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启航》如何聚焦当下反映现实
2020-06-11陈祎夏彭红燕
陈祎夏 彭红燕
摘要:2018年,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电视荧屏涌现出了一批聚焦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精品力作。文章主要分析央视2019开年大剧《启航》对改革主题的关注、对城市发展的聚焦、对制作的精益求精等特点,得到了观众与业内的积极评价。
关键词:改革开放 《启航》 聚焦现实
央视2019年开年大剧《启航》自1月9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以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视反馈和社会反响,平均收视率达到0. 84,始终位居同时段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前两名,微博话题高达300多万。有文章评价《启航》是新时期改革剧的扛鼎之作,通过“一部剧看懂新时代”。2019年1月28日下午,电视剧《启航》研评会在京举办,来自行业、学界、媒体界的专家围绕该剧的立意、题材、创作等维度展开交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梅茹对该剧的创作给予肯定。刘梅茹指出,“《启航》最难得的地方在于聚焦当下、反映现实,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形式把高大的执政理念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可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性和指导性。
紧跟主旋律导向
2018年,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电视荧屏涌现出了一批聚焦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精品力作。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发布的第一批推荐片单中,包括《启航》《大江大河》《大浦东》《黄土高天》《年年岁岁柿柿红》《正阳门下小女人》在内的40部献礼剧榜上有名。虽然表達手法各有不同,但从故事背景来看,这些献礼剧的共同之处在于故事起始时间回溯至改革开放初期。而唯独《启航》与传统影视剧不同,在历史节点方面的描写有着自身的特点,以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为主线,对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行反映,集中点在于基层建设。
这部电视剧主要是从大事件展开,包括渤海市政府对矿场的关停、钢厂的关闭、治理河流湖泊、疏通江流以及将渤海建设为现代化智慧城市等大事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的缩影和代表。其中涉及的社会元素非常真实,贴近生活,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现代化港口假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与传统影视作品相比,这部电视剧具有极强的时代气息。
此外,作为一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剧,以党政领导为主要视角,突破性地展现了党政机关决策过程中的多方博弈。通过如何实现渤海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凸显以市委书记曾雁来为首的共产党人,以先进的执政理念、创新的改革思路、果敢坚毅的改革步伐,牢记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初心,率领渤海市民在新时代扬帆启航。在视角方面别出心裁,提高了观众的兴趣,同时能够让老百姓充分了解我国党政机关在各项工作决策过程中的坚持与困难。
扎根生活,反映现实
“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但却又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这个观点一直以来都被奉为经典。因为一切影视作品实则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所以想要做出好的作品,一定要扎根生活。无论何时,人们内心深处都有对真善美的眷恋和向往,反映人民群众真实生活并赞颂人类心灵之美、发展之美的作品一定会成为主流。对于一些比较厚重的作品而言,尽管质量非常好,可能在最初面世时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其火爆程度不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却更能够接受并记住深刻反映精神力量的作品。
《启航》就是这样的作品,取材于生活,将那些我们平时没有接触到的东西展现在群众面前。作品围绕市委书记曾雁来与市长金海东对渤海市未来发展的不同执政理念、发展观念上的冲突,讲述了离观众最近的改革进行时的故事。剧中在城市建设中涉及的诸如钢厂矿山是暂缓关闭还是立刻关闭;自来水污染导致的突发事件舆情处理上,是捂是盖还是及时发布权威消息;以港兴市是卖地的旧有土地财政模式,还是发展国际深水港的产业升级模式;钢厂改造文化产业园是通过卖掉职工宿舍楼开发房地产来筹措启动资金,还是与企业合作,通过入股、融资等创新手段解决;污染治理是单纯的依赖财政拨款,还是积极通过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等方式,开源节流、多管齐下换来青山绿水……这些矛盾都是当下中国改革正在面临的问题。尽管故事并非实际案例,电视剧中的渤海市并不真实存在,然而,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这些问题无一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观众身边、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实际问题。这部电视剧如同纪录片一样,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
打破常规,重塑形象
文艺作品中对领导干部的形象塑造,越往基层越好写,比如村官、乡镇干部,他们每天直接面对老百姓,剧情容易展开;越往上越不好写,许多作品中都出现过省、市级领导干部形象,但戏都不多,基本是配角。
《启航》对市委书记曾雁来的塑造浓墨重彩,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格魅力,以改革先行者的胆识魄力,在改革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问题面前,曾雁来不回避观望,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钢厂矿山的落后产能,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关停并转;面对突发事件,启动应急机制;面对网络谣言,迅速向大众通报事件进展;面对经济发展与地方债务,以产业升级等新经济发展战略,彻底告别土地财政寅吃卯粮的现象。一句话,继续深化改革的原动力在于执政者的执政理念,能否跟上发展的时代巨轮,一如剧名,唯有启动先进执政理念的发动机,深化改革的巨轮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该剧开创了政治题材电视剧新的视角,在艺术挖掘深度与现实深刻性上,有了新的突破。如果说《人民的名义》通过反腐揭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政权本质,那么该剧则是在改革新形势下,展现共产党人如何用先进的执政理念做到真正执政为民。该剧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市公安局局长冉千帆因为下属在处理矿山突发事件中执法的简单粗暴受到曾雁来批评,其辩解的理由是现场复杂,简单粗暴执法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却是有效、被迫的,否则事态扩大如何向市委、市政府、省厅领导交代。曾雁来却说,出了问题首先想到如何向领导交代,却忘了如何向人民交代。这恰恰反映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在执政为民的理念上出现了问题。基层干部的一切工作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而不是在领导对自己工作的是否满意中患得患失。
人物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正邪之分,党员干部形象也更加鲜明。在这部电视剧中,人物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传统二元模式,主要描述的是不同时代拥有不同发展理念的党员干部之间的各种博弈。剧中演员果靖霖与姚刚分别饰演市委书记曾雁来和市长金海东。曾在《生逢灿烂的日子》《远大前程》等电视剧中有过精彩演绎的果靖霖表示,他之所以参与这部电视剧的拍摄,主要是剧本能够鲜活地表现出真实的人物形象,“我所饰演的曾雁来具有开创未来、敢为人先的精神,而电视剧中的金海东则代表着保守一派,这样就为整部剧的人物形象确定了基调。”除此之外,由翟万臣出演的省委书记张凤山、梁植出演的民营企业家等角色,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新时代干部群众的崭新形象。该剧既没有神化曾雁来,也没有矮化其他干部,他们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似曾相识的人物,各具脾气秉性又敬业执著,可谓“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从生活中来,呼之欲出,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果敢、坚毅,拥有先进的执政理念、改革创新思路的优秀共产党人形象。将旧的形象打破和重塑,才能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别样魅力。
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兼备
影视作品只有全面展现其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够称得上优秀作品。《启航》的社会效益体现在渤海市的整个改革过程中。渤海市在改革发展的时候,各种困难层出不穷,有天灾也有人祸,通过跨越发展终于得到了新生。渤海市的改革开放发展过程是我国各个地区改革发展的缩影,以一斑窥全豹。同时,该电视剧以经济生活为基础,将小人物的生活与大环境的改变相结合。渤海市通过改革、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反映,是我党改革开放取得丰功伟绩的缩影。另外,该剧用艺术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该剧在拍摄过程中,从导演、演员的选择以及后期的制作,对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视,旨在把主旋律作品与主流声音或者主流群体融合,实现“双主流”对接。在一定程度上,该剧给当下的影视行业探索了一条新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创作手法如何变化,但是影视作品经典、青春、新鲜以及打动人心的主题永远不会变。
《启航》将渤海市的改革发展与时代背景融于一体,为观众讲述了一个面临变革的城市在新任市委书记的带领下大胆尝试,勇敢向前,在时代浪潮中重获新生的故事,通过张弛有度的情节设计,塑造了一批果敢、坚毅、锐意改革、拥有先进执政理念、改革创新思路的优秀共产党人形象。最为重要的是,该剧通过现实主义的方法对城市的发展变迁进行了展现,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总而言之,该剧成功地达到了聚焦当下、反映现实的目的,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对以后同类型电视剧的生产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参考文献:
1.刘彤:《央視“开年大戏”创作的叙事升华与创新——以2019年电视剧〈启航〉为例》,《中国电视》,2019(4)。
2.焦浩楠:《〈大江大河〉: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大作》,《东方艺术》,2019(2)。
3.赵志伟:《电视剧〈启航〉:新时代干部的启示录》,《中国艺术报》,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