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册家园地名溯源

2020-06-10黄永武

江苏地方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明王朝户部城南

◎ 黄永武

皇册家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双塘路上,是老城南的一处新住宅小区。小区大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它虽算不上十分恢宏,但也不失皇家风范。2005 年以前,这里原名叫“皇册库”,从清末和民国的地图上看,这里的面积范围要比现在大很多。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南这片具有历史、经济、文化的街区,逐渐地消逝在城市的记忆之中。这些已被拆毁的街区,却记录着南京历史发展的痕迹,老地名也正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佐证。今天,我们也只能用文字来描述它曾经的辉煌,认识它们已失去的风采。

南京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1368 年,大明王朝建都应天(南京)。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城南一些耳熟能详的老地名中,不难看出这里曾蕴藏着许多和明代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朱元璋的治国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其中,皇册家园更不可小觑!它曾伴随着大明王朝走过了260 多年的风雨历程。

朱元璋称帝后,为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国家政权,首要问题是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情况,以便作为施政参考。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黄册制度”。黄册是明王朝户籍与赋役合二为一的册籍,以登载家庭人口、土地财产为主。明王朝政府规定黄册十年大造一次,大造之年各级行政官员必须亲自负责办理黄册编制工作。各地政府编造黄册结束后,除留一份底册外,还必须向户部呈送一份。按黄册制度规定,呈送到户部的黄册,须以优质黄纸或黄绢作封面,以备皇帝御览,故而被称作“黄册”。每逢大造之年,全国各地送往户部的黄册就有六万册之多。据《大明会典》介绍:“(洪武)二十四年(1391),令各地布政司及直隶府、州、县,并各土官衙门所造黄册俱送户部转送后湖(玄武湖)收架。”在明代主要的交通工具都是以车马舟橹为主,为方便全国各地解送黄册,明政府特辟城南临近秦淮河的一处(现皇册家园范围),为户部的黄册中转站。大造之年,各地送往此地的黄册,都须经户部派遣的官员到此查收,确认与勘合(骑缝式文书)上的数量、内容无误后,再在勘合上钤上户部官印交给对方。然后,由户部官员率国子监的监生按地区分类后送往后湖。黄册解送后湖后,还须经过驳查、补造,一次黄册攒造的过程才算最后结束。

皇册家园

自洪武十四年(1381)至崇祯十五年(1642),明政府共攒造黄册27 次,黄册数量达二百万册之多。在明政权所统治的范围内,其中包括部分少数民族,都得按照黄册制度编攒黄册。黄册制度的实施对明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政权,都有过积极的作用。黄册制度历时260 多年,基本上与明王朝相始相终。

明代,由于城南这处是户部黄册的中转站,又是明代的商业中心,久而久之这里被人们称作“黄册库”。因黄册是要被皇帝御览的,故而时间一长又被演称为“皇册库”,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21 世纪初。直到2005 年新小区建成后,这里才更名“皇册家园”。

今天,当我们再来到曾经的黄册库时,已看不到当年那斑驳的围墙,雕花的门窗,以及堆积如山的黄册,取而代之的却是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在这里,居民感受着明代的文化氛围,徜徉在历史变幻的感慨之中,述说着改革开放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小桥流水”景点小憩片刻,仿佛嗅到了600 多年前大明王朝的文化气息,似乎又听到不远处秦淮河畔传来艄公的欸乃之声。

猜你喜欢

明王朝户部城南
朱元璋道歉
朱元璋道歉
再读《城南旧事》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城南旧事
来武汉户部巷「过早」
南宋的酒库与军费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明杂剧风格论
“给僧道度牒”与“命道篆司造周知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