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初报

2020-06-10刘鹏黄慧邓东泓胡绍平李光运张壹萱温土根黄晓凤黄文晖

四川动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鸟兽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刘鹏, 黄慧, 邓东泓, 胡绍平, 李光运, 张壹萱, 温土根, 黄晓凤*, 黄文晖*

(1.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330032; 2. 信丰县林业局,江西信丰341600; 3. 金盆山林场,江西信丰361001)

生物多样性可以为提供人类所需的物质资源和功能服务,包括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等,同时又是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朱淑怡等,2017)。构建系统的监测体系、开展长期的野外监测,是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马克平,201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关键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为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避难所(施小刚等,2017)。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对保护和研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及掌握保护对象情况,制定保护对象的保护措施及分析其变化趋势,为科学开展研究内容和方向提供基础资料(孙少杰,李冰,2010)。

近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已发展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的重要常规监测技术,在野生动物监测和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编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O’Connelletal.,2010;肖治术等,2014;Niedballaetal.,2015;肖治术,2016)。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发展(Lietal.,2010),已应用到保护地管理与保护评价(Lietal.,2012)、野生动物生态研究(章书声等,2012;Jiangetal.,2015;Qietal.,2015)、野生动物行为研究(赵玉泽等,2013;李峰,蒋志刚,2014)、物种多样性调查(宋大昭等,2014;肖治术等,2014;郭克疾等,2016)等领域。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没有红外相机监测地栖性鸟兽的相关报道。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通过布设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以期研究结果能完善该保护区鸟兽资源的基础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该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生态、行为生态等奠定基础;并为保护区科学制定野生动物中长期保护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地点概况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为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是连接两大山脉的生态廊道,属中亚热带南部,面积37.12 km2,森林覆盖率99.98%,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年均降水量1 600 m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9.5 ℃,无霜期为285 d。其是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汇区中干扰程度低、自然植被完整的区域之一(李光运等,2018)。

2 调查与统计方法

2.1 红外相机布置方法

根据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地形、水源、林型等特点,在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分别安放红外相机(型号:Bushnell Trophy Cam HD)4台、3台和9台(图1)。确保相邻相机布设位点间距不少于100 m(田成等,2018)。拍摄模式为24 h连续工作,设置为拍照+视频模式,连续2次拍照最短时间间隔为3 min,每次连拍3张,录像时长15 s,灵敏度设置为高。红外相机布设于较为隐蔽的树干上,距离地面50~80 cm。相机工作前,确保相机镜前视野开阔,与地面平行且无遮挡(肖治术等,2014)。每月巡视1次,视情况及时更换存储卡。若相机遗失,则在就近隐蔽位置补放。

图1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放置点
Fig. 1 Location of infrared camera trappings in the Jinpenshan Nature Reserve, Jiangxi

2.2 物种鉴别与分类

拍摄物种的鉴定与分类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2版)》(蒋志刚等,2017),红色名录参考《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2016),动物区系参考《中国动物地理》(张荣祖,2011)。

2.3 独立有效照片与相对多度

以相机编号建立相应编号的文件夹,将相机拍摄的照片存入相应的文件夹编号,去除无效的照片和视频。同一相机位点连续拍摄同一物种,以间隔大于30 min作为1次独立有效照片。同一相机若在30 min内多次拍到野生动物,以野生动物出现数量最多的一张照片作为有效照片。

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是指每100个相机工作日所获取的某一物种在所有相机位点的独立有效照片数,以此来比较区域内野生动物的相对种群数量(Rovero & Marshall,2009;陈向阳等,2019),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i为第i种(i=1~21)动物独立有效照片数,N为总相机工作日。

2.4 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average faunal resemblance,AFR)

以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公式AFR=C(N1+N2)/2N1N2,计算研究区域间动物区系的相似性值,式中,N1、N2分别表示两区域红外相机分别拍摄到的总物种数,C为两区域红外相机拍摄的共有物种数。AFR值为80%~100%时为共同关系、60%~79%为密切关系、40%~59%为周缘关系、<40%为疏远关系(Long,1963)。

3 结果和分析

调查期间累计6 720个相机日,共拍摄照片10 666 张,独立有效照片479张,野生动物有效照片467张,可鉴定种的兽类有效照片228张,可鉴定种的鸟类有效照片198张。

3.1 物种组成

鉴定出的21种野生动物中,兽类3目7科9种,鸟类4目7科12种(表1)。未鉴定出具体物种的野生动物包括鼠类、猫科Felidae动物各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为蛇雕Spilornischeela、白鹇Lophuranycthemera、斑林狸Prionodonpardicolor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milneedwardsii;江西省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画眉Garrulaxcanorus、红嘴蓝鹊Urocissaerythrorhyncha、鼬獾Melogalemoschata、黄腹鼬Mustelakathiah、小麂Muntiacusreevesi和花面狸Pagumalarvata;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2016)列为近危(NT)的5种,为蛇雕、画眉、鼬獾、黄腹鼬和果子狸,易危的(VU)4种,为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gingica、斑林狸、小麂和中华鬣羚;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的有蛇雕、画眉2种;中国特有种1种,即白眉山鹧鸪;保护区新记录4种,即白眉山鹧鸪、红头咬鹃Harpacteserythrocephalus、黄腹鼬和斑林狸。

3.2 相对多度

相对多度位列前5位的野生动物为白鹇(147张,RAI=2.188)、野猪Susscrofa(90张,RAI=1.339)、中华鬣羚(75张,RAI=1.116)、小麂(29张,RAI=0.432)和黑领噪鹛Garrulaxpectoralis(18张,RAI=0.268)。

3.3 与相邻保护区比较

选取南岭山脉周边3个自然保护区(南岭自然保护区无鸟类数据)与本研究区域的AFR比较(表2),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3个自然保护区在兽类相似性上为密切关系(>60%);在鸟类相似性上,与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为周缘关系(40.83%),与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为疏远关系(39.29%)。

4 讨论

本研究在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布设了16台红外相机长期固定监测鸟兽多样性,初步掌握了区内地栖鸟兽资源概况,调查结果对了解和掌握该区域地栖性鸟兽分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通过红外相机监测,记录到鸟兽21种,隶属于7目14科。调查发现,红外相机监测到的珍稀濒危物种较为丰富,其中,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2016)、CITES附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共计10种,占调查记录到物种总数的47.62%。

从记录到的物种看,红外相机拍摄的鸟兽物种数量虽不多,但也不乏新记录(白眉山鹧鸪、红头咬鹃、黄腹鼬、斑林狸),补充了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同时,基于红外相机技术获得的兽类和鸟类的影像数据(照片和视频),可以作为物种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本次监测中有2种兽类无法鉴定到种,这是因为体型较小、运动速度较快的小型兽类,如夜行性的啮齿类,被红外相机捕捉的影像较为模糊,无法鉴定到具体种(袁景西等,2016)。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与南岭山脉周边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均为密切关系(>60%),这4个自然保护区同处南岭山脉,在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区系中均为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张瑞等,2013),在兽类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区域共设置红外相机16台,累计6 720个相机工作日,高于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袁景西等,2016),但低于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和南岭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的物种数低于其他3个自然保护区(蔡玉生等,2016;袁景西等,

表1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记录到的鸟兽物种Table 1 Mammal and bird species detected during the camera-trapping survey in the Jinpenshan Nature Reserve, Jiangxi

注:*中国特有种; 保护级别: Ⅱ. 国家Ⅱ重点保护鸟类, Ⅲ. 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 红色名录参考蒋志刚等(2016): VU. 易危, NT. 近危

Notes:*Endemic to China; Protection category: Ⅱ. Class Ⅱ nationally key protected animals of China, Ⅲ. Provincial protected animal of Jiangxi Province; Red list refers to Jiangetal.(2016): VU. vulnerable, NT. near threatened

表2 研究区域与南岭山脉周边3个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faunal resemblance (AFR) of mammal and bird species in the Jinpenshan Nature Reserve with three neighboring reserves

2016;束祖飞等,2018),本研究区域16台红外相机为长期固定监测,没有更换位置,物种种数较少可能与布置方法存在一定关系。研究显示,当红外相机在野外放置150~180 d后,监测到的物种数会达到饱和(章书声等,2012)。因此,在通过布设红外相机对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进行监测调查时,需要根据研究区域、监测时间、动物活动热点范围来安放相机的数量,相机数量太少或太多均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Si等(2014)的研究结果显示,为记录到最大数量的野生动物种类,红外相机野外监测应连续且不少于6个月。根据研究实际情况,如红外相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应定期更换监测地点,扩大监测范围以记录到更多的物种。未来将根据研究区域监测到动物数量及种类的情况,定期更换红外相机布设的位点。

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时,也记录到旅游、挖笋甚至盗伐和偷猎等人为干扰活动,保护区应加强保护与管理。红外相机记录到家犬进入保护区内的现象,这同样会对野生动物生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Pelletier,2006;吴问国,2008;李佳等,2018)。某些保护区有重点保护动物被家犬围追攻击,导致受伤或死亡的情况(Pelletier,2006;吴问国,2008);散放的家犬还可能会传播疫病(李佳等,2018)。已有学者提出,家畜等携带的病原菌进入某些已经处在片断化的栖息地中,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物种造成严重威胁(施小刚等,2017)。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在保护区开展鸟兽资源的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值得保护区管理人员就如何解决社区共管问题深思。

猜你喜欢

鸟兽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雷的尸体
潜入鸟兽争霸战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我写的诗
鸟兽“黑白配”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