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散养鸡的探讨
2020-06-11刘春平孔高云
刘春平 孔高云
摘 要:永靖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其东西部山区是永靖县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永靖县政府探索各种扶贫新模式,积极发展生态散养鸡,以解决部分弱势群众脱贫致富难的难题。本文针对永靖县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分析了发展生态散养鸡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今后发展生态散养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散养鸡;扶贫;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4-0057-04
甘肅省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林草地资源,加之国家推出了有关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给该地区发展生态散养鸡打好了扎实的基础[1]。永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全县17个乡镇,东西部山区占11个,该地区山大沟深,是永靖县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拓宽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渠道,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省政府制定了指导意见,支持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和小作坊等“短、平、快”小产业,加大了对“五小”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因地制宜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以及“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生态散养鸡,是解决部分无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群众脱贫致富的创新举措,是根据市场导向求发展以及开展消费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散养鸡具有养殖成本低、收益高、流行病少、产品品质高、利于环保以及能将闲置土地加以利用的优势[2-3],既可以保护地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3],促进肥催草和草养鸡的良性循环结构[4],而且还具有劳动强度低和“短、平、快”等特点,成为贫困地区一大特色产业。生态散养鸡的饲养水平不断提高[1],适合有地域条件的农民,特别是贫困山区群众从事。
1 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困难
永靖县的东西山区自然条件差,虽然老百姓用上了自来水,但农业用水主要依靠集雨节灌,走不出靠天吃饭的模式,因此当地的农业是典型的旱作农业。东西山区的地貌以山地为主,沟壑纵横,加之退耕还林和草原保护的原因,人均占有耕地约为1 433.33 km2(2.15亩),且多为坡耕地。粮食作物以玉米和马铃薯为主,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得不到保障。近几年来,“牛羊菜果药”等特色产业相继展开,带动了全县扶贫攻坚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现阶段的贫困农户多为老弱病残人口,自身劳动能力较弱,脱贫致富自信心不足,而且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发展缺乏动力。发展特色产业或规模化养殖受技术和自然环境的限制,也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困窘。对于老弱病残等深度贫困户,扶贫项目成效慢,“输血式”的帮扶方式难以达到可持续脱贫目标,容易出现脱贫后因病或者因灾再返贫的现象[5]。
2 发展生态散养鸡的优势
2.1 养殖主体优势
近几年,在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靖县政府在东西山区推广了以有机百合和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然而,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户大多数是身体有残疾或年老体弱的群众,发展这些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的生活仍比较困难,仍需要“输血式”的帮扶。因此,针对这些既贫困又弱势的群体,发展“小家禽”,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生态散养鸡是比较适合的“造血式”的发展模式。贫困地区的土地多属山地,分散且碎片化分布,难以集约经营,很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贫困地区的群众思想较保守,故土难离,在家或就近发展生态散养鸡易于接受和实施。饲养户分散于山间各地,“小散弱”的传统养鸡通过合作社的统一协调组织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发展成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2.2 产品的市场优势
2018年,永靖县家禽存栏36万羽,出栏28万羽,比上一年度增长13%;2019年底,家禽存栏53万羽,饲养量呈增长趋势;然而,全县38家鸡场均饲养蛋鸡,没有规模化养殖肉鸡的鸡场,肉用鸡的来源主要是农村散养鸡和外地肉鸡。由于养殖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019年永靖县的肉类价格总体大幅上涨,鸡肉消费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散养鸡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与规模化养殖的笼养鸡相比,由于饲养时间长和食物来源广,生态散养方式增加了鸡肉的风味物质,提高了肉蛋的口感和品质。另外,由于饲养密度低和活动场地宽,散养鸡不易得病,药物使用量相对较少,迎合消费者对无公害、无污染和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目前,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乐于购买生态散养鸡及其所产的鸡蛋,特别喜欢山区农民饲养的散养鸡,导致它们的市场销售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20%~30%,有的高出达50%。如果打造优质产品,做好品牌建设,销路有了保障,经济效益会更加明显。
2.3 自然条件优势
生态散养鸡的放养场地选择性广,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土地资源,可以选择光照好、通风和杂草丰富的草地、果园或林地,也可使用房前屋后的荒地和不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山沟山梁。山区广阔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生产出绿色、健康和优质的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农户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条件开展养殖。
2.4 饲养管理优势
生态散养鸡的饲养密度低,管理相对粗放。放养在林间草地的鸡采食范围广,还具有饲料投入少、养殖成本低和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因此,生态散养是传统的粗放养殖模式的升级版,群众乐于接受。在合作社的科学指导下,生态散养具有上半年投入下半年即可受益的优点,因而一年就可见到经济效益,属于“短、平、快”的增收项目。散养数量适当的鸡可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减少他们对“输血式”帮扶的依赖。
2.5 “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优势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向上可以与企业或市场建立良好的交流,向下能够充分调动区域内养殖户参与的积极性,架起养殖户与企业和外界的沟通桥梁[6]。“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还可以为养殖户提供统一的良种鸡,统一组织免疫防病,加强培训学习,在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销售和环境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环节上提供服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安全和生态的产品;依托企业的市场资源优势,积极宣传,发展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利用帮扶队伍的人脉资源开展消费扶贫,为贫困群众增收,发展壮大合作社产业。
3 存在的不足
3.1 组织化程度低
永靖县没有规模化生态散养鸡场,合作社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引领,大多数养殖户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疫病防控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养殖条件简陋,发展资金不足等[1],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3.2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生态散养鸡来源于农村,由于缺少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散养鸡的养殖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养殖中随意使用饲料添加剂以及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较多,因此可能会导致兽药在产品中残留,肉蛋质量无法保证。养殖户只注重经济利益,不重视产品质量,有可能会丧失消费者的信任。合作社资金薄弱,統一管控措施弱,品牌意识不强,导致生态养殖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1,3]。
4 发展思路与建议
4.1 重视生态散养鸡的发展
传统的粗放式散养存在饲养品种差、养殖方式落后、基础设施简陋以及养殖户消毒和免疫意识差的现象,存在整体产值低和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7],一直被认为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因此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效养殖模式。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不能总看产业的现代化程度高不高、规模大不大和收益快不快,而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及精准施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持可持续“能造血”的产业,重视农民愿意发展和有信心发展的传统农业。2019年,甘肃省政府提出了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小家禽”就是其中之一,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和“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发展生态散养鸡不仅有市场需求,也有了政策上的支持。
4.2 建立和探索良好的发展模式
在贫困地区,要发展生态散养鸡模式就需要建立相关合作社,以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合理处理畜牧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8],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永靖县的山区目前有养殖合作社120余家,其中涉及生态散养鸡的合作社仅10家。县政府应支持创建合作社,积极吸纳养殖户,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探索经营模式,总结经验成果,充分利用树林、果园和荒地等土地资源,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优质的产品,养殖户增加经济收入,互利互惠,形成良性循环,为贫困地区群众进一步发展生态散养鸡树立典范。
4.3 注重产品质量,做好传统农业
要发展生态散养鸡,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追求产品质量;其次是数量扩张。打造绿色优质产品,除了选择品质好且耐粗饲的品种外,更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疾病防控,同时保证出售的产品没有药物残留[9],避免生产出低质低价且无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把“分散小弱”的传统散养鸡产业逐渐改造升级,发展成“散而不分、小而不弱”的新型生态产业。针对自我发展能力弱的深度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生态散养鸡产业将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有利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参考文献:(9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