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无此人,何来红楼?

2020-06-10黄骋宇

江苏地方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曹家曹寅孙氏

◎ 黄骋宇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由于雍正皇帝下旨抄家,曹頫成为钦犯,曹雪芹也因此失去了科举进身的机会,更无法成就匡时济世的大事业。于是他将满腔的惭恨孤愤,化作一部以“大旨谈情”为幻笔的盖世奇书——《红楼梦》。

虽然作者自云“无朝代年纪可考”“毫不干涉时世”,但又云“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更让读者有理由相信,这满纸的荒唐和满腹的辛酸一定有着作者身世的真实参考。小说中的贾府并非就是现实中曹家的复刻版,但曹家的百年荣华和一朝没落却奠定了四大家族从鲜花着锦到轰然倾覆的悲剧基调,而曹氏一门中开创了极盛局面又埋下了衰败伏笔的关键性人物就是作者的祖父曹寅,本文谨就曹寅和《红楼梦》之间的关系发表一些浅见。

曹寅

苏州织造署大门

曹寅的人生是充满矛盾的,从他的曾祖父曹锡远(世选)开始,曹家人就成了后金(清朝前身)的包衣奴才,由于祖父曹振彦和父亲曹玺都有军功,受到了主子多尔衮的信任和重用。多尔衮病卒后,曹家由满洲正白旗包衣转入内务府,逐渐从身份低贱的汉人家奴转变为地位显赫的高级文官(曹振彦诰赠光禄大夫,江宁织造三品郎中加四级;曹玺管理江宁织造二十二年,加正一品,追赠工部尚书衔),然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皇帝宠信的基础上。

曹家与皇室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曹玺的夫人(继室)孙氏被选为玄烨的保母(姆),曾带着幼时的康熙在紫禁城外的一座宅邸中“避痘”,虽然玄烨还是感染上了天花,但在保母孙氏的精心照料下,平安度过了这一难关,为后来能够继承皇位起到了关键作用。康熙皇帝在第三次南巡驻跸江宁织造署行宫时,对前来朝谒的孙氏亲切地称之“此吾家老人也”,并御书“萱瑞堂”三字以赐,如此恩荣实乃王朝时代所罕见。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曹寅十六岁就担任了御前侍卫,且“通经史,工诗文”,文武双全,有神童之称。后又在内务府任会计司郎中,成为康熙的私人财务助理,君臣关系之近,可见一斑。

康 熙 二 十 九 年(1690),曹寅在广储司郎中任上补放织造郎中,管理苏州织造。又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接替马桑格,管理江宁织造(兼任苏州织造至康熙三十二年三月李煦接任),此时的曹寅三十五岁。清朝的织造官员由内务府派遣,虽然只是个正五品的官阶,但相当于派驻地方的钦差,除了管理织务、机户、采办、征收机税等本职工作以外,还要承担皇帝交办的特殊任务,如:笼络江南文人、监控官场情形、搜集各类信息等事宜,可专摺奏事,权势极天。

苏州织造行宫图

由于曹寅本人风流儒雅、多才多艺,而且与前朝遗老顾景星是甥舅关系(曹寅生母乃顾景星之妹顾氏,顾氏乃曹玺之妾),很能得到遗民和文人的好感,他既是皇帝最倚重的情报来源,又是消除民族隔阂的文坛领袖,的确是江宁织造这个特殊岗位的最佳人选。但曹寅自己心里非常清楚,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庇护,所有的特权就会化为乌有,因为特权是不能持久的,这也正是矛盾的根源所在。

曹寅在织造署干到第十个年头,康熙皇帝开始了第三次南巡。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九年之内接连南巡多达四次,曹寅都要承担接驾任务,而康熙为了维护自己节俭的名声,不让国库承担南巡费用,筹集费用的重任就落在了曹寅和他大舅子李煦(任苏州织造三十年)的身上。四次接驾究竟花费了多少,很难算出准确的数字,但一定让曹寅不堪重负。康熙四十二年(1703),曹寅与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兼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南巡的大部分费用就是通过挪用盐税收入来解决的(曹寅自己出钱和借款亦甚巨),由此产生的亏空,便成了压在曹寅心头的巨石,一直到死都未能卸下。

佩文韵府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初一日,曹寅在“扬州书局”主持刊刻《佩文韵府》的工作中染病,于七月二十三日身故。从李煦的奏摺中可以看到,曹寅生前还欠银六十九万余两,已经到了“无赀可赔,无产可变”“拆骨难偿”的境地,在四次接驾的盛况背后,却埋下了曹家败落的种子。行文至此,读者可能从曹寅的生活经历中多少发现了《红楼梦》的影子,家族的兴衰荣枯给作者提供了创作素材,但曹雪芹的视野更加宏阔,思想更加深邃,这位不世出的天才作家用“假语”隐藏“真事”,把当时的社会万象和人世浮沉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用他那支神来之笔创造了众多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让读者产生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艺术感受。

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虽不必将小说人物与曹氏一门强行对号入座,但对小说所参考的生活原型作些必要的了解,会有助于读者走近曹雪芹的精神世界,进而加深对《红楼梦》创作主旨的体认,接下来我们就试着找出虚拟人物与现实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红楼梦》第七回,从尤氏的话里得知,宁府的老奴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小说中的太爷显然是指贾家的创始人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这两位为国征战、出生入死的武将,用鲜血和战功换来了贾府的荣华富贵,宁荣二公与现实对应的应该就是曹振彦这一辈。

曹玺的夫人孙氏,生前就被封为一品太夫人,在织造署里是当之无愧的老祖宗,与小说中贾母的形象比较接近。然而在面对清廷皇室时,孙氏则更像《红楼梦》中荣府总管赖大的母亲赖嬷嬷,她在四十五回中说道:“你哪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听了赖嬷嬷教育孙子赖尚荣的一席话,感觉就像孙氏在给曹家子孙“痛说革命家史”,这种亦奴亦主的尴尬身份,伴随着曹氏家族始终。

曹雪芹

读西厢

重点说一下曹寅,按照在曹家的地位,曹寅对应的应该是贾政,其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符合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形象。但前文已说过,曹雪芹在人物创作上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构思,并非照搬现实,所以曹寅的诗文风流没有表现在贾政身上,反而与贾宝玉有几分神似。但贾宝玉的对应却很难找,只有曹寅其弟曹荃(宣)的四子曹頫(过继为曹寅遗孀李氏嗣子)相对比较符合贾宝玉的身份,然而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此等人物,红尘难觅。

说起《红楼梦》就绕不开贾王薛史四大家族,想要找到对应,还是须从曹寅入手。曹家对应的是贾家,同时也对应了江南甄家,第十六回中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说:“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这就明白点出了曹家接驾的往事。前面提到的孙氏(曹寅的嫡母)对应的是贾母史太君,曹寅的夫人(继室)李氏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堂妹,可以对应为王夫人,那么李家就是王家了。小说中凤姐曾说过,“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而现实中李煦的父亲李士桢曾任广东巡抚,海外贸易由其管辖。另外,孙氏的侄子孙文成在广州做过一年的粤海关监督,负责各国朝贡人员的日常衣食住行以及安全问题。康熙四十五年(1706),孙文成由曹寅推荐给康熙皇帝,并任命为杭州织造。再有这“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宝钗言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似楝亭藏书之旧事),似无特别信服的对应对象,倒是曹寅儿子曹颙的夫人马氏,有可能是前任江宁织造马桑格的女儿。马桑格也是包衣出身,后来担任过漕运总督,官至吏部尚书,这些信息或许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经过梳理可以发现,江南三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皆与曹氏一门“联络有亲”,真可谓“同体一事”,俱荣俱损。

金陵十二钗

曹寅的子女身上也有不少与小说暗合的细节,康熙四十五年(1706),曹寅长女嫁平郡王讷尔素为嫡福晋(王妃),康熙四十八年(1709),次女嫁给了一位担任侍卫的蒙古王子,这两次联姻会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小说中的元春和探春。《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探春抽到杏花签,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而“前辈姻戚”同曹雪芹有过交往的爱新觉罗·裕瑞在他所著的《枣窗闲笔》中记曰:“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喻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这也符合曹寅二女与曹雪芹的姑侄关系。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曹寅长子曹颙在京述职期间病逝,当时才二十出头。曹颙是曹家继曹寅之后最大的指望,他的英年早逝连康熙皇帝都觉得非常可惜,而曹家也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败亡。小说中的贾珠和现实中的曹颙有着相似的身世,《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说:“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脂砚斋眉批曰:“略可望者即死,叹,叹!”好容易出了一个可堪大用的俊才,却如流星般陨落,怎不叫人痛惋万分。难怪脂砚斋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政“忽又想起贾珠来”时,会发出“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的感叹。

通过细读《红楼梦》,我们还能看到曹寅本人也常常在小说中欲隐还现,如第五十二回中“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地剔出绒毛来”,脂砚斋批曰:“‘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法,避讳也。”这段批语说得非常明白,曹雪芹之所以用“敲了四下”代替“寅正初刻”,正是为了避家讳。第五十四回,贾母在元宵夜宴上提到自己小的时候,史湘云爷爷(贾母兄弟)的家班中有人弹奏过《续琵琶》中的《胡笳十八拍》,而这《续琵琶》正是曹寅所著的传奇剧本,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读者可以参照曹寅这条线索来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拨开纷纭杂沓的各家观点,设身处地去体会作者在家族败落和盛世危机中的复杂心情。曹寅用他的超世风雅为《红楼梦》注入了文学基因,曹寅用他的煊赫事功为《红楼梦》营造了太虚幻境,曹寅还用他的矛盾人生为《红楼梦》化出了异兆悲音。可以说如果没有曹寅,《红楼梦》就失去了孕育的土壤,在他生命的谢幕之际,红楼序曲正缓缓奏起。

太虚幻境

猜你喜欢

曹家曹寅孙氏
斗油
康熙皇帝为何容忍江宁织造的巨额亏空
康熙皇帝为何容忍江宁织造的巨额亏空
康熙皇帝为何容忍江宁织造的巨额亏空
心魔
心魔
曹寅爱读书
浅析太谷曹家兴起的五大原因
追爱就要厚脸皮
追爱就要厚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