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煤柱工作面沿空巷掘进支护优化设计

2020-06-10宋时轮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巷煤柱锚索

宋时轮

(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7105)

综采工作面无煤柱沿空巷在掘进过程中,主要技术难题是对围岩进行有效控制。由于无煤柱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需对沿空巷进行切顶卸压,破坏沿空巷顶板连续承载梁,降低顶板稳定性,同时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对沿空巷帮部围岩产生破坏作用,采用传统巷道锚杆(索)支护无法满足巷道支护需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本文以司马矿1218 无煤柱工作面沿空巷为例,对巷道初步支护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1 概述

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1218 轨道巷位于井田二采区,巷道北侧依次为二采区集中回风巷、二采区集中轨道巷、二采区集中胶带巷及二采区集中猴车巷,南侧为1218 工作面未采区,西侧为1206 瓦排巷,东侧为1218 运巷。

为了提高工作面煤柱回采率,1218 工作面采用无煤柱回采工艺。其中1218 轨道巷为沿空巷,设计长度1700m,巷道设计断面规格为宽×高=5.5×3.5m。施工巷道沿3#煤层底板掘进,掘进煤层厚度为5.95m,留顶煤厚度为2.5m。二叠系3#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异较小,煤层结构较简单。直接顶为1.7m 的砂质泥岩,基本顶为5.44m 的细砂岩,直接底为0.45m 的泥岩,基本接底为3.75m 的细砂岩和砂质泥岩。

2 巷道原支护设计及问题分析

2.1 巷道原支护设计

2.1.1 顶板支护

(1)原支护设计顶板采用锚杆、锚索支护。顶板采用MSGLW335/20×2000 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屈服强度为240MPa,锚杆采用加长锚固形式,每根锚杆采用一支MS(CKb+Z)23/35 锚固剂以及一支MSZ23/60 锚固剂进行锚固。

(2) 顶 板 每 排 布 置7 根 锚 杆, 排 距 为900mm,间距850mm,靠近巷帮的顶角锚杆安设角度为与垂线成10°角(朝向巷外),中部5 根锚杆与顶板垂直。锚杆外露端安装一块M 型钢带,钢带规格为长×宽=0.45×0.15m。

(3)顶板锚索采用SKL18.9-1/1860-5300mm预应力钢绞线,锚索抗拉强度为1410MPa,延伸率为4.7%,锚索垂直顶板布置,锚索间排 距 为1600mm×1800mm, 锚 索 配 套 使 用300mm×300mm×16mm 的拱形钢托盘。

2.1.2 巷帮支护

(1)巷帮采用锚杆及双向拉伸式塑料网联合支护,锚杆采用MSGLW335/20×1800 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巷帮共计施工三排护帮,锚杆排距为1000mm,间距为900mm,锚杆外露端安装一块长度及宽度均为200mm 托板。

(2)双向拉伸式塑料网网格为40×40mm,网片3000mm×1100mmm,采用搭接方式,使用16#铅丝双丝双扣,隔孔相连,扭结不少于3 圈,搭接长度为100~200mm。

2.2 问题分析

(1)由于1218 轨道为沿空巷,在以往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沿空巷顶板受工作面回采压力大,在工作面超前应力区顶板受压最大,支护设计中顶板锚杆、锚索屈服强度低,在应力作用下锚杆折断、变形等失效现象严重。

(2)由于1218 工作面在无煤柱回采过程中,需对沿空巷进行松动爆破切顶卸压施工,切顶施工后破坏了原巷道顶板围岩稳定性,造成巷道顶板承载能力降低,当工作面回采时很容易在切顶缝处形成卸压区,导致顶板出现破碎现象,而原支护设计未对切顶处顶板进行加强支护。

(3)1218 工作面回采后,1218 轨道巷位于采空后的区段将采用挡矸装置、冒落岩体进行支撑,支护强度低,且采空区残余应力向1219 工作面方向传递,导致巷道位于1219工作面侧巷帮受压加大,巷帮出现横向剪切破坏,而原支护设计中巷帮仅采用单锚杆支护,无法控制巷帮片帮、变形现象。

3 巷道围岩支护设计优化

为了提高1218 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巷围岩稳定性,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决定对巷道原支护设计进行优化。

3.1 顶板支护优化设计

3.1.1 锚杆支护优化

(1)为了提高锚杆支护屈服强度,优化后顶板锚杆采用长度为2.5m、直径为22mm 左旋无纵筋螺纹让压锚杆,锚杆屈服强度为520MPa,锚杆采用加长锚固方式,每根锚杆配套两支MS(CKb+Z)23/35 锚固剂以及一支MSZ23/60 锚固剂进行锚固,锚固力不低于210kN。

(2)为了防止顶板产生蠕动变形,锚杆锚固端安装12-13TB 型单泡让压管,最大让压距离为0.4m。为了减少顶板锚杆支护数量以及降低钻孔扰动破坏,优化后巷道顶板每排布置6 根锚杆,锚杆排距为1.2m,间距为1.0m。如图1 所示。

(3)由于原顶板锚杆支护属于点性支护方式,为了提高顶板支护断面,决定顶板同一排锚杆外露端安装一根长度为4.8m、宽度为0.28m“W”型钢带。

图1 1218 轨道巷优化后支护断面示意图

3.1.2 锚索支护优化

(1)为了提高切顶侧巷道顶板稳定性,对巷道顶板施工走向锚索加强支护。锚索采用规格为SKL21.8-1/1860-9300mm 大变形恒阻锚索,锚索抗拉强度为2100MPa,延伸率为8.4%。位于1218 工作面侧顶板锚索间距×排距=1.3×1.8m,第一根锚索距切顶线间距为0.5m。锚索施工后,走向相邻两根锚索安装一根长度为2.0m、宽度为0.18m 槽钢,两排槽钢迈步式布置。如图2 所示。

(2)位于1219 工作面侧顶板锚索间距×排距=1.3×2.0m,横向两根锚索安装一根双钢筋托梁,规格为SB-Φ16-1500-220mm。巷道掘进过程中,回采侧两根锚索与煤柱侧两根锚索交替施工。

3.2 巷帮支护优化设计

(1)优化后巷帮锚杆采用长度为2.0m、直径为20mm玻璃钢锚杆,巷帮共计布置三排,并采用“五花”布置方式。锚杆间排距为1.2m,第一排距顶板间距为0.5m。如图2 所示。

(2)为了防止1218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回采压力影响造成1219 工作面侧巷帮出现片帮、位移等现象,决定对1219 工作面侧巷帮锚杆安装迈步式梯形梁。梯形梁主要由聚氨酯材料制成,该化学材料具有韧性大、重量轻等优点。梯形梁长度为1.5m,宽度为0.5m,在梯形梁与锚杆之间采用玻璃钢托板预紧。

图2 1218 轨道巷顶板、巷帮支护平面示意图

4 结束语

目前工作面已经回采420m,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通过对沿空巷围岩变形情况观察发现:

(1)1218 轨道巷支护优化后,提高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在工作面前方30m 范围内巷道围岩受压变形现象严重,顶板最大下沉量为0.24m,两帮移近量为0.31m,但未出现顶板破碎及锚杆(索)失效现象。

(2)在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超前应力区巷道围岩相对稳定,位于切顶线附近顶板下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最大下沉量为0.12m,位于1219 工作面侧巷帮未出现片帮、大变形现象。

(3)1218 轨道巷支护优化后,为后期无煤柱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奠定了基础,减少了后期巷道二次维护成本费用。

猜你喜欢

空巷煤柱锚索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综放工作面过不同层位空巷围岩变形破坏与控制技术研究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厚煤层预采顶分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研究
空巷影响下的煤柱综放面围岩活动规律模拟分析
辛置煤矿2-104综放工作面合理留设煤柱尺寸研究
倦雨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