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国建材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导向支撑

2020-06-11乔龙德

居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理念经济

乔龙德

研究建材工业,应该既要有世界的眼光,又要有时代的责任,脚踏实地定位在有效、有用的接地气的研究层面,少做、不做无用之功。

一、建材行业经济形势与任务、建材工业是一个原材料工业门类很多的产业,传统门类已多数产能过剩。现在研究建材工业,不是再去用已有的技术装备,去复制和继续增长的问题,而是要研究转向高质量发展,怎样提升功能与应用领域,怎样用最先进的组织方式,最新的技术成果加以创新与组合,使之创造新价值和开辟新应用领域。显然原材料工业崭新时代,不仅使建筑材料功能、使用寿命和绿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扩展功能后跨向其他工业领域,实现跨界发展。进而就传统的建材工业而言,不仅量的增长到了顶峰期,而且其经济的构成极不合理,总体上所有的产业产能过剩都超过30%~40%不说,就产业组织结构来说,中低端企业和产品仍占主体,从产业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多数是属于将要出局与淘汰的,但是鉴于社会就业,鉴于各种不同所有制,鉴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如何靠大企业兼并,如何合理出局,既不能长久等待,也不简单容易,而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

经济组织结构不合理,必然是经济基础不坚实。进而我们把目光转向以新兴建材为主的各种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无论是高端技术掌握的量的有限性,还是拟研发领域的思考与储备的不足;无论是研发顶层缺乏统一布局与谋略,还是从目前研发体制的不顺和能在高端领域能施展本领的领军人物不足;无论是开发新领域和增加应用领域从政策的谋划、制订与合作沟通不够,还是有成长性的能带动一大批产业发展的技术与项目都显得不足等多种不利因素共存。因此建材工业的短板虽在加力解决,但后劲不足,不能在结构调整中充当起顶替传统材料饱和之后新增长的需要。经济转向的新支撑点不坚实,经济优化和升级缺少依靠。

在中国建材行业由水泥新型干法和浮法玻璃两个第二代技术装备创新研发,两大产业实现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并举之时,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主要建材产业已经进入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并举时代,这也标志中国建材工业在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之后迈出的第一步,制造与创造并举揭示了中国创造的时代将在不久的将来来临,是向世界建材工业发出的宣言与挑战。

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大国的同时,要进入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作出世界大国的引领作用。作为建材工业各种产品都占到全世界60%的建材大国来说,创新提升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中国建材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有信心和责任。但行业这么庞大,产业结构又错综复杂,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并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只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失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不贻误,在主要挑战的主要矛盾点上能动作为,我们完全可以达到彼岸。

当前全行业最重要的第一要务是要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如果我们只是跟着一般地喊,不真正理解新的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思维方式不变,发展方式不变,经营方式、商业模式不变,动力不转换,那么稳增长实现不了,结构调整实现不了,绿色低碳也实现不了,不可能改变一个多数处于中低端的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我们要真正理解并弄懂新的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含义,虽仍然在讲发展,但它完全不等同于以往以投资拉动,靠投入和靠消耗资源能源带来的硬投入拉动的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为靠人的智慧与才能,靠人的创新与创造,靠高端的智能手段,挖掘潜能与潜力,靠人的创造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靠高科技和新的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大数据融合创造出更有价值、更有效能、更有效率的社会生产力;新发展理念的意义在于靠创新,对应地是要甩弃和舍去过去曾经起过作用的习惯的传统的发展方式,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突破旧框框、旧习惯、旧格局,用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组合资源利用资源,将智慧融合在一切过程,创造最新价值和最新成果;新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创新统领一切,从发展的思维开始到思路创新,组合资源的方式创新,发展的模式创新,手段与方法创新,组合起系统的新的发展模式,摒弃原有的发展模式,结束粗放的不效率、不经济、不科学的传统的发展模式,对过去的发展方式进行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改造,铸造出全新的新时代的发展新方式。

同样高质量发展,也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它是由“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转折,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看发展的结果好不好,而且要看发展的过程好不好,如果只是为了保证最后要实现的目的,发展过程中不惜经济投入,不惜物质代价,不惜资源、能源,不惜环保生态,去达到某种自己所要的发展目标,也不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自身发展过程遵循了其发展的规律,如果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步调不一致,与社会生态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要求不匹配、不融合、不协调也不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自身发展属于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而且要与上下游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相互效率、共享资源称为高质量,如果你的高质量产品用在低端领域,或你低端产品用在高端领域,由于它们不在一个平行线上就会造成不配套而浪费资源。这种只顾自己,不权衡社会整體发展的做法肯定不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设定的目标高质量,过程手段高质量,效果结果高质量,相关方配合与融合也是高质量。

二、研究建材工业的功能定位

研究建材工业,正确地说是研究建材工业的经济,进一步向深里走,经济研究的范围、对象和领域要定位清楚。建材工业经济是整个建材工业领域的总称,从整个经济系统中又是价值总量、占比与投入产出比、效率与效益的总称。由此研究建材工业的经济要围绕行业结构优劣与合理,研究行业经济构成的合理性,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要围绕发展方式、发展方向的转向,发展定位是否用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组合方式,引导经济发展追求效益最佳、效能最佳;要围绕经济运行动态,跟踪当前大家最关心的、现实的经济运行走势与变化,分析出供需关系、结构矛盾、政策要素、社会原因、组织与管理的因素,指出导向为政府、协会、企业提供现实的指导;要围绕未来发展尤其围绕中国建材工业实现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的战略目标,分析战略制高点及重点发展的领域,为中国建材行业制定计划和规划,为全面实现超越世界建材工业提供导向支撑。

为此要明确四个研究的重点方位,一是具体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标与重点,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点,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目标与重点,主要产业的结构调整的目标与重点,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与问题政策导向。二是具体研究稳增长、增效益与政府政策的关系,与行业引导、治理和自律的关系,與企业自身功能转换、配置组合方式调整及练内功的关系。三是具体研究节能减排进程与社会生态文明进程的关联度与对应度,研究绿色低碳、综合治理与经济政策量化、市场限额、超额交易,为技术进步促进环保生态文明提供导向。四是分析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方式、路径、制度、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改革和体系建设,为行业转向做出导向,为企业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提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三、做好“十四五”规划

树立坚定的指导思想,用新发展理念统领与布局“十四五”建材行业发展,把新发展理念系统贯穿在“十四五”规划中,用新发展理念构筑高质量发展系统,形成全新的发展方式和系统的高质量发展的布局。

一是坚定不移扭住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多个关键问题的重大突破。其中包括结构调整与转型转折的突破;去产能和淘汰落后有重大的突破;高端领域、高端技术与一批重大项目研发与立项有重大的突破;发展新兴产业和补短板,包括应用政策的有重大突破;节能减排、碳排放与生态建设与社会总体要求同步的瓶颈解决有重大的突破;兼并重组运用产权、股权和市场化机制,促进产业布局和格局的重大突破。

二是确立建材行业“十四五”五大目标。

第一,行业科技创新,产业提升目标:在“十三五”部分主要产业进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并开始进入世界领先阵营的基础上,所有产业“十四五”全部启动并推进新一代技术、装备研发创新版,“十四五”末50%以上产业,50%以上产业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达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有三分之一以上产业和企业的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迈进2030年战略目标的第二个台阶。

第二,行业结构调整目标:传统产业不再复制现有技术,传统产业的增长不但要控制而且分别开始下降,传统产业靠提升功能与用途,靠延长产业链和跨界发展;其量只减不增其销售收入不低于8%左右的增长;重点加快新兴建材、高性能复合材料、高端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优质非金属矿物材料等在整个建材工业中的比重每年增加2-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40%;建材服务业和“走出去”加“走进去”发展占比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第三,产品淘汰目标:凡是列进淘汰的落后产能,五年内必须淘汰其中的80%以上,水泥、平板玻璃三年内全部淘汰落后产能,产能利用率大体达到80%以上。

第四,行业经济增长目标:以2019年销售收入5万亿元到5.2万亿元为基数,再有6年的时间每年销售收入增长8%,届时收入达到8万亿元到8.5万亿元,利润总额以2019年3700亿元每年增长8%,做到高质量发展后收入利润增长同步。

第五,将节能减排定位在系统工程统一设计,确立自身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确立处置城市垃圾、污泥、有害废弃物成为净化环境的产业。在标准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标。

“十四五”建材行业总的发展实现四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既要高质量发展又要防止乱发展、乱作为、保证资源能源效率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高质量理念经济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用心处事
经济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