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白痢的防治
2020-06-11马玉珍
马玉珍
摘 要:仔猪白痢是哺乳仔猪中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死亡率低,但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预防需从母猪、仔猪及环境控制入手,采取多方位的措施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仔猪;白痢;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28.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4-0034-02
仔猪白痢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本病常引起全窝仔猪持续性下痢,继而引起病猪发育迟缓,或变成僵猪,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笔者利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本病,治疗52例,治愈率95%,效果良好。
1 病因
1.1 母猪因素
母猪体内的致病菌或是病理产物可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进而导致全群仔猪发病。
1.2 环境因素
产仔后,母猪圈的环境卫生差,猪舍内过凉、过热或过于潮湿,料槽和猪栏受粪便的污染;垫料不消毒、发霉或发臭;天气剧变导致猪舍内温度随之剧变。这些因素均可引起仔猪发病。
1.3 仔猪饲养管理因素
个别仔猪在胎儿时发育不良,刚出生就出现拉痢,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仔猪饲喂不当,哺育初乳过晚,未定时和定量进行人工哺乳,饲喂过少或过饱,均可引起个别仔猪发病,继而导致全群发病。仔猪开食时间过早,喂料过多,饲料难消化,导致胃肠道受到不良的刺激进而发病。母乳不够,仔猪未及时补料,导致其有机会啃食粪便和饮用污水。
1.4 其他因素
遗传、应激、母猪产后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以及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等都能够导致仔猪发病。
2 发病机制
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中,仔猪在生理上表现为:首先,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生理调节功能不精确;其次,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全,且功能不完善,因而胃分泌的胃液缺少游离盐酸而造成消化能力弱和杀菌功能不强,肠黏膜柔嫩且极易损伤,肠道血管丰富且渗透力强,毒素极易被机体吸收;最后,肝脏的解毒能力弱,许多毒物不能被中和。因此,仔猪的胃肠道只能消化母乳,不能充分消化固态饲料。
仔猪如果营养不良或发育不全,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消化道后,在外界不良刺激(如天气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会变得更差。此时,仔猪胃肠道中的母乳或饲料会发生异常的分解,导致消化道内环境的改变,有毒的代谢产物会进一步刺激肠道蠕动,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主要为大肠杆菌)异常繁殖;另外,发酵产物、腐败产物及毒素刺激肠道的黏膜,致肠道的分泌、蠕动和吸收机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腹泻。
腹泻会导致仔猪的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严重时会引发脱水,造成血液浓缩,血液循环障碍。毒素进入血液后会刺激仔猪的神经中枢,引发神经症状。
3 症状
仔猪突然呕吐和腹泻,排出灰白色或乳白色浆糊状、腥臭难闻、黏腻且含气泡的粪便。病猪排便次数增多、精神沉郁、弓背努责、行动迟缓、背毛粗乱、满身污物和全身发冷,常整窝仔猪围卧成一堆,发育迟缓。病程一般为3 d~10 d,病猪康复后会成为僵猪,个别病猪会死亡。
4 治疗
4.1 母猪用药
母猪服用奶母子安,主要成分:白头翁15 g、黃柏15 g、黄连8 g、秦皮15 g和环丙沙星0.5 g,每天1次,连用10 d。或将10%阿莫西林粉和5%环丙沙星粉拌入母猪饲料中,连用10 d。
4.2 仔猪用药
针刺仔猪的后海穴,并服用参苓白术散,组成为党参6 g、白术6 g、茯苓6 g、山药6 g、白扁豆6 g、甘草(炙)6 g、莲子肉3 g、桔梗(炒黄)3 g、薏苡仁 3 g和砂仁3 g,用开水烫成糊剂,喂服一窝仔猪(10头)。对于脱水严重的仔猪,可在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0.1 g,腹腔注射50 mL,灌服杨树花口服液5 mL,肌肉注射乙酰甲喹2 mL,1次/d,连用7 d;另外,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
5 预防
5.1 加强饲养管理
对猪舍和猪栏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持干净卫生。保持猪舍内温度稳定,不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给母猪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供应充足的饮水。母猪适时免疫接种,及时调换或淘汰,对发生产后疾病的母猪应及时治疗。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做到早吮吸初乳,适时开食,防止着凉生病,防应激,防中毒。
5.2 免疫
在产仔前10 d~20 d给母猪接种 1 mL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灭活苗,仔猪可通过吮吸初乳获得母源抗体。
5.3 仔猪用药
在出生后第3天、第7天和第21天,分别对仔猪肌肉注射0.5 mL、1 mL和1.5 mL的20%长效土霉素,以预防本病。
5 小结
仔猪白痢是哺乳仔猪中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本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强、发病快但致死率低。本病的控制需从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入手,可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内服、注射以及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