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2020-06-09吴咏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变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吴咏梅?

摘 要:虽然目前学校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各种教育机构也层出不穷,但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几乎是其他任何教育机构所不能代替的。正是由于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致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积极的对策去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社会变迁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社会经历了“巨变”。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动下,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投身到非农职业中。30年间,我国非农业人口上升了101%,2006年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在这一社会变迁中,农村留守儿童与学校、家庭、农村社区相关人群一起卷入进来,无论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还是教育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观念,方法、行为等问题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历时性线索。

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了一种准备状态,并对个体日后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儿童继续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但是,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定期“温馨”对话,加强亲子沟通

蕾切尔·卡森若说过:“要孩子保持生就的好奇心,至少需要一个能够与他分享的成年人。”父母应加强亲子情感沟通的频次。外出双亲在与留守儿童的电话中,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变化,不应每天只问关于“吃饭没”与“学习成绩”等问题,这样会徒增儿重的反感。应在增加沟通频次、返乡探望次数的基础上,将沟通内容转向留守儿童心理情感需求、情绪变化等方面,努力实现亲子间沟通目标的一致性。在这方面,学校也可以发挥主动性,帮助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如经常开展写家书、对父母敞开心灵、亲人间送祝福等活动,还可以在教室里做一面亲情墙,写上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祝福语。这样,能够加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归依感、安全感。

二、采取科学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亲子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非“面对面性”,这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信息遗漏、情感难以联络等难题。为此,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陷。家长通过向儿童介绍城市生活以及自身工作经历,关注留守子女的情感需求,使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务工有更多的理解。比如,每当孩子放寒暑假的时候,我都会给留守儿童的家长打电话,希望他们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去生活一段时间,以此来加强彼此的沟通。此外,在家庭教育方式上,避免粗暴简单或以金钱代替,隔代監护尤其应避免“溺爱”与“过分限制”。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也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教育者应有的义务,把更多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教育上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合理选择监护人,营造良好监护环境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家长的亲属,其中祖辈所占比重最大。在农村,亲缘关系是人们可以依赖的安全纽带,父母外出后,新监护人实际上成为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最重要角色。因此,外出父母应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文化教育程度、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监护留守儿童的数量、性格特征、与留守儿童的感情因素等。同时,在选定监护人之后,父母还应当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与监护人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能力范围内给予监护人一定的经济补偿等。如选择了爷爷奶奶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应该提醒他们不要溺爱孩子,平时也要多与老人通话,交流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四、努力创造条件,实现随迁转变

实施留守儿童的减量机制,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才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专家指出,不管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完善,留守儿童在社会化五个方面的比较上总体不如随迁儿童。留守儿童与父母一起随迁,变成流动儿童后,虽然社会性资源减少了,但教育性资源得到增加,因此总体上流动比留守有利。为此,外出父母一方面可以通过返乡务工,实现留守儿童的非留守化;另一方面,可以努力创造条件,举家迁移,实现留守儿童的随迁化。从长远看,这两点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家长应该未雨绸缪,加快推进这种转变,让留守儿童及早受益。

五、加强家校合作,完善家访制度

家校联系、教师家访,以及教师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其影响力可能大于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学校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能做的就是加强家校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家校沟通制度,对沟通频次、时间与内容作出规定,将对留守儿童家长与监护人的事务型、告状型的沟通变为家庭教育指导。

比如,在对待我班的留守儿童家校合作问题上,我采取的办法是,每学期尽量抽出一次时间,趁孩子父母在家时进行家访,和孩子父母面对面地深入交谈,给他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另外,家访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信息探知与协同教育的作用,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有着不同的困难,因此,通过家访获得确切信息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学校应当克服80年代以来家访逐渐被集体家长会所取代的弊病,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家庭的信息,以便给出合理的指导。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可以让有条件的儿童尽快随父母一起生活,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我们更希望留守儿童家庭自身也能增强教育意识,摆正思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27期。

[2] 余文盛、钟昭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双竹镇三所小学为例》,《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立项课题《薄弱学校学生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批准号:XJK19BJC019)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