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家庭参与早产儿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10李淑琼
李淑琼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中山 528421)
多数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直接转入新生儿室治疗,短暂的住院治疗不能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需求,联合家庭参与护理模式鼓励家长参与早产儿的照护过程,提高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能力[1]。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家庭参与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6月-2019年7月于我院收入的早产儿60例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胎龄32-36周,平均(33.05±1.05)周。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胎龄32-36周,平均(33.15±1.21)周。2组基线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胎龄28-37周者,恢复期且无需氧气支持者。排除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畸形者,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时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常规入院宣教,出院时给予家长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家庭参与的护理模式,对家长进行相关护理培训:包括详细讲解早产儿生理特点(睡眠、皮肤、奶量、排便等),责任护士指导日常护理(如怀抱、喂养、洗澡等),抚触操与被动操,简单急救措施等。2组均干预6-10 d,并对早产儿随访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早产儿不同时间身长、体质量的差异。(2)于早产儿出院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方式比较2组早产儿家长护理能力。(3)于早产儿出院时采用育儿胜任感量表(PSOC)[2]评分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3]中总的功能量表评估评估2组早产儿家长育儿效能和家庭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早产儿身长、体质量变化
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1个月身长长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重与对照组但没有差异(P>0.05)。
表1 早产儿身长、体质量变化()
表1 早产儿身长、体质量变化()
与对照组比,△P<0.05。
组别 n 身长(cm) 体质量(kg)出生时 出院时 出院后1个月 出生时 出院时 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 30 42.37±2.31 45.51±3.01 49.97±2.34△ 2.22±0.41(2.22) 2.31±0.33(2.31) 3.16±0.50对照组 30 42.65±2.42 45.34±1.96 48.81±2.12 2.33±0.40(2.33) 2.26±0.32(2.26) 2.96±0.35
2.2 护理能力
观察组基础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PSOC、FAD
观察组PSOC评分高于对照组;FA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护理能力比较(,分)
表2 护理能力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P<0.05。
组别 n 基础护理知识评分 护理技能评分观察组 30 83.21±3.67△ 86.15±5.59△对照组 30 72.32±2.95 72.60±4.71
表3 PSOC、FAD比较(,分)
表3 PSOC、FAD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P<0.05。
组别 n PSOC FAD母亲 父亲 母亲 父亲观察组 30 38.64±5.31△ 34.15±6.01△ 2.01±0.25△ 2.11±0.35△对照组 30 26.03±6.94 21.22±6.64 2.34±0.41 2.33±0.39
3 讨 论
由于早产儿吸吮较差,可能还没有吸吮足够的奶量就不愿继续吃奶,可指导母亲挤出乳汁,少量多次经口腔滴入,或使用塑料奶瓶适当加压帮助完成奶量。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早产儿身长明显长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喂养知识的培训,有利于升高喂养早产儿的有效率,促进其生长发育。通过向家长讲述早产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日常照护早产儿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增强家长护理能力、早产儿变化分辨迹象及处理突发状况的行为能力。结果显示,早产儿出院时观察组家长基础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及PSO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经过联合家庭护理早产儿培训干预,提示家长护理技能及知识掌握水平,增加了家长的自我效能感。督促父母双亲共同参与护理过程,提高家长双方的亲密度和合作度,为早产儿创造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4]。结果显示,观察组父母双亲的FAD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家庭护理可明显促进早产儿家庭的和谐,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干预。
综上,联合家庭参与早产儿护理有效增强家长护理能力,提高家长自我效能,有利于家庭功能的提高,进而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