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3种鸟类分布的新记录
2020-06-10王宁,罗平钊,赵凯等
2019年4—7月,利用红外相机在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错那县进行野生动物调查时,拍摄到了细嘴钩嘴鹛Pomatorhinussuperciliaris(又称作“剑嘴鹛”)、大长嘴地鸫Zootheramonticola和灰翅鸫Turdusboulboul,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并查找以往的观鸟记录,确认为西藏自治区鸟类分布新记录。
4月14日,安放在亚东县海拔3 000 m的1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细嘴钩嘴鹛(图1)。该鸟体羽大部分为褐色,飞羽外缘褐色较深;头部羽毛灰色,眼先灰色较深,喉部灰色较浅,眼上有1条细长的白色眉纹;喙黑灰色,细长而向下弯曲,喙长超过头长;跗蹠和趾灰色。该地点植被是针阔混交林,林下有杜鹃、竹子等组成的灌丛。细嘴钩嘴鹛在我国已知的分布地点有云南西部的腾冲和西北部的贡山,属于P.s.forresti亚种(杨岚,杨晓君,2004),该亚种的分布区从缅甸东北部到我国云南西部(de Hoyo & Collar,2014)。细嘴钩嘴鹛还有3个亚种:P.s.superciliaris分布于从尼泊尔到不丹,P.s.intextus分布于从印度东北部到缅甸西部,P.s.rothschildi分布于越南北部(de Hoyo & Collar,2014)。从地理位置上看,亚东县位于尼泊尔和不丹之间,应属于superciliaris亚种的分布区,而这个亚种在中国的分布还未见报道。查阅以往的观鸟记录,罗平钊于2013年2月在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樟木镇已经拍摄到1只细嘴钩嘴鹛(图2),羽色与亚东县的一致。在地理位置上,聂拉木县的细嘴钩嘴鹛也位于superciliaris亚种的分布范围内。从羽色上看,亚东县和聂拉木县的细嘴钩嘴鹛头部的灰色和身体的褐色都较深。根据Ripley(1948)对细嘴钩嘴鹛亚种羽色的描述,分布区偏西的superciliaris亚种比分布区偏东的forresti亚种头部的灰色和身体的褐色都更深。本次拍到的细嘴钩嘴鹛与文献中superciliaris亚种羽色的描述一致。因此,亚东县和聂拉木县的细嘴钩嘴鹛都属于superciliaris亚种,是中国鸟类亚种分布的新记录。
图1 西藏自治区亚东县红外相机拍摄的细嘴钩嘴鹛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图2 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拍摄的细嘴钩嘴鹛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罗平钊 摄)
4月22日—7月2日,安放在错那县海拔2 400~3 400 m的5台红外相机均拍摄到了大长嘴地鸫,生境为针阔混交林的林下灌丛。6月3日拍到1只(图3),头部褐色,前额羽色较浅,头顶偏灰;背部、尾上覆羽及尾羽深灰褐色,尾短;翅羽褐色,翅上覆羽的端部有浅黄褐色斑点;胁部灰白色有模糊的斑纹;喙粗而长,尖端弯曲,灰黑色;跗蹠和趾肉色。在拍到的照片中,能看到大长嘴地鸫用喙翻开或衔起地面的落叶寻找食物。4月22日拍到2只,可能已经配对;6月13日同一地点拍到1只成鸟和1只幼鸟,幼鸟背部和翅上羽毛有明显的白色端斑,可能还需亲鸟喂食。大长嘴地鸫于2007年在云南西部的瑞丽首次被发现(罗平钊等,2007)。大长嘴地鸫有2个亚种,Z.m.monticola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部,Z.m.atrata分布于越南西北部(de Hoyo & Collar,2014)。从地理位置上看,本次发现应属于monticola亚种。
图3 西藏自治区错那县红外相机拍摄的大长嘴地鸫Zoothera monticola
4月13日—7月9日,安放在错那县海拔2 400~3 000 m的4台红外相机、亚东县海拔2 200~3 000 m的3台相机,均拍摄到了灰翅鸫,生境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空地和溪边草地。雄鸟(图4:左)体羽黑色为主,次级飞羽和次级覆羽形成明显的灰色翼斑;眼周黄色,喙橙色,跗蹠和趾肉色;雌鸟(图4:右)体羽褐色为主,次级飞羽和次级覆羽形成浅黄褐色翼斑;喙橙色,跗蹠和趾肉色。灰翅鸫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没有亚种分化(de Hoyo & Collar,2014),在我国已知的分布区包括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郑光美,2017)。
图4 西藏自治区错那县红外相机拍摄的灰翅鸫Turdus boulboul雄鸟(左)和雌鸟(右)
细嘴钩嘴鹛、大长嘴地鸫和灰翅鸫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分布较广泛(Grimmettetal.,1999)。随着我国对西藏自治区南部地区鸟类多样性调查的深入,或将有更多的新记录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