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对策

2020-06-1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胎龄监护室重症

周 瑞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山东 枣庄 277102)

作为医院重要的抢救场所,重症监护室收诊的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等症状,导致病情加重,因而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必须接受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以免影响生存质量。在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容易受到侵袭操作、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医院感染,严重时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与预防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2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156:130,胎龄32~39周,平均胎龄(37.10±2.32)周,体重1.89~3.22kg,平均体重(2.56±0.18)kg。所有新生儿均具备完整临床资料,排除孕前感染、胎粪感染、胎膜早破>24h新生儿。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胎龄、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依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判断新生儿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此外,分析研究新生儿抗生素应用、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情况。其中,新生儿体重:ELBW≤1000g;VLBW≤1500g;LBW≤2500g[2]。

1.3 评价指标

比较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与未感染新生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20.0)进行辅助,分别用t检验、x2检验,对应以()、(n)%表示,当P<0.05,则表示组间所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医院感染发生率 286例新生儿中16例发生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59%。

(2)影响因素 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与未感染新生儿性别数据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影响因素对比 [n(%)]

3 讨 论

为了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概率,临床首先应具体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此,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针对早产儿需加强护理干预的内容有:临床医学定义早产儿为胎龄<37周[3],该类新生儿体质偏轻,加上身体器官发育并不十分完善,要想改善其生存质量,可以将其安排到重症监护室,并对其各项体征/症状进行实时观察。鉴于早产儿机体免疫力、抵抗力较弱,难以快速适应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因而需要开展科学护理干预,提供发展性照顾服务,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其预防感染意识。

加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新生儿口腔、肚脐、眼部清洁护理工作,利用生理盐水每天清洁口腔两次,双氧水清洁肚脐,青霉素清洁眼部[4],保持病房整洁、干净,控制合理的湿温度,及时消毒设备,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减少实施侵入性操作: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侵入性操作包括呼吸机、尿管、静脉导管等方式,研究表明多次侵入性操作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而应尽量减少操作次数,实施各项操作必须保证无菌消毒,严格遵照标准流程,避免发生掉落、移位等问题,减少滞留导管的时间,应在消毒液干燥以后再行皮肤穿刺,同时做好皮肤护理工作。

谨慎使用抗生素: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谨慎使用抗生素,尽量使用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避免抗生素影响新生儿健康发育。必要时可以进行细菌培养,为新生儿选取适宜的抗生素。同时,由于长时间住院,新生儿更容易感染一些耐药细菌,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应尽量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体重低、胎龄小以及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不当、侵入性操作次数多等,临床应具体分析新生儿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做好预防感染工作,以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胎龄监护室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