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06-10王爱芹

延河(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巢穴杏花燕子

王爱芹

1

春寒料峭的初春,被高速路纵切的村庄依然萧条。枝条疏疏朗朗的杨树上,沉坠着一个个浑圆的鸟巢。鸟之巢,树之勋,在缺乏绿色的日子里,裸露在枝桠间的鸟巢无疑是树木最眩目的勋章,那么牵惹一个旅人的目光。

那些用凌乱的树枝堆砌起来的巢,是喜鹊的家。小时候与喜鹊是邻居,却不喜欢它们。它们“喳喳”的叫声不仅称不上动听,简直是聒噪,像一群粗鲁的汉子,喝高了狂言乱语,无所顾忌,常常惊扰我的晨梦。曾经和小伙伴密谋拆毁它们的巢以示报复,但计划刚刚开始就败露了。大人说,喜鹊是报喜鸟,给人带来好运。大人的话虽然干扰了我们的行动,但并没有阻止我对喜鹊的鄙视,看那些在风中抖动的巢,简直就是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松松垮垮,粗制滥造,又毫无美感,怎能遮风挡雨呢?

多年以后才知道,喜鹊是建巢的高手。它们将树枝利用力学原理穿插搭建在粗壮的树杈上,做成球状结构,开口设在背风的方向,里面铺上杂草、羽毛、布片……有经验的农人常常根据喜鹊巢穴的高低和开口的方向确定一年雨水的多寡和风向情况。那是一种外糙里秀的巢,也是一种科学牢固的巢。在高速路上再次瞥见这悬在高树上的鸟巢,心里是满满的敬意。

2

与喜鹊的巢迥异,在一个孩子眼里,燕巢简直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像切开的半个榴莲悬在房檐下,底小肚大开口收,那是一对燕夫妻历时半个月的工程。和风拂面,新燕呢喃,它们携着异乡的泥土气息,用剪刀裁出柔美的柳叶,裁出烂漫的山花。它们轻盈地掠过湖光山色,衔着春泥,和着自己的唾液,在房檐下精雕细琢。一粒粒泥团交错堆叠,一口口唾液粘合加固,塑成了大自然中的珍品。秋去春来,燕离燕归,这样的珍品一直根植在我的生活里,伴我走过童年、少年。然而,自从离家求学,自己的生活中仿佛突然丢失了好多东西,其中包含悬挂在房檐下的燕巢。

怀孕的时候,我感到异常烦躁。有身体的不适,有莫名的恐惧,可能是还没做好当一个母亲的心理准备吧。突然有一天,房檐下传来“唧唧”的燕鸣声,我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透过玻璃窗向外观望,一对飞燕正在房檐下来来回回忙着筑巢呢。我的眼里突然有了泪水,燕子,久违了!你们一定是家乡的那对燕子吧?即使不是,也一定是家乡的燕子的精魂转世,要不,怎么携裹着家乡的气息呢?你们翻山越岭而来,可曾带来家乡的讯息?

我的心境突然明朗起来,我有新朋友了。每天静观那对燕子,看它们筑巢、孕育、喂养乳燕、教小燕飞翔,我慢慢明白了一位母亲的全部责任和意义。当第一次和儿子见面时,我跟第一次与燕子在异乡相遇一样,突然泪流满面。从此,眼前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将与我相伴,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我须像母燕那样抚养他长大,教他做人,看他飞翔,享受共同成长的幸福。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燕子飞越千山万水,到南方过冬去了。每年春天,总有一对新燕归巢孕育新生。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它们就是家乡那对伴我成长的燕子,就是教会我做母亲的那对燕子,我虔诚地等待它们归来,和儿子一起分享燕子一家的快乐。儿子开始在燕鸣中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他常常对着燕窝发呆,那张充满好奇而稚拙的小脸是那么单纯可爱,那么占据我的心灵,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一次,有只小燕被挤出燕巢,摔晕了,儿子可能以为它死了,蹲在旁边默默伤心。直到我告诉他,小燕还活着,只是睡着了,儿子才破涕为笑。那张挂着泪滴的小脸令我特别欣慰,感谢上苍赐予我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感谢燕子让我认识了善良纯真的儿子!

然而,一纸拆迁令下,推土机、挖掘机横冲直撞地驶来了。顿时,墙倒屋倾,无数梁椽从高处跌落,那沉闷的落地声仿佛是它们最后的绝唱,一切都成了废墟,一切都在尘埃中定格。脚下的青石板一一翻起,檐下的燕巢被碾成泥,惊慌的燕雀在空中悲鸣……钢筋、水泥顷刻间填充了小巷,我疯狂地追着惊飞的燕子请求它们宽恕。可是,燕子绕院三匝,还是飞走了,除了哀鸣,什么也没留下。从此,我只能在梦里听到它们的呢喃。

3

一个在乡野长大的孩子,曾以为燕巢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巢,可是,当目睹了被誉为“建筑大师”的织巢鸟的巢穴时,才恍然明白,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灵,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和能量。一种只有麻雀大小的小雀,用杂草和毛发织成的巢像挂在树上的大草袋,巢室一个挨一个地连在一起,像蜂巢一般挨挨挤挤。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巢,重达一吨多,能住五百多只鸟。聪明的织巢鸟将粗大的嫩枝连接起来做成坚固的屋顶,开口一律朝下,方便遇险时逃脱。将干草插入巨巢的外墙体内,增加隔热效果。即将孵卵的织巢鸟会向巢室内铺垫草花和毛发,再用绿草在窝边缘织成一个坚硬的隆起脊,防止鸟卵从窝内滑出。一根根尖刺斜插在通向各个巢室的通道内,以防入侵者进入。科学调查,这些巢内的平常温度能够维持在20度左右,就算是人类的住房,没有空调的条件下也是无法达成的。这样的巢穴,冬暖夏凉,安全科学,可谓建筑学上的奇迹。因此吸引了大批不劳而获的“房客”,南非侏隼、巨嘴鸟、红头雀、秃鹰、猫头鹰……织巢鸟的巢穴简直成了一个免费大旅馆,可它们不在乎。对它们来说,织巢就是生活的必备课,即使有自己的巢穴,它们也会不遗余力地织下去。

无独有偶,世上还有一种称得上是“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的建巢高手,那就是蜜蜂。蜜蜂的巢房是严格的六角柱形体。它的一端是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体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奇曾经专门测量过大量蜂巢的尺寸,令他感到十分震惊,这些蜂巢组成底盘的菱形的所有钝角都是109°28′,所有的锐角都是70°32′。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克尼格和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从理论上的计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是这个角度。更令人惊奇的是,蜜蜂为了防止存蜜外流,每一个蜂巢的建筑,都是从中间向两侧水平展开;每个蜂房从内室底部到开口处,都呈现13°的仰角。因而,马克思对此感叹:“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大自然的生灵是何等智慧和强大啊!小小的它们竟能创造出如此科学完美的巢穴,真是自然建筑史的上的奇迹!它们的巢穴不仅顾忌了安全、温暖、科学等因素,而且还兼顾了美学的特质。

4

住进整齐划一的鸽子楼,每天在楼群的夹缝里生存,人慢慢变得麻木。突然有一天,无意间瞥见这样一个卵形小巢:搭在杏花初放的枝杈间,静静地晒着阳光,在春风中轻轻荡漾,像一个舒适的摇篮,默默等待着归巢的雀鸟。想必那应该是一对爱美的鸟雀吧,用花朵装饰自己的家园,用花香编织共同的梦。

望着望着,我的眼睛慢慢模糊了,梦里的那个沾染杏花清香的小山村再次浮现在眼前。在这个杏花遍野的村子,勤劳的父母在乡邻的帮助下,用一块块青石为我们垒建了一个温暖的小巢。石筑的房子、石砌的小路、石做的桌凳……让我的童年充满诗情画意。不必出门,每天我们都能赏阅到山岭的变化,每天都能见证草木的成长。当和风拂过柳丝,田野蒙上似有略无的绿意时,整个山岭倏然栖满了粉粉淡淡的祥云,装扮着荒蛮的山野。此时,调皮的小伙伴们定会涌到树下,胆大的男孩子争抢着爬到树上,折几枝杏花,插到装水的透明的玻璃瓶里,或摘几朵讨好地别在心仪的女孩子的发间。杏花就在小伙伴的小巢里、在小姑娘的发辫上绽放了,那淡淡的清香弥散在每个人的心里,也驻留在我们的生命里。

如果下点儿小雨就更妙了。细细密密的雨丝涤荡着山村,杏林上空渐渐升腾起团团粉色的雾霭,给寂静朴拙的乡村染上一层朦胧的诗意,无论哪位画师都无法描摹出这其中的况味。清雅的杏花沾满水雾,向刚出浴的少女,粉扑扑、水嫩嫩的,透着丝丝的芬芳,令人沉醉。

当杏花随风飘离枝头,石板上、杂草间就铺上了一层粉色的地毯,我们欢呼着:“下雪啦,下雪啦!”然后并排躺在散发着淡淡余香的地毯上,静心凝望蔚蓝的天际,看洁白的云朵在空中悠悠漫步,看轻灵的鸟儿轻轻滑过天宇;累了,就闭上眼睛,听欢快的燕子唧唧地呢喃,听落花与大地娓娓地细语……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挨挨挤挤的杏子终于在我们的翘盼中慢慢成熟了。我们小心翼翼躲过护杏的主人,女孩望风,男孩上树,将一个个沉甸甸的红杏揣入口袋,悄悄溜到幽静的小巷里分享战果。迫不及待地咬一口,那甜中略带微酸的汁液在唇齿间流淌,我们捂着嘴会心地偷笑。那种味道,是童年的味道,也是故乡的味道,一直流淌在我的血脉里。

然而,对贫穷的农家孩子来说,这样的日子毕竟是奢侈的,我们也就是忙里偷闲享受一下杏林带给我们的快意。就在这个小巢里,父母孕育了两双儿女,加上瘫痪的奶奶和没有媳妇的伯父,组成了一个八口人的大家庭。贫寒的家境让母亲变得像一台永不生锈的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她没日没夜地忙碌,将她的青春与美丽过度地投入到这个八口人的大家庭中,也把我们每个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小小的我们,过早地告别了童年,跟着母亲莽莽撞撞地运转。

终于有一天,布谷鸟的叫声划破晴空,父母出了远门。贪玩的哥哥带着我和他的伙伴们尾随着插秧的乡民飞到野外,我贪婪地欣赏着田野的旷美,采摘美丽的野花。累了,就躺在碧绿的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饿了,就爬到树上采摘酸涩的杏子……折腾了半天,我们渴极了,跑到地头喝农民刚从水井里打上来栽瓜秧的水,一时间,井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才挨上号,却发现他们一窝蜂跑了。我唯恐掉队,匆匆喝了几口,抬脚便跑,不料脚下一绊,一头栽进井里。顿时,地里沸腾了,善良的乡民们迅速找来结实的绳子,牢牢系在一位年轻大哥的腰上、胳膊上,把他慢慢续到井里。我获救了,而那位大哥的手臂、腰部却被勒得青紫青紫的。几十年来,我一直不敢淡忘家乡给我的再生之恩,我常常因无法回报善良的乡民而烦躁不安。直至今天,我才明白,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是我对家乡人最好的回报方式。

获得重生的我,突然变得安静了。我不再轻易偷偷逃出小巢,而是跟着哥哥姐姐帮着父母忙忙碌碌。劳累的时候,我常常对着檐下的燕巢发呆,看燕子夫妻衔泥筑巢、孵卵育雏,看他们教小燕歌唱、飞翔……小小的脑瓜里冒出一串串问号。然而,母亲是没有时间帮我解开一个个疙瘩的,她除了忙碌就是忙碌,以致让我们读不懂她。直到我十一岁那年春节,母亲病倒了,被送进医院。父亲和哥哥陪母亲做手术,长我两岁的姐姐自觉撑起了那个没有大人的家。我们一边轮流照看发烧的弟弟,一边忙着置年货。乡邻闻讯纷纷赶来帮我们推碾、推磨、摊煎饼、蒸年糕、贴对联、包水饺……当我们搀着虚弱的母亲迎来新年时,我突然发现,母亲是那么美丽,她周身洋溢着一种母性的光辉,是那么温暖,那么迷人。是那个春节,让我终于读懂了母亲,读懂了母亲的忙碌,读懂了忙碌背后的意义。也是那个春节,再次让我品读了家乡人的纯朴与善良,几十年来,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幅幅感人的场景,总走进我的梦乡,挥之不去。

为了供我们读书,父母不得不带我们告别座落在杏花山上的小巢,告别在我的小脑瓜里种下无数个问号的燕子。那个黎明,当我坐在三轮车上回望渐渐模糊的家乡时,一种酸涩的情愫再次涌上心头。是从那天起,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心头常常漫过丝丝缕缕的感伤。

5

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服,操着老土的浓重乡音,我们每天跟着父母在小城坚硬的水泥路上奔波,像一棵棵卑微的野草无意中挤进了华丽的牡丹园。我咬牙默默地扎根、生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当我昂起头深深吐出一口怨气时,才发现周围满是真诚与羡慕的目光。我禁不住泪眼朦胧,其实,一棵野草也能长成树的模样,因为她的周身流淌着故乡朴质坚韧的血液和精神。

我们终于可以昂首行走在城中的每一条街道了,也慢慢组建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小巢。现代化的技术把我们的小巢修建得如同蜂巢一样规整,像织巢鸟的巢穴一样温暖如春。可是,那个用青石垒就的、安躺在杏林丛中的、回荡着燕子呢喃的小巢总是一次次走进我的梦里,令我追念至狂。

我不顾一切地踏上回家的路。我醉了,醉在一场杏花雨里,一任泪水滑过脸颊。是的,是那片杏林,是那片石屋,是故乡那朴素的味道。多少年了,我这个漂泊异乡的孩子终于回家了。故乡不语,却用她最隆重的仪式——一场锦绣花事来接待我,让我醉倒在她的怀抱里。

终于明白,我就是一只出生在故乡的燕子,即使离巢飞越千山万水,总也飞不出故乡的呼唤。

猜你喜欢

巢穴杏花燕子
杏子哪去了
燕子
北陂杏花
燕子叫
绒鸭急中生智
绒鸭急中生智
燕子一家
昆虫王国的秘密
快速逃逸请走此路!
怀念杏花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