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
2020-06-11杨佳音
杨佳音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为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術的综合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病例分析均为2019年1—6月在该院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血糖情况对比控制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8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9,P=0.013<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可见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患者的恢复预后发挥重要作用,患者综合健康指标改善,对于术后恢复打下重要基础,血糖控制良好,心态调节较好,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介入溶栓术;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4(a)-0119-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脑部缺血导致的脑部血流阻断引发的脑部疾病,俗称脑中风[1]。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是脑梗死发病最凶险的一种,临床上通常采取介入溶栓术治疗,介入溶栓术可明显减少创伤,治疗效果确切。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往往会加重病情,患者血糖不稳定在行介入溶栓术时会严重影响效果,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身体情况,预后等[2]。该文选择2019年1—6月在该院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的132例患者就特殊的临床特点,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如围手术期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功能锻炼护理、心理干预等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分析均为在该院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6例,男性3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为(59.00±9.47)岁;女性34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为(59.50±8.62)岁。实验组66例,男性31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为(59.50±7.96)岁;女性3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为(58.50±9.1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进行手术告知以及心理疏导,术前身体检查、术中用药以及血糖控制,术后注意药物使用,血糖控制以及日常注意事项等。
1.2.2 综合护理方法 心理干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的患者心理压力过重,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对治疗以及疾病的恢复不利。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给患者和家属解压,及时疏导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尤其手术之前患者家属心情紧张着急,更加应该积极疏导缓解负面情绪,及时沟通,提高患者配合度,增强信心,提高信任感。
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术前对患者或者家属应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治疗、用药等等健康指导,让患者及家属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消除其内心的顾虑,以更好配合操作,备好一切手术需要的材料,手术必备的药物等。术中溶栓过程注意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溶栓过程注意呕吐物误入气管,保持呼吸通畅,适当吸氧,改善脑缺氧状态。术后注意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排泄物等情况,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围手术期用药众多,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准确用药,尤其患者使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时应该严格按照用药时间服用,叮嘱用药方法。围手术期注意患者环境卫生,保持环境被褥干净卫生,及时翻身防治压疮产生。
饮食护理: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禁食高油、高热量、高糖等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控制体重。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慢慢恢复,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适当功能锻炼指导,适当关节功能恢复运动,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活动,不断调节瘫痪侧肢体,循序渐进,适当增加难度。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护理情况确定护理分级,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血糖控制明显,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有效:患者血糖指标欠稳定,对自身疾病的基本了解,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血糖指标控制不稳定,患者及家属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甚少,患者瘫痪侧肢体功能障碍,功能无恢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检测记录,记录分析患者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评价
对照组患者显效27例(40.91%),有效29例(43.94%),无效10例(15.15%),总有效率为84.85%。实验组患者显效31例(46.97%),有效32例(48.48%),无效3例(4.55%),总有效率为95.45%。
由此可见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8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9,P=0.013<0.05)。
2.2 血糖控制情况评价
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为(6.92±2.55)mmol/L,餐后2 h血糖为(7.74±1.24)mmol/L。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为(5.40±3.32)mmol/L,餐后2 h血糖为(6.20±1.22)mmol/L。
实验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4.231,P=0.026、0.031<0.05)。
3 讨论
长期高血糖,容易引起机体组织、血管、神经的损伤及功能障碍,其中脑梗死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两种疾病相互影响,相互恶化,糖尿病可进一步加速血栓形成,加重脑细胞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的偏瘫,目前对于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为介入溶栓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护理,行之有效的综合护理是促使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4]。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心情,放松身心才能增强康复的信心;合理饮食指导对于血糖控制有重要作用,更好地满足围手术期患者营养需求,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几率,控制病情发展。早期积极、有效的功能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瘫侧肢体神经、肌肉的恢复,促进功能的恢复;围手术期患者用药、环境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有效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诊疗手段、用药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措施等等,让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并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5-8]。该文病例分析均为该院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血糖情况对比控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可见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良好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行介入溶栓术患者的恢复预后发挥重要作用,患者综合健康指标改善,对于术后恢复打下重要基础,血糖控制良好,心态调节较好,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红梅.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8(16):151-152.
[2] 尚巍,胡杰.综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7):1055-1056.
[3] 南江波,杨霏,贾温萍.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9(3):164-166.
[4] 汪海霞,郭立红.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17(39):238-239.
[5] 潘溢丹.血糖变异性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抑郁及預后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2):63-66.
[6] 耿东方.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22):17-20.
[7] 张利姣.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0):144-146.
[8] 田雪萍.优质护理干预运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169-170.
(收稿日期: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