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几点思考

2020-06-10何素君

兰台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档案馆辽宁工业

作者简介:何素君,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馆长(主任)。

如何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努力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结合辽宁省档案馆工作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要坚持“三个必须”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推动档案“思想库”建设的基本遵循和根本保证。近年来,我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穿档案“思想库”建设的一条红线和主线,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实际,瞄准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规划、思考、创意,及时为领导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档案资政功能得到明显增强。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脱贫攻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新部署新要求。我馆编写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辽宁国有企业改革讲话(摘要)》《辽宁省1954年至2013年历次机构改革文件汇编》《辽宁省精准扶贫工作文件汇编》等等,在“一带一路”、机构改革、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档案的资政作用。

2.必须坚持有效供给。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要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就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紧扣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201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档案馆首次在媒体公布馆藏五四运动、辽沈战役支前档案288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览”提供档案700余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迅速行动,及时编写了《110年前东北鼠疫发生及防疫情况简介》《解放初期东北地区鼠疫流行及防控简介》《辽宁抗击非典大事记》,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和有关疫情防控职能部门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此外,近两年来,我馆深入开发馆藏清代档案资源,推进档案文化与辽宁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助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如设计“寻路清帝东巡”游戏小程序、“清帝东巡”文创产品开发、“行宫特色民宿”等系列文化创意方案。2020年春节还推出了“满清文化特色台历”和满族民俗特色的新年祝福“福袋”,通过档案历史文化元素的植入,提升我省旅游文化层次。

3.必须坚持协作融合。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档案资政编研要实现新作为,必须积极扩大并提升档案文化产品的质量,必须增强协作意识,有效整合资源。如2019年我馆与央广之声合作举行《辉煌的路·辽宁篇》直播活动,细数辽宁工业辉煌历程,与沈阳广播电视台《直播生活》合作录制“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之“十一好去处”专题片,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平台,加强协作融合,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传播红色基因,实现了宣传效果最大化。

二、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要把握“三个坚持”

1.坚持质量引领。建设档案“思想库”,在把握时代脉搏和国家发展大势的大背景下,要牢牢抓住内容创新这个根本。如辽宁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挂牌成立后,省档案馆就发展工业文化、推动工业档案文献开发利用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与省工信厅共同开展我省国家工业遗产申报工作。有三家单位成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单位。二是组织召开辽宁工业产业战略研究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研讨会。三是参与国家工业旅游联盟相关工作,“辽宁重工之旅”入选全国十条工业旅游特色线路。省档案馆成为全国工业旅游联盟十三家发起人单位之一,为全国工业旅游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是开展工业文化理论研究,完成省科协智库项目《辽宁工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这是档案部门首次参与智库项目A类课题,形成了八万余字的课题报告,顺利通过结项答辩。

2.坚持服务阵地。服务阵地建设,是档案“思想库”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近两年来,我馆从档案文化阵地建设入手,积极服务党风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历史课堂三大文化教育阵地,效果日渐显现。2019年7月,为配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省档案局联合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辽沈战役暨辽宁解放档案文献展览》。许多单位把展览作为“党员活动日”的生动课堂。累计接待参观团体200余个、参观者近万余人次。该展览受到中央第7巡回督导组、省委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各界观众纷纷感谢这个展览。前不久,该展览被辽宁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确定为全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

此外,浑南区31所中小学校的30000多名学生于每周三、周四和周五分期分批到档案馆参观展览、听取讲座。还与周边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设历史课堂、爱乡课程,使社会教育职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近两年来,组织实施了《抗战知识进课堂》软件开发;举办中小学生工业文化主题绘画作品展;开展“跟着档案学党史——中小学思政课系列主题活动”。目前,已接待中小学生近8000多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省档案馆积极加强线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联合开展了“抗疫情——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线上主题书画征集活动,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一线的医护人员传递爱与祝福。“学习强国”也以《童心战“疫” 以笔传情》为题进行发布。学雷锋纪念日,推出了“传承雷锋精神 不负时代重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线上课堂”,举办了六期《辽沈战役暨辽宁解放档案文献线上展览》。

3.坚持多维发展。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馆积极创新载体,讲好红色档案故事。一是实施红色档案记忆工程。2019年,我馆启动了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退役老兵口述档案的采集、征集工作,形成了包括2篇笔录、30张照片、120分钟视频口述档案材料。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面向社会各界发布征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公告,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已在线接收辽宁援鄂援襄医疗队纸质、音像、实物档案千件以上。二是积极参与国家档案局举办的“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檔案短视频征集活动,《抗日英雄杨靖宇档案》被评为“最震撼网民的镇馆之宝”。

近年来,省档案馆借助新媒体,充分利用辽宁档案信息网、“辽宁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和辽宁档案文化资源“APP服务”项目,打造指尖档案宣传、教育、服务新阵地,如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发表“红色辽宁”“文化繁荣”等方面文章50余篇。

除档案文化的宣传外,省档案馆还加大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近些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辽宁电台、“辽宁日报”等主流媒体对省档案馆社会教育活动进行深入报道达30余次。

三、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要有料、有人

1.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机制。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懂档案研究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机构改革后,各级领导职数减少,干部职级上升空间受到限制。领导班子积极引导大家,支持改革、适应改革。整合业务力量,成立满语、东北近现代史研究小组等,请专家讲课,鼓励大家立足本职,挖掘馆藏,,尽快既当好保管员又做好档案研究员。东北近现代史研究小组70多人,在分管领导同时也是研究专家的带领下,将研究对象聚焦中共满洲省委史,小组定期活动,一起研究交流,已形成48篇优秀研究成果。领导班子对每年课题立项、申报、研究全程指导,每个班子成员拿出相当精力带领分管部门做课题、搞研究。干部职工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同时在馆里展出,年终给予适当奖励,营造良好研究氛围。

2.着力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切实把人才真正用起来。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工作的根基是人才,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20字好干部标准,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件,在职务晋升、岗位任用、业务培训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尤其对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主动到艰苦环境工作的同志高看一眼,对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同志给予充分肯定。如近年来,省档案馆在干部使用中,不唯资历论,从工作实际出发,大胆让业务上有专长的副处长主持工作,让大家心无旁骛钻研业务,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料”要丰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档案库”要变成“思想库”,除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员,更要档案齐全、库存丰富。省档案馆馆藏数量很大,档案、资料、志书总和近200万卷、册,但是种类不是很丰富,有些内容也不是很齐全。所以,在正常接收基础上,近期下大气力有目标有重点做一些有价值档案的征集、口述档案的采集等。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第一时间以多种方式收集相關档案,取得显著效果。

猜你喜欢

档案馆辽宁工业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读辽宁 爱辽宁
人生哲理等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when与while档案馆
辽宁出版集团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工业技术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