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应然正义”与新时代统一战线探析

2020-06-10茹丽燕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

[摘 要]正义是人类永恒追寻的理想诉求,在何为正义的争论中,“劳动应得”始终拥有一隅之地。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从“劳动异化”的视角切入,在批判西方传统劳动“应得正义”基础上,披露了资本主义虚假的“实然正义”,提出了超越性的“应然正义”。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馬克思的“应然正义”观,并引导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发挥积极作用。新时代解决统一战线建设的新问题,要始终坚持以“应然正义”为价值引领,为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应然正义”理想诉求中的主力军作用探寻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应然正义;新时代统一战线;马克思;理想诉求

[中图分类号]A811;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4-010-05

正义作为人类永恒追寻的理想诉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由于马克思从未正面涉及正义,理论界关于马克思正义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骇人听闻的“塔克—伍德命题”甚至明确提出马克思对极具剥削性的资本主义给予了正义的肯定。可是,当我们从“劳动”入手去审视马克思正义观时,就会发现马克思从“劳动异化”的视角切入,在批判西方传统“应得正义”基础上,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实然正义”,提出了超越性的“应然正义”。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应然正义”观,并引导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发挥积极作用。新时代解决统一战线建设的新问题,要始终坚持以“应然正义”为价值引领,为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应然正义”理想诉求中的主力军作用探寻可行性路径。

一、“应然正义”是马克思超越性的正义追求

正义既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亘古不休的争论焦点。在何为正义的争论中,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应得正义”是起源较早、认同度较高的西方传统主流正义观,其中心在“应得”,即每个人“应得”自己“应得”的份额。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革新,“应得正义”也随之不断发展,人们对“应得”衡量尺度的界定和认知也在不断改变,其大致经历了从“善”到“德性”再到“劳动”的转变过程。“应得”总是在对比中才能实现。“应得正义”的关键问题在于对比中衡量“应得”的标准和尺度何以界定。是基于个人主义的“善”,是基于共同体基础的“德性”,还是基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劳动”?这里我们以基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劳动”标准来说明问题。

事实上,最早用“劳动”来衡量“应得”的是17世纪的西方学者洛克。但其本意并非为了更好地实现“正义”,而是在肯定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所有权合法性的前提下,以“劳动”为尺度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正义性”进行论证。“应得正义”在“劳动”的掩盖下与权利原则紧密相连,为资本主义剥削披上了神秘的面纱。18世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尤其是亚当·斯密提出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进一步将“劳动应得”提升至新的高度。如此,劳动的创造物就应完全为劳动者所占有。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理应占有私有财产参与劳动贡献环节的全部所得,无产阶级理应占有扣除资本家私人占有贡献外的其他所得,这是完全正义的。

然而,当马克思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活状态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借助劳动生产的物质财富越多,自己就越贫穷的社会现实。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1  ]90,并进一步以“劳动”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探究,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不是人的本质存在,反而成为反对人的存在。这就必然导致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以及人的类本质相异化,最终必然导致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马克思在批判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的本质,与此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倡导“正义”的表面性和虚假性,并指出这种虚假的“正义”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条件下对现实“非正义”事实的调节和弥补,是补救性“实然正义”。

想要实现真正的正义,就必须将劳动回归人的本身,进而消除异化。而消除异化的关键在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除,建立新型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应得正义”在“劳动”的掩盖下与权利原则紧密相连。而在消除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作为人的本质而存在,每个人各尽所能,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应得”的尺度和标准不再是外在于人的“他物”,而是内在于人的“需求”,对“正义”的倡导不再是为了掩盖“非正义”的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正义”同人的彻底解放及需求原则紧密相连,此时的“正义”是消除了异化的超越性的“应然正义”,是实质的正义,是马克思超越性的正义追求。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建设要以“应然正义”为价值引领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应然正义”观,引导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发挥积极作用。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统一战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2  ]。

新时代,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想要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  [3  ]。此时,作为汇聚党内外千军万马,汇聚人才智力,为社会发展减阻力、加助力、集合力的重大法宝之新时代统一战线定当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4  ]562建立并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汇聚万千磅礴之力,齐心共襄中华伟业,是当前统战工作的重点。

然而,伴随统战对象越来越多的数量、越来越高的层次、越来越强的流动性及越来越杂的交叉性,新时代统一战线成员差异性增强,整体稳定性变弱,时代向统战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4 ]556想要解决人的问题先要知道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我们看到,无论是人还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统一战线都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如此,统一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就是极具引领力的共同体价值认同。马克思认为“应然正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强调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指出“真实的自由和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  [ 5  ]582。超越性的“应然正义”与共产主义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所要实现的都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可以说实现“应然正义”是党和人民最高的共同价值认同,也是最高的理想诉求,理所当然的应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价值认同和理想诉求。

“应然正义”是新时代统一战线高效发挥优势的催化剂。新时代统一战线在“应然正义”的价值引领下,催生了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归属感、集体认同感,增强了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了统一战线的向心力、凝聚力。每个社会成员更愿意融入和扎根在为同一目标而不断努力的新时代统一战线中,进而利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发挥团结合作功能。每个社会成员为了“应然正义”的实现,也會最大限度地缩减与不同利益个体的之间的冲突,为“大我”舍“小我”,利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发挥利益整合功能。除此之外,“应然正义”还促使新时代统一战线聚合力增强,每个拥有共同价值认同和理想诉求的社会成员“化多为一”,齐心协力,有利于实现新时代统一战线聚集力量、汇聚人心的功效。

三、“应然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磅礴之力

马克思认为“应然正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状况远不符合“应然正义”产生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中“实然正义”向“应然正义”迈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坎坷,这就要求新时代统一战线在“应然正义”的引领下披荆斩棘,为未来“应然正义”的实现创造条件。

事实上,统一战线自产生以来,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党的目标不懈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据中国革命的需要,基于对不同阶级的分析,创建了工农联盟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革命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抗战结束后,中国社会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统一战线成为“依靠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  [6  ]185,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期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统一战线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范围逐步扩大,加入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爱国者,为推动发展、稳定社会、促进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统一战线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新时代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政治生产力可以及时通过社会问题发现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稀缺性政治产品,从而为政治生产活动寻找合理起点,确立生产机制,为科学决策助力,推动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经济方面,新时代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物质生产力是通过社会各界、各领域的精英荟萃来实现,如优秀民营企业家、活跃的归国留学生等,他们汇集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广袤的空间里,“化多为一”,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思想方面,统一战线重要能力之一是思想生产力,思想生产力作为一种政治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方针政策、核心价值等的认同度上,通过开展统战工作实现求同存异,增强认同度,实现力量汇聚,实现各社会成员的大团结;社会方面,统一战线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能力,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政策、文化、思想、人口、民族、宗教、阶层、城乡、迁徙等都表现出多元化,这就为社会组织能力的发挥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统一战线所具有的聚合力有效提升了其社会组织能力,为“应然正义”环境的创造添砖加瓦。

总之,“应然正义”的实现不是单枪匹马所能成就的,“应然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磅礴之力,新时代统一战线为创造“应然正义”实现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成为创造“应然正义”实现条件队伍中的主力军。

四、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应然正义”实现的可行性措施

厘清了新时代统一战线与“应然正义”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探寻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应然正义”实现的可行性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导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实现各项功能的首要前提和政治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7  ]这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答案。“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8  ]新时代统战工作首要的基本任务是积极强化政治引导,提升统战成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最终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8  ]。“大统战”  格局下的统战工作必须要积极引导成员深刻学习领会进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从理论到觉悟再到行动的自觉转化。在思想政治、行为目标上始终保持与党的一致性,有效保证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目标,始终着眼于未来“应然正义”的理想诉求。

(二)建立健全机制,提升制度化水平

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提升制度化水平是新时代向统一战线提出的挑战,也是统战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方向。自有统一战线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召开了数十次相关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是我们开展统战工作以来的第一部关于统战工作的党内法规,是我们在建立健全机制,提升程序化、制度化、理论化水平上迈出的一大步,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日后统战工作奠定了长期而稳定的全局性基础。在此基础上,新时代统战工作将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应然正义”的价值引领下,更加深刻地阐释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特点。针对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特征,将统战工作的基本方针更加具体化,不断明确党外队伍的组建要求,不断细化统战各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关 条例,为有效发挥统战功能提供准绳,确保各统战部门的各项职能在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中有效发挥。

(三)提升服务水平,搭建服务平台

新时代统一战线是人才会聚之地,要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之家”的优势,调动统战对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性,彻底杜绝“月主席、季常委、年委员”的现象。新时代统战干部要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深入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各民族、宗教人士中,深入到非公有制经济、港澳台人士中,加深了解,增进情感,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重点解决统战对象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职能发挥做好情感储备,逐步扩大协商民主的群众基础。要始终秉持“有事好商量”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理念,落实好“多商量”  “真商量”,才能更有利于倾听民声、了解民心、关注民生,真正做到知情明政。要在保证人民政协始终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2 ]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台联、侨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基本职能,精准搭建基层协商民主平台,健全基层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协商“传声筒”作用,优化民主协商“连心桥”效能,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功能的实现提供体制保障。

(四)提升统战能力,加强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统战部门及干部面对新情况、新要求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其一,要坚定政治立场,提升党性在任何时候都是统战干部首要的工作。统战干部要更加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应然正义”价值引领的主动性,争做政治素质培养的排头兵,严守党的纪律, 遵守党的章程。其二,提升新时代统战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明确第一责任人,重视第一负责人带头部署在开展统战工作中的重要性,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其三,提升业务能力。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局面要求各级统战干部在遵守相关条例基础上,拓宽学习面,加深透彻度,提高创新意识,精进业务能力,做到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吃透理论,把握实情,扮演好统战工作中的多面高手角色。

(五)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培训主阵地作用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人才培训主阵地,在充分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优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统战工作纳入“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既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能。其一,保证学时,全国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要在遵守相关条例基础上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办齐主体班次、委托班次,保证学时和学制满足培训基本要求;其二,优化教学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将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统战工作的相关论述、核心思想、重要指示、政策方针、决策部署等作为学习的关键,将提升以实现“应然正义”为引领价值和理想诉求的坚定性、自觉性作为学习的核心,辅助以传统文化普及、民主协商能力提升等为内容的培训;其三,创新教学模式,既定教学内容能否有效转化为统战能力,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避免单一化线下理论教学,将网络教学、实践调研、历史还原、实战训练、虚拟模拟等方式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其四,完善考核机制,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要切实发挥好考核在督促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制定与教学内容及培训对象匹配的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执行并充分利用考核结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 [N].人民日报,2015-02-13(1).

[8]鞏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1).

责任编辑:董瑞军

收稿日期:2020-10-15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自媒体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研究”(2019B482);太原工业学院思政专项重点项目“‘使然正义向‘应然正义的转化”(2019RWZX05)。

作者简介:茹丽燕(1986—),女,山西临汾人,太原工业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的“形式指引”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广元有条马克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