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 预防是关键
2020-06-09孙清廉
孙清廉
研究表明,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1.1%。血管性痴呆的实质是脑动脉硬化,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脂肪、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壁,使得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甚至出现阻塞,从而造成大脑组织供血不足,出现缺氧,最终导致脑细胞坏死,脑组织软化,大脑中出现许多梗死、软化灶,因而,血管性痴呆也称为多发梗死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往往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例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容易疲劳、易激动等。接着出现比较明显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记忆力越来越差,连回忆往事也困难了。
由于血管阻塞的程度时轻时重,患者的病情也会随着波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而病情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严重。
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在出现明显症状前采取有效措施,可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对血管性痴呆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1.食物多品种、多变化,饮食应做到低脂、低盐、低糖,限制进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品,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食盐每天应限制在5克之内。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有降脂作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黑木耳、香菇、蘑菇、大蒜、洋蔥、冬瓜、芹菜、海带、紫菜、山楂、苹果、猕猴桃、荞麦、玉米、核桃仁等。每餐七八成饱,晚餐尤不宜过饱。一年四季要重视补充水分,以增强与保持机体的正常排泄功能。
2.中老年人应戒烟限酒。
3.坚持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
4.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5.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多与人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和家庭关系。
6.平时多学习、多动脑,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或进行记忆、脑力锻炼,如加强听觉、视觉记忆,进行下棋、猜谜语等活动。平时多进行手部活动,如玩健身球、雕刻、做手工艺品等,均有健脑益智作用。
7.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本文选自:保健与生活 202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