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井构造异常区小煤柱巷道支护优化研究

2020-06-10贾海宾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煤柱锚索锚杆

张 斌 王 冲 贾海宾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菏泽 274918)

在我国东部矿区,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生产条件日益复杂[1]。为满足回采工作面生产需要,回采巷道需穿过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异常区,加之巷道小煤柱掘进,应力分布复杂,围岩自稳能力差,造成巷道易变形、支护困难、后期开帮卧底工作量大等问题[2-3],大大增加了矿井开采难度,影响矿井正常生产,降低了矿井的效率和效益,同时矿井安全生产受到威胁[4]。因此开展深井异常区小煤柱巷道支护优化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及工程价值。

1 概况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新巨龙公司开采水平现已延深至-980m,地面标高为+43.6m,最大开采深度已超千米,具有埋深大、表土层厚、断层构造发育等特点。回采巷道受断层构造应力影响较大,巷道断面大,回采动压显现强烈。

2305S 工作面位于二采区,东接2306S 工作面,南临毕垓南断层,西为2304S 面采空区,北临二采准备、开拓巷道。新巨龙矿主采3#煤层,厚9m 左右,平均埋深-985m,倾角在0~11°之间,3#煤f(坚固性系数)=1~2。直接底为均厚10.25m 的砂质泥岩,f=3~5;直接顶为均厚14.25m 的粉砂岩,f=5~6。矿井采用小煤柱护巷施工工艺,2305S 工作面沿空侧煤柱设计宽度为4.5m。由于巷道受侧向压力、掘进扰动、断层构造产生的应力,顶板及小煤柱侧围岩破碎,巷道支护难度加大。

2 原支护方案及效果分析

2.1 原支护方案

(1)顶板支护

锚杆为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型号为MSGLW600, 在 顶 板 打 设6 根, 配 合 眼 距900mm 的6 眼W 钢带。锚杆规格:Φ25mm,长2500mm,间排距900×1000mm。杆锚锚固力应大于150kN。

锚索采用6300~10300mm 的高预应力钢绞线,Φ21.8mm,锚固方式为加长锚,顶板每排4 根,间排距1200×2000mm。锚索预紧力不小于200kN。

(2)帮部支护

帮部锚杆规格、材质与顶板一致,Φ25mm,长度2500m,帮部设置5 根,上部配3 眼T 型钢带,下部配2 眼T 型钢带,锚杆间排距为900×1000mm。

锚索材质为高预应力钢绞线,Φ21.8mm,帮部每排设3 根,间距1300/1600mm,排距2000mm。实体帮上部及中间眼位锚索长度8300mm,下部眼位锚索长度4300mm;小煤柱帮上部眼位锚索长度8300mm,中间及下部眼位锚索长度4300mm。

原方案支护如图1 所示。

图1 原方案顶板及两帮支护剖面图

2.2 原方案支护效果分析

原支护方案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参照2303S 工作面及2304S 工作面小煤柱支护方案。由于二采区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在开采2304S 工作面时,2304S 上平巷矿压显现强烈,最大变形超1m,在开采期间,对上巷顶板及两帮重新补打锚索梁加强支护方才满足回采需要。2305S 上平巷采用原方案施工,30d 后小煤柱侧顶板变形达201mm,且仍有变大趋势。顶板及实体帮侧多根锚杆、锚索断裂,且有轻微震顶现象。因此需对2305S 上平巷进行优化支护,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巷道围岩稳定。

3 支护方案优化及效果分析

3.1 优化支护方案

针对2305S 回采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一种联合支护方案,即“顶板全锚索支护+U 型锚索梁加强支护+注浆加固”的支护优化方案。支护如图2 所示。

(1)顶板支护

在原方案的支护基础上,将顶板锚杆更改为长度3800mm 的中空注浆锚索,锚索型号SKZ22-1/1770,间排距为900×1000mm;将顶板锚索更改为4200mm U 型锚索梁,间距为2000mm(U29 型锚索梁,一梁三索,眼距1800mm),U 型锚索梁所用注浆锚索长度为6300 ~10300mm。

(2)帮部支护

在原方案的支护基础上,将帮部中间眼位锚杆更改为长度3800mm 的中空注浆锚索,锚索型号SKZ22-1/1770,帮部钢带更改为2 片3 眼T 型钢带,形成帮部封闭支护;将帮部锚索更改为长度2600mm U 型锚索梁(U29 型锚索梁,一梁二索,眼距2000mm),实体帮U 型锚索梁所用注浆锚索长度为8300mm,小煤柱侧U 型锚索梁所用注浆锚索长度为上部8300mm、下部3800mm。

图2 优化方案顶板及两帮支护剖面图

3.2 数值模拟分析

(1)建立计算模型

为对比分析支护优化前后巷道围岩变形及受力特征,运用FLAC3D进行模拟研究,建立长×宽×高=120m×100m×80m 的模型。模型的约束为:底部采用固定约束,两侧面采用水平约束。弹塑性极限为Mohr-Coulomb 准则[5]。根据新巨龙矿井实测地应力情况,模型垂直应力取值为20MPa。建立模型如图3 所示,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 所示。

图3 计算模型

表1 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

(2)模拟结果分析

图4 不同方案最大主应力和竖向位移分布云图

由图4(a)最大主应力分布图对比分析,两方案最大主应力均分布在巷道实体帮,且优化方案最大主应力小于原方案最大主应力,优化方案最大主应力左帮向围岩深部发展。说明优化方案可优化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围岩应力向稳定性更好的深部传递,充分调动了深部围岩的承载力保证巷道稳定。由图4(b)两方案的竖向位移图可知,巷道最大竖向位移位于巷道顶板,但不沿巷中对称分布,而是靠近采空区一侧稍大些,优化方案最大竖向位移为78.3mm,原方案竖向位移为235mm。可得出新方案可加强巷道整体围岩强度,尤其对小煤柱侧围岩有较好的加固作用,有利于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3.3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对小煤柱巷道2305S 上平巷进行变形监测分析,2305S 上平巷顶底板最大位移98mm,两帮最大位移126mm。当监测位置距离迎头超过60m后,监测位置巷道变形趋于稳定。与原方案对比,巷道顶底板位移减小了103mm,两帮位移减小了124mm,支护效果较好,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面开采前的开帮、卧底工作量。

4 结论

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得出“顶板全锚索支护+U 型锚索梁加强支护+注浆加固”的支护优化方案可显著降低巷道的变形量,尤其是巷道小煤柱侧的变形量,极大降低回采期间巷道的安全隐患,对工作面生产、矿井接续安排等均产生较为有益的效果。

猜你喜欢

煤柱锚索锚杆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桩结构单元的锚杆支护数值计算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厚煤层预采顶分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研究
辛置煤矿2-104综放工作面合理留设煤柱尺寸研究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