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疼痛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06-10杨璐李明波游先容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评估疼痛满意度

杨璐, 李明波, 游先容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是身体对外界不利刺激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被称之为“第五生命体征”,疼痛导致的负面影响不仅表现在生理层面,更多会体现在心理层面[1]。疼痛管理利用神经、认知和行为改变来缓解疼痛对个体生理、心理层面带来的不利影响,疼痛管理不仅局限于手术前后,也体现在院外慢性疼痛的管理中[2-3]。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会因为神经根压迫而出现腰及下肢疼痛,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疼痛管理是改善LDH 患者主观感受的关键手段。本研究拟观察疼痛管理在保守治疗的LDH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LDH 疼痛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诊治的LDH 患者100 例,其中男性58 例,女性42 例,年龄44 ~79 岁,平均(55.2±7.4)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每组各5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进行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传统中药内服、针刺、艾灸、推拿、熏蒸、拔罐、牵引及中医综合疗法等,并均可根据病情选择镇痛药物。对照组除基本治疗和常规护理未予特殊疼痛管理。管理组采取综合疼痛管理模式,内容包括:①疼痛教育。由本科室经过专门疼痛管理培训的护士进行宣教,讲解疼痛的定义、原因、危害,建立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知,指导患者自评疼痛分级并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并指导如何缓解疼痛和镇痛药的合理使用。②疼痛评估。采取疼痛VAS评分进行疼痛自评,并合理指导其进行分级描述,增强患者控制疼痛的信心。③多模式镇痛。结合音乐疗法、物理按摩、热敷或冰敷、心理疗法(想象疗法)等方式进行疼痛管理,疼痛轻微时听舒缓或催眠音乐,也可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听边唱甚至配合手脚动作;用想象疗法缓解疼痛,主要通过转移注意力,比如看电视、讲故事、营造欢乐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或朋友交谈等;疼痛较为剧烈时则采用热敷或冰块冰敷;物理按摩也是疼痛控制的有效方法,在必要时对特定穴位进行按摩以缓解疼痛。④暗示疗法。即在患者疼痛时,医生给予安慰剂或安慰性处理意见,将患者纳入微信群里进行互相沟通和鼓励。干预3 个月后评估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分 分别采用疼痛VAS 评分和简化McGill 疼痛量表(SF-MPQ)进行评估。SF-MPQ 是在MPQ 基础上形成的简化版,采用11 个疼痛描述词和VAS 评估,其耗时短,能和MPQ 一样达到疼痛评估的目的,其中文版Cronbach α 系数为0.66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敏感度[4]。SF-MPQ 包括疼痛分级指数、视觉疼痛评分、现有疼痛强度3 个维度,总分60 分,得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重。

1.3.2 对疼痛控制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 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5]中的“对控制/减轻疼痛方法的满意度”和“对疼痛教育的满意度”2 个分量表进行评估,分别包含7 个和5 个问题,采用数字评分法(0~10 分)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3.3 疗效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17 版)[6]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即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日常工作)、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和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3 个等级,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 录入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均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VAS 评分及SF-MP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VAS 评分和SF-MPQ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管理组VAS 评分分别为(4.3±1.7)和(3.5±1.5)分,SF-MPQ 评分分别为(33.2±7.6)和(27.6±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方法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和管理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方法的满意度分别是(31.2±7.2)和(37.3±7.7)分,对疼痛教育的满意度分别是(22.9±6.1)和(31.8±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理组高于对照组(P<0.01),各子问题的评分比较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VAS 评分及SF-MPQ 评分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VAS 评分及SF-MPQ 评分比较(±s,分)

疼痛评分 对照组 管理组 t 值 P 值VAS干预前 6.5±2.2 6.6±2.0 0.24 0.81干预后4.3±1.7 3.5±1.5 2.500.01 t 值 5.60 8.77 - -P 值 <0.01 <0.01 - -SF-MPQ干预前 44.5±9.4 44.9±9.1 0.22 0.83干预后33.2±7.6 V27.6±8.0 5.59<0.01 t 值 6.61 10.10 - -P 值 <0.01 <0.01 - -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和管理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等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疼痛管理是通过疼痛教育和疼痛处置等方法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传统观点认为疼痛是可以忍耐的,镇痛药物可能存在成瘾性及不良反应[7]。近年来国内医院逐渐开始重视疼痛管理,提倡“无痛”检查/治疗,尽管所谓的“无痛”处置并非完全无痛,但可以尽可能缓解疼痛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LDH 病程长,反复发作,疼痛剧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疼痛管理对缓解LDH 患者疼痛、维持身心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8]。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综合疼痛管理包括疼痛教育、疼痛评估、镇痛方法等。疼痛教育是通过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学习减轻疼痛的方法(包括止痛药的选择、安全性、毒副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疼痛不能强隐忍,必要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等),甚至争取家庭和朋友的支持[9]。本研究中,我们对患者及家属采取合理的疼痛教育,增加患者和家属对疼痛的认识,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疼痛控制,使患者对疼痛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也能掌握更多缓解疼痛的院外处理方法,有利于长期院外疼痛控制。疼痛评估通常采用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估量表等,本研究分别采用VAS 评分和SFMPQ 进行疼痛评估,并比较干预前后评分差异发现,尽管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VAS 和SF-MPQ 评分)均有所减轻,但综合疼痛管理组降低更明显,说明除了有效的LDH 治疗措施带来的疗效以外,疼痛管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症状。综合疼痛管理还将重心放在缓解疼痛的各种方法上,在药物镇痛和手法镇痛(按摩、针灸等)基础上结合心理疗法(舒缓音乐、心理暗示等)、物理疗法(热敷或冰敷)等多模式镇痛,能提高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治疗效果上及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方法评分上管理组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92.0%。

表2 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方法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s,分)

表2 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方法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s,分)

满意度 对照组 管理组 t 值 P 值对控制/缓解疼痛方法的满意度总评分 31.2±7.2 37.3±7.7 4.09 <0.01对疼痛的减轻 4.8±1.0 5.3±1.1 2.38 0.02护士对疼痛的护理 4.9±1.2 5.5±1.0 2.72 0.01对疼痛患者的关注程度 4.0±1.1 5.1±1.1 5.00 <0.01医生对疼痛的处理 5.1±0.9 6.2±1.0 5.78 <0.01寻求帮助时护士响应的快慢 3.4±1.1 4.1±0.9 3.48 <0.01为缓解患者疼痛,朋友或家人得到的鼓励 4.2±0.9 5.4±0.8 7.05 <0.01对疼痛所得到的照料 4.8±1.0 5.7±1.3 3.88 <0.01对疼痛教育的满意度总评分 22.9±6.1 31.8±5.9 7.42 <0.01止痛药控制疼痛的教育 5.0±1.3 6.3±1.0 5.60 <0.01非止痛药控制疼痛的教育 4.8±1.0 6.8±0.9 10.51 <0.01止痛药控制疼痛副作用的教育 4.3±0.9 6.1±1.1 8.96 <0.01疼痛无缓解时告知医护人员的重要性教育 4.6±1.2 6.6±1.2 8.33 <0.01患者、家人或朋友得到关于疼痛和控制疼痛的全部教育 4.2±0.8 6.0±1.0 9.94 <0.01

综上所述,综合疼痛管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维持患者身心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评估疼痛满意度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疼痛不简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