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20-06-09邓春
邓春
摘 要: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目的在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准。笔者认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师生关系、学习氛围、能力培养和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学习主动性 教学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青春期,性格较为叛逆,大部分学生沉迷于自己的“个性”当中,对老师、家长的教导有抵触、逆反心理,这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收效甚微。而且,大部分初中教师的授课枯燥无趣,授课内容繁多且不切实际,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成了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手段,合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部分教师在授课前基本不与学生接触,上课铃声响起,教师开始授课,下课铃声响起,教师收拾东西离开教室。教师没有提供给学生了解、亲近自己的机会,学生找不到机会了解教师,这让本来就冷淡的师生关系雪上加霜。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开始,只有学生对老师感兴趣,拿老师当朋友,那么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沉重压抑的气氛才会改变,教师的教学活动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不乏师生关系恶化导致的冲突流血事件发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时间,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翻看学生的课程笔记和课后作业,利用零散的时间与学生沟通,给学生接触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和蔼可親,这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还掌握了学生对之前课程的学习情况,可谓是一举两得。青春期的学生需要关怀和理解,教师要争取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门,要放低姿态,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成为学生的知心哥哥(姐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能促进课程的深入展开,更契合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在精神。
二、生动的教学情境和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教师无法完全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于该学科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课程感兴趣,那么学生在教师授课时就会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后还会及时复习,并且主动拓展学习。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反感。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调整教学思路。
部分教师思维观念落后,仍然采取填鸭式教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部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还有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问题,如授课过程中语言声调没有变化,态度冷漠,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完全不在乎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了,急于追赶教学进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接纳吸收新的教学模式,才能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教师可以选拔两到三个课代表,通过课代表的带头作用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教师在选拔课代表时不要过于重视成绩,分数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其他特质,例如性格、能力等。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参考学生的意见,增设师生互动的环节,通过做游戏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快乐。在好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自发地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反思,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会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让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而不是成为教师自己或某些学生的“一言堂”。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手段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之所以不强,不是因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反感、厌恶,而是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目的性,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自由时间”,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中给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时间,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在这一课程环节中完全自由,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临堂反馈,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向。例如在讲解“青春萌动”这一主题时,教师不仅要根据课文内容做出解释,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并且根据自己课下的调查,帮助班级里不正常交往的学生走出交往误区和困境。大部分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正常而值得鼓励的,但是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缺少关爱和照顾,再加上青春期的躁动,容易存在男女生交往过密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讲解完主体内容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其思考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与法治的要求。另外,部分教师过于迷信“先进”的教学经验,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尽管小组协作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环境。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具备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盲目的小组协作可能导致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内容的“无动于衷”,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教师的脱离实际,任何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都是无意义的。教师要认识到知识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知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与生活相互依存。新课程改革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知识要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摒弃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遵纪守法、不讲道德是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的。教师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例如学生厌烦父母的唠叨,实际上是父母和孩子双方不能互相理解,父母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觉得父母管得太多。利用这些生活现象解释书本中的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参考文献:
[1] 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12期。
[2] 李有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20期。
[3] 后晓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9期。