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2020-06-09王刚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必须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阅读与诵读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文言文素养的稳步提升。本文主要就高中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 文言文 教学模式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1.利用多媒体进行文言文教学
语言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学生对文言文感興趣,教师必须将创设文言文的学习环境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力度,采取多媒体与一般教学紧密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言文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借助多媒体设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历史,而且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有效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文言文所表现出的人物美、情感美以及形式美等特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2.采用诵读形式进行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是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运用得正确与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诵读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范读,带入语境
教师正确的范读是诵读法应用的基础。高质量的范读不仅将声音、情境、表情以及动作等融合在一起,而且发挥着让学生进入文言文语境的重要作用。通过诵读,那些平时不愿发言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发言中。只有学生愿意读文言文,才能在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诵读习惯。
(2)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由于文言文中的字音读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初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了解。
(3)出声朗读,增强语感
朗读之所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主要是因为朗读不仅具有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朗读的影响下,自己的情感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和要求学生积极朗读,才能感受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3.采用兴趣教学法进行文言文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将文言文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那么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心理、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怎样才能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从提问环节着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趣味性十足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在导入、过渡语还是结束语等部分,都应该有提问的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取以故事导入课文、设置情境引入课文、设置疑问导入课文等不同方法。运用丰富有趣的导入方法开展高中文言文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过渡语部分,教师必须确保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确保高中文言文教学在自然的状态下过渡。比如,在开展《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思考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很多学生都会说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是高大魁梧、武功盖世的。教师可以这样过渡:这篇文章中所要讲的这位英雄,虽然没有高大魁梧的身材和盖世的武功,但他却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帮助自己的国家脱离危险。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那就跟着老师一起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设置悬念方式导入课文,不但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开展想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文言文中的故事串联为一幅生动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之中,通过与文章主人公进行心灵对话,拉近学生与文言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帮助学生迅速在脑海中还原课文中所有的情景。
另外,为了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课文的理解后,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意境,将古代的语言以现代汉语表达出来,这样便能解决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二、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融合,是促进教学效果稳步提升的重要途径。由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怎样才能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动机,是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必须予以重视的
问题。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之所以存在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和领悟到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魅力。因此,为了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由传统的分数转变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应该将文言文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作为探究的首要目标,通过探究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文言文自身具有的文化魅力。
比如,在开展《鸿门宴》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文中出现的古代座次作为突破口,研究古代座次背后的礼仪以及对于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而且产生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另外,学校还可以采取举办文言文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观看与文言文相关的文化节目或参观历史博物馆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也有着极大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文言文修养
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但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如此才能确保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促进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增加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
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博”学者,应该掌握音韵学、文字学以及训诂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高中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前,应该重视和完善自身的文言文知识,应从虚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基础知识着手,进行系统化的全面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促进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文言文的数量较多,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和内容。但是,针对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篇目,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要认真阅读和研究,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寻找合适的资源或教案来参考。另外,教师还要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特点,这样会对文言文的背景有更深的理解,在讲解时才能应对自如,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高中文言文教学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学习到知识,把握住规律。教师通过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最终达到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阎婷婷《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渤海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 唐金侠《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 王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汉字文化》2018年第21期。
(王刚(1984.5—),男,山东潍坊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语文高考备考方向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