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应用研究
2020-06-10张秀杰
张秀杰
(东平县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500)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身体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尤其是免疫能力与躯体功能,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可增加患者的痛苦[1]。高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因此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68例高龄患者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以下是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调查对象是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高龄患者,选取时间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2.5±3.1)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2.4±3.8)岁,纳入标准:均进行手术且符合手术相关指征,年龄>60岁,自愿接受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凝血障碍、治疗依从性差等,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其病情变化、切口状况、对症支持以及日常护理等,观察组选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有(1)术前护理:术前访视患者,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严格按照规范的访视流程,衣着整洁,态度和蔼,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做好患者术前卫生清洁、最大化预防感染。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营养情况等,作为用药的参考依据。介绍手术流程,进行健康宣教,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调节手术室湿度、温度,使患者感受到舒适,消毒时要注意温度不可过低,以免引起寒战。(2)术中护理:选择硬膜外手术麻醉,正确摆放体位,防止坠床情况,动作轻柔,将海绵垫或体位垫放置在后背。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由于患者血管的高脆性,可进行静脉留置,一次性穿刺成功,控制输液速度。(3)术后护理:术后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血压、心搏、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切口愈合、心理情绪、并发症等情况。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复查。
1.3 评价指标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与特质焦虑量表(T-AI)评价患者术后的焦虑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有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功能等,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分) S-AI(分) T-AI(分)观察组 34 91.8±3.7 47.1±2.1 50.2±1.4对照组 34 77.6±3.5 64.3±5.2 66.2±4.7 x2 -- 10.42 8.51 6.32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围术期指的是在患者入院至出院这一整个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高龄患者在我国的人数逐渐增多,其各个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在手术治疗时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出现较大的异常,降低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治疗效果[2]。因此,高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承受的风险性较大。临床实验表明,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在心理、饮食、运动以及作息等方面的护理效果更佳,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做好患者术前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性格特征,针对性给予疏导,减轻其内心压力,术前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了解病情,进而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术中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手术,调节手术室温湿度使患者感受到舒适,术中做好患者保暖工作,以免出现寒战等情况[3]。术后将患者各个功能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减少其他病症的发生。因此,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在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患者情绪的改善较为明显,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68例高龄患者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来说具有显著性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可贯穿手术全过程,细化护理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可提升其手术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痛苦[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治疗效果,消除其不良心理状况,做好定期随访与监测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而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龄患者围术期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可改善其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病症,保证其身心健康,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