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的立德树人功能
2020-06-09王雪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领略诗词中的景物之美,而且能够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与人生智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古典诗词中蕴含的德育以及人文精神,使古典诗词发挥出其立德树人的功能。
关键词:古典诗词 立德树人 爱国 人文 情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立德树人”首次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得以正式确立。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在各大高校均有开设,成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课程,也肩负着教育的立德树人重任。大学语文中的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含蓄蕴藉的语言包涵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及真挚的情感,成为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载体。
一、古典诗词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诗魂凝处是国魂”,中国古代诗人往往借诗歌抒发自己的一腔报国之情。如岳飞的《满江红》开头便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之句携风雷之声而来,写出诗人对外敌进犯的愤怒以及壮怀激烈欲一展报复为国御敌的壮志。接着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于己方必胜的信心。爱国诗人不仅是上下求索不忘故国的屈原,还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辛弃疾的一生是主战的一生,也是为国、为理想而战的一生,在朝廷不用的时候凭一己之力组织兵力与外敌对抗。这样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可以说是当代人学习的榜样。同样的陆游至死不忘叮嘱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对国家的一腔赤诚蕴含其中。诸如此类的诗人、诗歌不胜枚举,通过这类诗歌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明了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这样朴素的道理,把爱国主义的种子融入自己的生命,并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二、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
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表现爱国主义的作品外,人文精神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杰出人文精神的作品中,作者不仅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更展现出令人心折的高尚情操。
我国古代诗人在描山摹水的风景诗歌中也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志向和不屈于现实的精神。比如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在满怀壮志却不能施展的时候,诗人虽有失望,却也寻到了人生的另一种解脱,潇洒于山水之间求得精神的无拘无束未尝不是人生的另外一种境界。这教会我们的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妨暂时给自己以精神上的休息,以待日后。王安石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告诉我们换一种思维,不要迷失自我,坚持下去,也许成功就在不远处,不要为一时的困难而裹足不前。这些诗人在各种挫折面前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不屈不挠,乐观向上,对学生来讲是很好的榜样。
杨叔子认为教育上有五荒五精:“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灵性,荒于人性。”而古典诗词正是偏重于人文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人性、人品,使得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而弥补以往教育中重视技能知识而忽视育人的缺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的精髓正是如此。
三、古典诗词的情感教育功能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我们不同于禽兽的就是我们有着丰满而真实的情感,“诗言志”的诗教传统使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学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视的。无论是亲情、爱情,抑或是朋友之间的情谊的书写,都不乏令人深动于中的优秀作品,让后人在情感的共鸣中进行思考。
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唤起我们对亲人的思念,这是手足之情的感动。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对友人的勉励鼓励之情,这是友情的激荡。《诗经》中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从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付出以及子女的自我反思與难以回报父母之恩的对比之中,无比深情地抒发了对父母抚育子女的感恩之情,这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道亲情的抒发。可以说中国的古典诗词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的载体,通过诗词学习可以让学生摆脱自私冷漠,而成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爱自己、爱他人的人。
可以说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们才开始重视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瑰宝。而我们的大学教育也要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对大学生的“塑德”与“成人”的重要性。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与深邃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以及立德树人的功能。我们应该深层次地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不仅是在教学中要注重“教书育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向学生灌输古典诗词的“诗魂”,唤起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喜爱,从而体悟其中立德树人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赵伟、王义高、蔡兴文、纪强译《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
[2] 邹时智、刘晓顺主编《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文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本文属2019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项目《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MBXH19YB107。王雪,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学历,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