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景主持人的体验技能需求以及在专题片中所起的作用
2020-06-11肖薇
肖薇
摘要:当前,传统媒体在媒介环境的变化中受到巨大冲击,以短视频为主的传媒风口更是直接导致受众的收视习惯和传播习惯发生了变化。适者生存,传统媒体要想守住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变革。主持人是传统媒体中重要的角色,也面临着升级换代的挑战,对主持人的技能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是内容的传达者,还应该向内容的生产者方向拓展,向“专家型”“全能型”“全方位”主持人方向转变。以《生财有道》节目为例,该节目因外景主持人的体验部分节奏快、内容丰富、表达方式鲜活而获得高收视。同时,也因结构完整、适合短视频传播,并且能和新媒体兼容而备受编导喜欢。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主持人完成体验部分内容的技能需求以及这部分内容在节目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真人秀 体验互动 话题传播 生财有道
互联网的崛起让传统被动的受众变成了自主性更高的用户,他们有参与和互动的需求,对内容愿意分享,有传播权利和传播工具,这也是电视真人秀节目能拥有受众并能持续获得资金投入的原因。以《生财有道》节目为例,根据收视分数统计,主持人体验部分的黏度均高于画面加解说词部分,而主持人体验部分的高收视,和这部分节目内容以及节目方式类似真人秀节目不无关系,属于碎片式真人秀节目。这部分的节目内容涉及广泛,有户外、文化、美食、旅游、动植物养殖种植、食品生产和加工等,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多种体验。
主持人的体验部分,有“真”:真实记录、反映现实;有“人”:有主持人、当事人,展示的是人的心理、行为和决策;有“秀”:在规定情境下,主持人独立或者和当事人一起完成一件事、一个行为,体验一个活动戏剧性的变化。这种由主持人的体验完成的碎片式的“真”“人”“秀”节目,更符合喜欢快餐文化的观众的收视心理,因为表达方式鲜活、信息量大、内容真实。
真体验满足收视需求
和真人秀节目有所区别的是,主持人在体验过程中不是单纯地为了体验而体验,而是为表达主题、为节目需要服务,主持人既要完成体验,在感受一个过程、完成一个动作、搞清楚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要挥发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功能。
选择谈话场。笔者在浙江省临海市采访经营滑翔伞俱乐部返乡创业大学生的致富故事时,将对滑翔伞带飞教练的采访部分安排在滑翔伞上进行。之所以把谈话安排在滑翔伞上,是因为滑翔伞是带飞教练工作的地方,在工作场合谈工作,是体现带飞教练个体情感的最佳场所。因此,相比较在陆地上,主人公可能在滑翔伞上会更自然、更真实、感受更深刻,所以这个谈话场相当于是为采访对象量身定做的。
收视心理分析。对于观众来说,“空中演播室”无论是场景还是画面,都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受和刺激。电视是视觉艺术,主持人在滑翔伞上的视角相当于观众的第三只眼,换个视角看世界这种视觉体验也是观众的收视需求。主持人体验滑翔伞属于极限运动,给观众呈现的是整个“秀”的过程,但对主持人个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挑战性在于滑翔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为未知所以恐惧,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期待正是观众的最大看点,也是这场“秀”的魅力所在。
节目的黏度。万事开头难,节目也就在这一刻让观众有了参与感。飞滑翔伞最艰难的一步就是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纵身一跃,这真的需要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的勇气和魄力,主持人和观众此时都要过心理这一关,因此,这部分内容有著很强的节目带入性。主持人第一次试飞失败了,因为紧张导致主持人双腿发软根本迈不动步,教练在主持人身后大声喊着:快,往前跑!跑起来,不要丢人!可主持人还是没能克服紧张心理,所以,第一次试飞失败。主持人第二次试飞是被工作人员集体拖拽着往前跑,被“扔”到山下才成功的,主持人狼狈和尴尬的表现被摄像师真实地记录了下来,此时观众的收视心理得到了满足,或者是庆幸自己没去飞滑翔伞而暂获安慰,或者是“嘲笑”主持人的胆怯更激发了跃跃欲试的念头。
主持人的直播意识。在节目整个过程中,主持人在经历恐惧的同时,把心理上的纠结和感悟用直播的方式对着镜头传达给观众,而这部分时长两分钟的内容始终保持着节目的粘度、带入度、参与度,在收视曲线上有明显的表现。主持人翱翔在蓝天白云中,通过手中的GOPRO同时完成了拍摄功能。不断的角度变化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让观众在这一刻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空中飞翔时,主持人还完成了对带飞教练的采访,真人秀节目的真实记录的“真”、情感传达的“真”一一得以体现。
主持人的体验部分兼顾着满足观众好奇心的需求和完成节目内容的需要。观众的好奇心不仅是好奇主持人体验这件事本身,而且还期待得到体验者的感悟、相关知识的获得、视觉上的刺激亦或心理上的安慰。主持人随时让自己置身于直播状态和观众保持互动,集主持人、编导、摄影于一身,正是主持人成为“内容的生产者”的职业素质需求。
找准切入点 人物细节化
真人秀节目的核心是人,人在说、人在做、人在秀,贵在真实。《生财有道》节目讲述的也是人物故事,通过讲述人物故事提炼出创业致富的生财之道。讲述人物故事最忌讳假,制作电视节目时,我们不能说不能有一点设计和安排,但如果场景是真的、细节是真的,就能避免“演”出来的假。细节的真实性可以通过主持人的体验来完整体现。主持人通过在人物故事发生的情境中边体验边发现有价值的细节,从细节切入就事论事引领主人公进行讲述,就像在自己的家里给朋友介绍家里的陈设是怎么选的、好吃的饭菜是怎么做的、好喝的酒是怎么调制出来的一样,都是在说真事,没有假也就“演”不了。
笔者曾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采访过网红民宿的经营者、返乡创业的“宿二代”郭小平。郭小平的父母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经营家庭旅馆和私房渔家菜,我们把她的父母叫作“宿一代”。郭小平本来在城里工作,随着海岛旅游呈井喷式爆发以至于一票难求一床难求,郭小平看到了商机,遂返乡创业开办起了民宿,是地地道道的“宿二代”。所谓家庭旅馆,就是一个房间两张床,安个太阳能就洗澡,装个空调就开业,而这种仅仅满足有地方睡觉能吃顿饱饭的家庭旅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在游客的需求了,游客追求的是舒适、惬意、能休闲、能娱乐,能提供包括订机票船票等五星级服务的现代民宿,这正是郭小平开办民宿的初衷。怎么把郭小平的故事讲好呢?
主持人的职业敏感和观察。主持人特意把谈话场地选在了郭小平的民宿里,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民宿。主持人问到:“我特别喜欢你家院子里用白色纱幔营造的浪漫水吧,很有海岛风情,和周边众多民宿传统风格完全不同。我知道咱们当地比较忌讳用白纱,你父母还有周边的邻居他们能接受吗?”职业的敏感让主持人意识到:白色纱幔不仅仅反映了郭小平的审美,背后是她经营民宿理念的与众不同,而现代民宿和传统家庭宾馆的不同之处正是节目想要表达的。主持人利用矛盾冲突开始组织谈话,没想到这个问题一抛出,郭小平像是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终于有机会来宣泄之前的委屈了,开始和主持人讲起了她一个人开办民宿的种种艰难,包括观念上的冲突、审美上的冲突招来村民的白眼,以及装修时的一砖一瓦都要先陆运再船运,上岸后靠自己一块一块搬过来等等。
内容来自于细节。主持人接着问到:“我发现院子里的地面材料就有5种之多,运费也不少吧?”郭小平说:“我之前在城里打工挣的钱都用来装修了,但这种投入是必须的,不同的游客爱好不同,我想用不同的装饰材料营造不同风格的谈话区,使每一个谈话区都成为打卡点。”主持人说:“我发现你家的天花板是用二十几个老旧皮箱吊在房顶来装饰的,为什么选择“旧”?”郭小平说:“这些皮箱都是我收來的,最让我想不到的是我竟然在一个皮箱中还找到了这个皮箱的购物小票,时间是1959年5月。这些信息都是我和游客的谈资。他们对我感兴趣,也会对我的民宿感兴趣。”主持人转身对着镜头和观众互动说:“房子是老房子,全新就失去了年代感,旧皮箱旧家具的‘旧和‘新混搭不但不违和,反而因为有人的气息,让我们对房子的主人更加感兴趣。”主持人在体验过程中用探索性的视角融入生活观察,把生活场景变为了演播室,找准切入点并从观众的视角提出问题,就此展开了一场小直播。白色纱幔、地面装饰材料和旧皮箱都是主持人找到的让人物细节化的亮点,巧妙利用细节引导谈话,使情节的展开更加自然,避免了生硬。
整个过程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都是无稿状态,主持人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主持人垂直领域的知识深度,成为“融合性主持人”,在“内容为王”的今天更有利于主持人品牌的打造。
“秀”过程 建立谈话
在拍摄《生财有道》的过程中,有很多即兴采访,比如向正在地里采收人参的参农或者正在摘苹果的果农提问有关生产的话题,对方通常不愿意回答或懒得理会,最多应付几句,这样的采访很难问出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想,突然来了个生人还举着个话筒要问你问题,谁会毫无芥蒂呢?即兴采访时,怎样去建立话题并营造谈话的氛围呢?
笔者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采访贻贝养殖户时,看到了贻贝收获季节的繁忙景象,老板要雇用很多工人去完成贻贝的收割、清洗、分类、包装,贻贝苗的补充等工作。所有工人都来自于本村的村民,老板在挣钱的同时也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实现了产业带动就业一产二产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生财有道》节目有一个规定情节就是了解收入多少,中国人一般都回避谈钱也许是出于财不外露的习俗,主持人问的时候不好意思开口,对方回答时也不情愿。怎么完成这个简单却难以启齿的问题呢?
动起来,融入其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纯手工操作的贻贝苗补充工作区,一位渔嫂吸引了主持人的目光。这位渔嫂把贻贝苗均匀地撒在一条长达2.6米的绳子上,然后用一张可降解的麻袋纸包裹绳子并用拴有鱼线的梭子一针一针缝起来。渔嫂低着头,动作十分娴熟。只见梭子上下翻飞,不到1分钟,一条2.6米长的绳子就缝好了。
按照通常的采访方式,主持人可以拿着话筒过去直接问她,每天做这份工作可以收入多少钱?估计渔嫂会继续着手里的活儿,头也不抬地回答笔者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未必真实,就是个干巴巴的数字而已。如果是这样,这段采访就算失败了,因为没有互动,没有情感的碰撞,也没有信息量,更谈不上鲜活生动。
于是,主持人没有那样采访,而是要求体验一下渔嫂的工作。主持人仗着小时候学过一些女红,一上手就招来了旁边多位渔嫂的旁观,她们边看边小声议论:“你还真会缝呀?可是你缝得太密啦。”主持人因为手上有活儿还真顾不上抬头,一边继续缝一边说:“缝得密不好吗,结实啊!”一说到渔嫂们的“专业”,她们可有话说了,七嘴八舌地告诉笔者:“针脚之间5厘米正好,针脚太密既浪费鱼线又浪费时间,缝完一条绳子就可以挣1.3元呢。”这时,大家对话的气氛特别好,主持人就接着说:“那我缝的密就耽误挣钱了呗,按照你们的速度,一天能缝多少条啊?”渔嫂们回答:“怎么也有三四百条,看心情喽,心情好就可以干多点,累了就不干啦。”接着是大家爽朗的笑声。主持人转身对着镜头说:“渔嫂们的心态真好,心情好干活速度也快,辛苦是辛苦,但一天下来可以挣个四五百块钱,除去吃喝花销还能攒一些呢。”
原本就是一问一答顶多两句话的采访,主持人使用了“秀”过程的体验,成功地打破冷场,不仅真实记录了渔嫂是怎么缝贻贝苗的,言语之间还透着渔嫂们直爽的性格,使谈话顿时变得鲜活起来,谈笑间就完成了主持人要采访的问题——渔嫂一天的收入,避免了直接谈钱的尴尬。
调度并组织谈话。主持人运用自己的组织调度能力,在体验过程搭建了一个大家都可以说话的平台,有效激发了大家表达分享的欲望。假如主持人没有体验过程,恐怕不会问到针脚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这样的细节,而没有这样的细节,又怎么知道针脚太密影响挣钱呢。其实每个人都自带光环、都有故事,而主持人的工作就是让对方主动开口分享他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他的光芒。主持人和渔嫂之间你一言嘴我一语谁都没有刻意地去组织语言,都是在正常说话,但却把话说“活”了。
传播。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必须提质完成技能上的更新换代,仅仅把话说好,就显得有点不够用。以《生财有道》节目中主持人体验部分为例,因为这部分内容篇幅不长、信息量大,又有和观众的互动,不仅是节目当中最鲜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适合碎片化传播,可以直接在新媒体使用。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有传播意识,而且要有编导意识,在完成主持人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剪辑的需要完成起承转合,那么,这部分体验内容就不仅仅是“买来的菜”,而是已经做好可以直接上桌的“佳肴”了。电视节目从拍摄剪辑到播出总有一定时间,导致即时性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加强节目的时效性,我们可以把主持人的体验片段直接拿到新媒体上使用,先于大屏播出,起到先小屏后大屏的快速传播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节目进行推广,把节目当中最真实的信息迅速、高效、真实地传给受众,以满足受众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是拓展传播渠道的重要方式,也是媒体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主持人体验这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兼容的表达方式应该有很大的生存空间。(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