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打破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传统,拓展思路推进三产融合,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型。农区重点发展精准效益农业、半农半牧区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牧区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旅游环线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以全域旅游为指引,把国道318、317线和重点旅游景区打造成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和中国最美景观大道。
3.4.4 创新产品营销渠道
依托中国松茸、牦牛、青稞、高山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建设,创新和完善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加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拓展“互联网+”“飞机+”等多种渠道,借助电商扶贫平台,加快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帮助优势特色产品销售。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扶贫产品直销、定向采购、订单生产、市场展销等多种渠道销售扶贫产品,形成线上线下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有效破解扶贫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通、流通成本高等瓶颈问题。
3.4.5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园区+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空间,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重点扶持电商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扎实推进农商对接、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市场营销,解决农牧产品“难卖”问题。
3.5 创新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甘孜州加强引进龙头企业,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的利益联结方式: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获得租金;与企业签订长期保价收购协议,通过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完成订单挣现金;龙头企业建成生产基地后,通过就地打工挣薪金来完成利益联结共享。下一步还需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引进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种养大户+农户”等多种模式,通过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确立最低收购价方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入股,提升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甘孜日报社.坚定必胜信念 发起最后总攻[N].甘孜日报,2020-3-26(02).
[2]肖有才.甘孜州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0-01-21].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2002/03/t20200203_ 34211607.shtml.
[3]郭曉鸣,虞洪.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8(5):142-150.
[4]罗雪莲,辛立秋,牛宏妍.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户脱贫长效机制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当代经济,2020(2):115-117.
[5]王宁,吴明.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9(5):56-58.
[6]胡守勇.共享发展视角下产业扶贫的问题及长效机制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8(2):127-132.
[7]梁华.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9(7):27-29.
[8]甘孜州政府办公室.甘孜州“五个一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档升级[EB/OL].[2019-02-25].http://www.gzz.gov.cn/gzzrmzf/c100031/201902/81e696002e96464a9ed2824be29bafe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