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对其的焦虑情绪改善作用分析

2020-06-09方娣回焦爱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焦虑情绪急诊科护理管理

方娣回 焦爱林

[摘要]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对其的焦虑情绪改善作用。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8年10月—2019年3月,共纳入研究对象97例,均为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25.13±4.12)分、SAS评分(28.92±3.67)分低于对照组组SDS评分(39.62±4.18)分、SAS评分(40.31±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进入医院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管理;焦虑情绪;改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4(a)-0061-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on the Improvement of Anxie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Seamless Nursing-oriented Emergency Department

FANG Di-hui, JIAO Ai-l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zhou,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4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on the improvement of anxie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seamless nursing-oriented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October 2018 to March 2019. A total of 97 study subjects were included. All of them wer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amless care guided nursing model, analyzing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S and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SDS score (25.13±4.12)points and SAS score (28.92±3.67)poi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39.62±4.18)points and SAS score (40.31±4.66)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emotional state of patients. It is valuable to carry out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ntering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Key words] Seamless nursing-oriented;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ursing management; Anxiety; Improvement

医院急诊科接收的都是危急重症患者,不仅仅是患者本身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异常,患者家属也容易因为患者疾病进而情绪较为激动。这种情况下,一旦护理工作出现不当就有可能出现护理纠纷,进而影响到整个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加上急诊科的特殊性,重视护理质量的提高十分必要[1]。无缝隙护理模式注重护理工作的全面与细致,能够让患者接受无缝隙的护理工作[2]。该次研究拟对于2018年10月—2019年3月进入急诊科危重症患者97例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一共纳入97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均为进入该院急诊科的危急重症患者;病史資料完整;患者监护人已知晓该次研究相关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书面支持。

排除标准:研究期间死亡者;无家属陪同;临床资料不全者。

观察组50例,年龄:患者年龄在27~67岁,平均年龄(37.62±4.26)岁,性别:21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对照组47例,年龄:患者年龄在24~71岁,平均年龄(38.02±4.39)岁,性别:25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开展急诊科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对于刚进入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求每个月参加相应的培训工作,完成培训后参与考核,考核达到合格方可进入实际岗位。针对在职在岗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利用下班时间进行急诊科相关护理先进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以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业务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另外重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培训、护理职业压力的应对与维护等的开展,重点培养护理人员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排班模式:通过在急诊科应用急诊全夜制排班等多种灵活的排班方式,充分考虑到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现状以及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减少交接班次数,并且尽可能做到护理工作的无缝隙护理,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士床边工作制”。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对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开展科学管理,为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在结合本院急诊科实际的基础上推行护理质量“零容忍”管理措施,将高风险护理环节纳入“零容忍”管理范围。积极开展急诊科的无缝隙护理,一旦急诊科接收到患者,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后确定下一步诊疗流程。结合患者病情快速开展抢救工作,并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在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如果有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理解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安抚,告知患者一定要充分相信医护人员。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直接进入到急诊科中,开展对急诊科患者以及急诊科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询问其意见及建议。

1.3  观察指标

两组情绪状态改善、护理满意度比较,患者情绪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SAS,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观察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见表1。

3  讨论

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护理管理工作。特别是急诊科护理工作而言,通过加强对护理管理的重视程度、拓展护理管理内容、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团队建设等方面,推动医院护理管理步入更好的良性轨道[4]。

急诊科开展以无缝隙为目的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在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专业能力和护理服务能力[5]。通过开展护理工作的科学管理,其不仅有利于护理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及专科护理发展、护理教学创新等方面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持续发展,还能够有效增进护患交流和沟通,护士的责任感明显提升,患者充分感受到护士就在自己身边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6]。护理管理中重视对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为打造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急诊科护理团队有重要意义。从长远角度而言,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既是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的体现,也是无缝隙护理工作深入急诊科的扎实基础工作。通过在护理管理中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也对临床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了切实的反馈意见[7]。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积极开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建立起一个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在急诊科的开展,不仅仅是护理服务内涵的外在体现,也是切实服务好每一个急诊科患者的一种有效模式[8]。急诊科中每一个护理人员积极响应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理念并切实的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情绪的改善甚至是患者家属情绪的改善均有意义。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25.13±4.12)分、SAS评分(28.92±3.67)分低于对照组组SDS评分(39.62±4.18)分、SAS評分(40.31±4.66)分,改善明显(P<0.05)。

综上所述,针对进入医院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1]  辛键,辛美蓉,赖晓荣.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5):1397-1399.

[2]  林玉芸,杨友漫,郑凯民.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1):181-183.

[3]  姜辉.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212.

[4]  许士海,谢曼英,王进,等.急诊科多发伤患者拥堵的相关因素分析和护理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6):144-146.

[5]  黄炫杰,桑子洋,陈月娥.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85-186.

[6]  赵润梅,梁义,马健康,等.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69-171.

[7]  涂丽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5):105-106.

[8]  左娟,姜爱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1):100-101.

(收稿日期:2020-01-06)

猜你喜欢

焦虑情绪急诊科护理管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
围术期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性功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